重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152590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重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重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重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重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送审稿)重庆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四月前言II第一章 土地利用的现状与形势 1.11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LI.I第二节 上轮规戈U实施情况V第三节 面临的形势V.III第二章 土地利用与规划目标 XI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XV第一节基本稳定农用地XV第二节 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 X VI第三节适度开发未利用地XVII第四章 土地利用区域调控 XVIII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XVIII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XXII第五章 土地利用管理的重点任务X XIV第一节 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XXIV第二节优化利用建设用地XXVII第三节改善土地生态环境X XI

2、X第四节 协调区域土地利用 XXXII第六章 中心城区规划 XXXIII第七章 重大工程安排 XXXIV第一节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重大工程 XXXIV第二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XXXV第三节重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X XXVII第八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XXXVIII第一节 强化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XXXVIII第二节完善实施管理制度XXXIX第三节建立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机制XL第四节提高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能力 XLII第五节构建规划实施的社会参与和监督机制 XLIII附表XLV重庆市自直辖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已经站在新的 历史起点上。为完成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

3、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发展重任,进一步增强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 境安全的能力,增强重庆市作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作用, 增强重庆市服务于云、贵、川、服务于长江上游、服务于西南地区的 功能,建设“森林重庆”、“畅通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宜 居重庆”和“两江新区”,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统筹安排各类、 各区域用地,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按照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和 全面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要 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纲要(2006-2020年),对重

4、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进行修编,制定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即作为重庆市土地利用与管理的纲 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 项建设的重要依据。本规划规划范围为全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 40个区县(自 治县),幅员面积8.231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面积 1064平方 公里。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市土地总面积为822.69万公顷(12340万亩)第一章 土地利用的现状与形势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第一条 土地利用基本情况20

5、0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822.69万公顷(12340万亩),其利用现状 为:农用地694.50万公顷(1041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84.42%。其中 耕地226.27万公顷(3394万亩),园地23.53万公顷(353万亩),林地 327.31万公顷(4910万亩),牧草地23.79万公顷(358万亩),其他农 用地93.60万公顷(1403万亩),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7.50%、2.86%、 39.79%、2.89%和 11.38%。建设用地56.91万公顷(85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6.91%。其中城 乡建设用地46.48万公顷(697万亩),交通水利建设用地9.73万公顷 (146万亩)

6、和其他建设用地0.70万公顷(11万亩),分别占土地总面 积的 5.65%、1.18%和 0.08%。未利用地71.28万公顷(106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8.67%。其中 荒草地29.76万公顷(446万亩),公益性水域16.69万公顷(251万亩), 其他自然保留地24.83万公顷(372万亩),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3.62%、 2.03% 和 3.02%。第二条土地利用特点大城市,大农村。重庆市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也是全国四大直辖市中幅员面积最大,直辖时间最短的大城市,城市化水平尚不高,城市实体正在发育成长之中。而且全市农业用地比重 大,2005年全市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 84.

7、42%,农村建设用地占城 乡建设用地的77.62%,充分体现了大城市、大农村的土地利用特点。大库区,大山区。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共淹没重庆市土地8.63万公顷(129万亩),其中耕地1.56万公顷(23 万亩),波及全市22个区县,占全市区县总数的 55.00%。同时,全 市山地占75.8%,丘陵占15.2%,地形起伏、地貌各样,致使农用地 中林地比重大,田坎比例高;耕地零散,坡地多;旱地多,水田少; 建设用地可利用率低,基础设施投资成本高,充分体现了大库区、大 山区的特点。各类用地分布各异,土地利用水平地区差异大。2005年,全市城镇工矿用地的75%、耕地的50%主要分布在

8、中西部地区,而林 地的78%主要分布在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土地分布地区差异明显。 同时,中西部地区单位城镇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渝东南、 渝东北地区平均水平的1.5倍和1.3倍,耕地亩产量分别为1.4倍和 1.03倍,土地利用水平地区差异大。土地人口承载力高,人地矛盾突出。2005年重庆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40人,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2.6倍;人均耕地面积1.07 亩,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76%; 土地利用率 91.34%,土地垦殖率27.50%,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条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耕地减少快,后备资源缺乏。1997-2005年间,全市耕地因 生态退耕、建设占用等减少28.

