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2007年第15期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51996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月谈2007年第15期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半月谈2007年第15期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半月谈2007年第15期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半月谈2007年第15期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半月谈2007年第15期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半月谈2007年第15期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月谈2007年第15期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半月谈2007年第15期目录读者评刊半月谈抓住要害,敢于曝光半月评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深刻启示本刊特稿内蒙古:走向繁荣富裕的60年迎接十七大股份制改革为国企注入“源头活水”专题报道乡村,绝非污染转移的乐土污染下乡之痛揭开污染下乡“庐山真容”叩启农村环保“胜利之门”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保定:一座新能源城市的标本解读10万失地农民“变身”市民江河湖泊行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滇池与洱海的对话政治观察湖北乡改回头看 董家鸿的“肝胆情” 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引领和谐社会建设经济纵横从数字看当前经济形势中国产品安全:“危”中寻“机”释放国资活力的“兰州模式”军事天地从浅海走向深蓝考务之窗2007年国家司法考

2、试考务分析我是这样备战司法考试的新闻热线银行撤退,山里人遭罪谈天说地“小官”贪腐也不可小视人民教育岂能崇权崇富校园话题找回“飞走”的体育课百事咨询怎样获知配偶有多少存款读者之页灾区群众生产自救有信心国际时事2007年世界经济的亮点与隐忧朝核问题如何迈出三大步英俄互逐外交官的背后读卖新闻检证历史塔利班: 从游击战转向“游击+恐怖战” 小测验 信息广场国内外半月大事半月谈抓住要害,敢于曝光阅读贵刊“迎接十七大”栏目所刊登的有关新农村建设和宏观调控方面的两篇文章,我们深深感到,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上下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取得了辉煌成就,使人信心倍增,干劲更足。希望这个栏目办得更好。能够全方位、多角度

3、地报道十六大以来,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同时也不回避不足之处。 山东省邹城市 王代印 第10期“百事咨询”栏日刊登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6种经营行为“亮红灯”一文对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6个禁止简洁明了。但是在当前,一些学校周边的商店、小摊,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劣质食品的现象依然存在,希望半月谈予以关注。 甘肃省民勤县 潘进东 第10期透视我国立法与执法“落差”现象一文写得相当客观、真实,说的全是我们所经历的或是看到的、听到的,读后使人既喜又忧,喜的是半月谈抓住要害,敢于曝光;忧的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道路还很长、很艰巨。 陕西省大荔县 陈庆达 第11期封面浓

4、墨重彩地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田间地头工作的形象展现出来,给人以强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半月评论”以赞袁隆平自主创新的精神为题,客观、翔实、系统地分析归纳了他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的巨大成就。文图对照,相得益彰。 江苏省盐城市 唐经欧 第12期刊登的太湖水危机过后的反思,反思得有理有据有深度,文章重点提出了太湖沿岸的一些企业因为缺乏企业责任、环保责任意识,乱排放没有达标的污水,导致了太湖水的恶化。对跨省份、跨区域的江河湖泊,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以有利于促进环境的真正改善。“草根银行”为农民致富“造血”一文介绍了农村资金互助组织为农民致富提供资金支持的情况。作为一名老家在农村的

5、读者,看到金融组织为农民服务落到了实处,感到兴奋不已,相信新农村建设会越走越顺。 江苏省常州市 曹建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深刻启示写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本刊评论员 60年前,我们党根据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开创了内蒙古历史的新纪元。 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范了中央同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为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赋予了自主权利和政策空间。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央总的路线方针指导下,结合当地的民族特点和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使少数民族的权益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得到切实保障。 60年来,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

6、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内蒙古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做好内蒙古的各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内蒙古2300多万群众的福祉,而且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具有重要意义。”他指示内蒙古要“因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区抓住西部大开发等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增长方式逐步转变,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开始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7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7年的5.37亿元增长了196倍。人均生产总值也由1947年的96

7、元增加到2006年的20047元,在全国各省区市中人均指标进入了前10位。 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在内蒙古的成功实践,为我们党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造了成功范例,为维护祖国统一和边疆稳定做出了应有贡献。这一成功范例,带给我们诸多深刻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各族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会有光明灿烂的前途;只有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生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才会感受幸福和温暖。这一点

8、对内蒙古的少数民族来说体会尤为深刻。在自治区成立之前,蒙古族人口不断下降,而且生活条件、政治地位、人口素质和现在相比有天壤之别。所以,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族跟党走,坚持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是惟一理性、正确的选择。 二是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千方百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才能更好地满足各族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三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只有不断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解放思想,才能为

