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1520401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纪金榜圆您梦想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方案一、教材分析:这个单元编选了咬文嚼字、说?木叶?和谈中国诗三篇文章,体裁属于文艺评论和随笔,题材设计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和审美现象,或议论中国诗歌这一体裁,都能持之以恒,自成一家之言。咬文嚼字一文主要谈文学创作,全文贯穿着作者的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即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作者通过对每一实例的咀嚼,领悟到不同文字所蕴含的不同意味、不同思想情感, 从而启迪读者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个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态度。学习本文,要注意借鉴吸收 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多样的论证方法的使用,培养自己?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2、的精神。说?木叶?可看作?咬文嚼字?的范例,作者由诗人们钟爱的?木叶?入手,以深厚的学识与 丰富的想象力,对是?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木?所形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进一步强调了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使我们对古诗词中艺术的精妙之处 有了更深的体察。谈中国诗是议论中国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作者在中外诗歌的比较中,分析中国诗的特征: 从诗的发展顺序来说,中国诗与外国诗刚好相反;揭示出中国诗篇幅短小,富于暗示性等重要特点。通过 本文的学习,对诗歌语言暗示性的解读,能使学生对我国诗歌的鉴赏提升一个理论高度。松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

3、,形成了一些文学常识和文学理论知识,因此阅读 和理解文艺评论和随笔,提升思想境界和鉴赏水平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要由现象抽象到理论,这是比较 难的,需要教学上引导恰当,实现目标。三、单元教学目标:1 、体会文艺评论和随笔的写法特点,积累知识,学习写文艺评论和随笔2、学习论证类文章形象性的写法。3、培养咬文嚼字的读书、写文的习惯。4、体验语言文字的微妙,养成一种一字不放松的谨严精神,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体会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体验文艺作品体现的深刻意义。5、尝试品味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对感情抒发的作用。B . ” -M -四、教学策略:从高考的角度出发,学习本单元,我认为应关注以下几个

4、方面:1 、明确体裁特征。文艺评论和文化随笔在文章结构上是相同的,在写法上是相似的,都 是先提出一个论点后用充分的论据证明自己的论点。只不过文艺评论和文化随笔的角度 是文学作品、文化现象、文学流派等而已。理解文艺评论和文化随笔就要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就是作者对论证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或主张,论据就是论证文章观点的实例、事理等,而论证指文章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2、把握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现形式。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及

5、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得分思想内容组织成- 一个严密的整体 。3、归纳概括中心。所谓归纳概括,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对具体内容能加以概括、对抽象内容加以阐述、对含蓄内容加以解说等。归纳内容要点考察的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分析、整理能力。4、分析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表达,因文体不同风格不同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别。或明示,直接表明观点态度;或暗示,如取譬设喻,含蓄委婉地抒发感情倾向;或集中议论抒情,一目了然;或散见于字里行间,若隐若现。这就要求要具有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5、评判材料观点。对课文所使用的材料和表达的观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

6、进行阐 发、辨析和质疑。因为作者的文章表达的个人的理解,即便是不被社会认可的观点 也可以说自己的理解。五、课时安排咬文嚼字2课时课时课时说?木叶? 谈中国诗咬文嚼字教案设计、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需要铸造。本课作者朱光潜先生告诉我们,无 论阅读或写作,都应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字上的推敲,实际上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这些内容,对 于学生的阅读写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既有理论上的点拨,又有示例上的阐述说明,同时不乏趣味性。2、教学对象分析学习语文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涉及表达交流运用诸方面。据平时了解,学生的阅读面不是很广,写作上基本

7、表达还行,流畅度上没有太大问题。至于语言的推敲锤炼、表达技巧等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需要增强?咬文嚼字?的意识,需要培养一种谨严的精神。不管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都应对他们理论和实践上的引导,提高其语文综合素质。二、教学目标1、理解?咬文嚼字?的本意、引申常用义,及其作者的解释。2、了解字词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炼字也是锤炼思想感情。3、提高速读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4、对文章分析评价,借鉴其由表及里的艺术手法。培养正确运用语言的习惯,培养 严?的精神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一字不肯放松的谨理解文中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对应融合。 根据自己的经历及认识评价作者的看法和分析

8、。2、难点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情感。据文章观点及内容获得阅读和写作上的启示。四、设计思路1、教法构想列举古代一些炼字的例子引入课文,引起学生的兴趣。由文 中材料得出观点,重视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应注意一步步引导。 为全面理解文意,设计对比阅读本文和不求甚解,重在从不同 角度看问题。2、学法指导重视课前预习,理解文章基本观点。课堂上学生集体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在重难点 方面作适当点拨。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思考两种不同的角度和追求。五、教学实施1、课前准备 课文朗诵音频、录音放音机、不求甚解全文2、 教学过程(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一)温故入新1、作者朱光潜概况2、重点字词读音释义3、文