9、26万公顷(424万亩),年均减少3.14 万公顷(47万亩),耕地减少速度快。2005年,全市可开发的耕地后 备资源仅5.00万公顷(75万亩)左右,而且分布零散、自然条件差, 开发难度较大。城乡建设用地统筹不够。2005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46.48 万公顷(697万亩),其中,城镇工矿用地10.40万公顷(156万亩), 仅占城乡建设用地的22%,人均城镇工矿用地82平方米,相当于全国 平均水平的63%,仅占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的54%,农村建设用地闲 置、浪费与部分城市用地短缺并存,城乡土地利用统筹不够。同时, 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全市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2005年全市城镇密度为75.9

10、7座/万平方公里,约为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全国平均水平 20座/万平方公里的4倍,而平均每 座城镇的建设用地规模不到2平方公里(0.3万亩),经济腹地太小, 大城市带大农村”动力不足。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依然是发展的“瓶颈”。2005年全市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用地9.73万公顷(146万亩),占全市幅员面积的 1.18%,全市还有40%的区县没有通高速公路,2200多个村不通公路; 另外,由于水利设施缺乏,全市望天田所占比重较大,占全市耕地的 16.86%。交通、水利设施的落后,制约了全市经济社会的的均衡发展。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渝东南、渝东北地区最为突出。2005年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400万公顷

11、(6000万亩),占幅员面积49%, 其中渝东南、渝东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 295万公顷(4425万亩),占 全市水土流失面积74%;全市石漠化总面积92.57万公顷(1389万亩), 占幅员面积11%,其中,渝东北、渝东南地区石漠化面积 83.26万公 顷(1249万亩),占全市石漠化面积的90%。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情况自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批准实施以来,通过贯彻实施国家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逐步得到落实,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的成效日益显化,促进了全市经济较快发展,缓解了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的趋势。但同时,全市 人多地少,人地关系紧张的基本格局没

12、有改变, 土地利用和管理还面 临一些突出问题。第四条实施成效1997-2005年,通过规划的实施,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妥善处理了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关系,耕地特别是基本农 田得到严格保护。规划实施期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4.07万公顷(61 万亩)不含三峡淹没耕地0.43万公顷,年均建设占用耕地0.45万公顷(7万亩),低于1991-1996 年的平均水平,在城镇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同时,耕地减少势头得到有效遏止。2005年末,全市基本农田保持在 196.51万公 顷(2948万亩),达到规划目标204.53万公顷(3068万亩)的96.08%, 基本实现了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全市粮食产量

13、基本稳定在1100万吨, 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的目标。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在国家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前提下,统筹兼顾,保障重点,为国民经济 与社会发展提供建设用地9.34万公顷(140万亩),年均提供建设用 地1.04万公顷(16万亩),有效的保障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用地需求。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2005年与1996年相比, 每公顷耕地的农业产值从1.06万元增加到1.58万元,增长了 49%; 每公顷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从 18.67万元增加到45.81万元,增 长了 1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占地由 32.9公顷(494万亩)降 至5.3

14、3公顷(80万亩),降低了 84%, 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有较 大提高。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和部分地区的改善。通过加强国 土综合整治和土地生态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耕 地质量,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1997-2005年全市土地开发 整理新增耕地3.40万公顷(51万亩),累计退耕还林22.13万公顷(332 万亩)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口径,森林覆盖率增长到 30%,自然保护区占土地幅员面积比例 突破10%。切实加强了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高了土地利用管理能力。 建立了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土地利用规划审查等 管理制度,土地利用规划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各级

15、政府和广大群 众依法按规划用地的意识得到增强,为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奠定 了良好基础。第五条存在的问题从规划实施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社会对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规划引导项目用地的机 制尚未确立。由于新土地管理法实施的时间还不长,社会对规划 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在传统的用地管地意识驱动下, 规划跟着项目 走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规划频繁的调整、修改,影响了土地利用规 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关系尚未完全理顺,“让路”的现象广泛存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涉及城市规划、交 通、水利、环境、农业、林业、园林等众多部门之间的协调,在现行 土地管理体制下,规划间的协调机制尚未建立,相关规划之间的冲突 时有发生。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提速,发展条件多方面变化,规划管理在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能力不足。 在西部大开发、重庆市直辖以及 三峡工程实施等重大战略发展机遇下,一批国家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提前实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提前实现,城镇化进程加快, 原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已经突破,现行规划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要,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规划管理法制建设滞后,“龙头”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