9、民族地区的自主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只有以开放促发展,才能够增强发展的主动性和紧迫感,不断缩小地区差距,缩小少数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四是必须把民族团结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维护祖国统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深扎根在各族干部群众心中,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要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的西化、分化活动,坚决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只有倍加珍视民族团结,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充分发挥民族区域

10、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才能真正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这些启示既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经验,也是在新的形势下推进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回顾过去,我们对内蒙古自治区所取得的成就倍感欢欣鼓舞。展望未来,我们对内蒙古的美好明天充满希望!内蒙古:走向繁荣富裕的60年本刊记者 林双川 1947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自治政府在王爷庙(今为乌兰浩特)宣告成立,结束了内蒙古地区的分裂状态,掀开了历史的崭新一页。作为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0年来,内蒙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得以实现 自治区的成立,

11、最大的变化,就是使内蒙古各少数民族站了起来,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 已是82岁高龄、亲历当年自治政府成立全过程的高万宝扎布激动地对记者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具有两大意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真正当家作主,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各族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贯彻落实,体现在多个方面。 例如,为贯彻各民族平等政策,上世纪50年代,经国务院批准,自治区先后建立了鄂伦春、达斡尔和鄂温克3个人口较少民族自治旗和19个自治乡,保证了自治区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有

12、关规定,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行使立法、人事管理、管理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等自治权,共制定和批准了449个地方性法规,自治地方行使自主权逐步法制化,自治区立法、执法和法律监督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依法治区进程加快。 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为扶持少数民族人口发展,自治区采取允许“少数民族生2胎,控制3胎”的特殊政策,使自治区成立前蒙古族人口不断下降的趋势得到遏止,由1947年的不足90万人,发展到2006年的420多万人类似例子,举不胜举。草原深处的“猫步”与“互联网” 当前内蒙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安宁、人民安居乐业。2006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358元,农牧民

13、人均纯收入达3342元,分别由2002年的全国第29位和第22位提高到第12位和第16位。 经济的“快速崛起”直接惠及民生,造福各族群众。 “十五”时期以来,自治区各级财政支农支牧资金达304亿元,累计安排就业100多万人,92万农牧民实现稳定脱贫,70多万城镇人口享受低保补贴,40多万特困农牧民得到困难补助。如今,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农牧区全面实施低保,今年覆盖面达60万人。 随着内蒙古产业结构的调整,农牧业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已向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转变,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55岁的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蒙古族牧民那木海,5年前从草场搬迁到移民新村。“放牧

14、”改为“圈牧”后,现在他一家5口人养了20头奶牛,月收入1万多元。那木海高兴地说:“过去放牧没有电,吃水靠打土井,照明靠蜡烛。搬迁后用上电话、看上电视,做饭用沼气与城里基本没有差别,生活方便多了。” 那木海一家的变化,可以说是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高速公路、铁路、飞机、互联网等,使草原不再遥远,草原民族迎来一个精彩的新时代。 记者在内蒙古采访22天,走过12个盟市,无论是西部的阿拉善、鄂尔多斯,还是东部的赤峰、通辽,处处感觉到这种无形的变化。 具有现代环保和生态意识的牧民,从“游牧”状态走向“定居”。传统、落后的放牧方式,逐渐被规模化、现代化的“养殖基地”等取代。记者在锡林郭勒

15、等草原上看到,草场被一道道围栏划分开来,一排排牧民新居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奶业加工基地遍布各牧区。“休牧”、“轮牧”、“退耕还草”等新词成为农牧民挂在嘴边的热词。 许多牧民“放下牧羊鞭子”后,进城务工或从事第三产业,收入普遍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昔日居住的蒙古包现在成为吸引游客、招财进宝的“摇钱树”。 在鄂温克族自治旗,记者见到一群鄂温克族青年男女在草场上走起“猫步”为游客进行精彩的民族服饰表演,一招一式,颇有专业模特风采。如今,走进草原深处的牧民新居,你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牧民掏起手机打电话,孩子手指熟练地敲打电脑键盘,用QQ与同学聊天 草原不再闭塞,她已与整个世界紧紧“链接”。少数民族人才脱颖而出 60年来,在民族区域自治的阳光下,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包括党政干部、企业管理人才、科技工程人才在内的一大批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成为自治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