9、章的整体思路及论证方法4、引入新课(分析讨论文章内容,加深理解)(二)继续探讨课文,解决重难点1、朱光潜对?推敲?的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结合题李凝幽居的意境,谈谈你的理解。(讨论后师总结)作者的分析评论就是独立思考,言之有据。他认为?敲?比?推?好,同学们也应有自己的看法。适合当时意境的才是最好的,就像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恰当的。忙2、理解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1)从文段中归纳两种意义的区别(2)体会苏轼?天上小团月?的妙处(学生品味讨论,师总结)用?小龙团?只能体现出其与众不同或绝非凡品,而用 ?小团月?却能很好 地传达出一种特殊的让人心旷神怡的意味,即 ?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

10、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 意味?,两者是不同的。同学们应认真体会这其中的妙处。(3)小练习:下列表述是否跟作者意思相符AyI t J 1 *A. ?蓝田日暖玉生烟?是蓝田燃烧使玉石俱焚产生烟雾引起的联想。晳B. 字的联想意义因带上主观色彩而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变化莫测。C. 科学的文字其意义需要精确,说明科学不需要联想甚至排斥联想。D. 诗文中的字难以控制是因为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A C两项不符合,曲解了东坡之意)3、探讨第七段,完成思考题。(1)文学创作上的?套板反应?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和创作的动机是 ?仇敌??(学生品味教材上?套板反应?的示例,看它们有怎样的共性

11、。教师步步引导,再举一些示例,以加深理解,并启发学生反省自己在写作中有没有同类现象,或者自己所看的报刊杂志类有没有同样的问题。)?套板反应?本是文艺心理学上的术语,文中是指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常常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 人们也就安于这些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比如提到女子美貌便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提到才高学深便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等。?套板反应?使人安于套语滥调,没有新奇的意味,从而束缚了 语言的创新,也束缚了思想情感的鲜活表现,而创作的动机就是要创新,要追求新的内容,新的表达,它 们可以说是格格不入的,形象地说是?仇敌?。(注意: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写作要创新,并不是全盘否定旧的

12、东西,它强调的是不能安于套语滥调。比本卷第#页(共14页) _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世纪金榜圆您梦想本卷第#页(共14页) _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世纪金榜圆您梦想如一些典故成语等,有着丰厚的文化意蕴,适当地运用亦能为文增色,而不是不能用。)(2)学生活动:举例说明?套板反应?的危害。(三)从整体上理解全文,并扩展。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该如何看待这种不同?(四)对比阅读理解(五)课堂延伸与课后作业(开放性讨论,完全可以见仁见智)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只有这样才为有益的教诲,我们要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指导我们的实践。自励,推陈出新

13、,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运用准确的文字,不能用俗滥的语言表达俗滥的思想情感,并且要有谨严的精神,文中通过许多例子说明(结合课后习题的阅读资料,先由学生说,师最后总结)力求广博,只求?观其大略?,有所会意,积累多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他们说的是两回事,都不失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与本文不同的主张这些道理,反映出咬文嚼字的必要性。作者要求我们在创作和欣赏中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3、学生活动:学习本文,你对咬文嚼字持什么态度?嚼文字的意味。而马南 邨说的是博览群书应注意的一点,不要太精细和固执,是泛读。这种方法的读书2、作者朱光潜对咬文嚼字持什么样的态度?1关注语文,咬文嚼字朱光

14、潜与马南 邨的不同见解,缘于讲的是不同的冋题。朱光潜所说的咬文嚼字,是说?无论阅读或写仍要先强调?咬文嚼字?的成语意义及本文意义。)本文认为在阅读和写作中应咬文嚼字。作者希望人们要克服?套板反应?,运用文字时切实体会思想感情作,我们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是在文字上推敲,他说的是精读,精读就得咬文嚼字,就得咀(1)比较不同表达的不同效果i 1、主要观点: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应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斟酌文字,就是斟酌思想情感;只有刻苦本卷第#页(共14页) _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世纪金榜圆您梦想本卷第#页(共14页) _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世纪金榜圆您梦想这两句话要说的内容是一致的,但A句是一般的陈述句,B句采用了反问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大大增强了感情色彩,增强了赞美的语气。(2)体会字的选用本卷第#页(共14页) _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世纪金榜圆您梦想本卷第#页(共14页) _山东世纪金榜书业有限公司世纪金榜圆您梦想句中?泻?字,既写出了月光的清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