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知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1519012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盈余管理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盈余管理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盈余管理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盈余管理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盈余管理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盈余管理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盈余管理知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对盈余管理基本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把握盈余管理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根据以上定 义,结合理论界对该问题的探讨 ,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包括 :1. 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 (最长也就是企业的整个生命期 )来看 ,盈余管理并不增加 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 ,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换 句话说 ,盈余管理影响的是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中的报告盈利 ,而不是企业的实际盈 利。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 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2. 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 从现有的研究文献不难发现 ,在盈余管理的每 一幕“

2、戏剧”中唱主角的无非是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董事会。无论是会计方法的选 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还是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 ,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当然会计人员也加入其中 ,但应看作是配角。 在这里,可以明确企业管理当局对盈余管理应当承担的责任。3. 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公认会计原则、 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 此外 ,时间特别 是时点的选择也是盈余管理的对象之一。在研究盈余管理时 ,我们必须同时具有时间 和空间的观念。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则可看作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 需要 加以

3、说明的是 ,盈余管理是在 GAAP 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 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 ,因此盈余管理的最终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人们所说的 盈余管理 ,最终也就是在会计数据上作文章。4. 盈余管理的受益者是企业管理者 ,有时也照顾某些股东的利益 ,但受害者通常是 政府 ,如少交税款或拖延税款的缴纳。收益者的利益表现形式也十分复杂,有的是直接的经济利益如经理人员分红的增加 ,有的是间接的利益如职位晋升、股价飙升。有的 是立竿见影的 ,有的则要潜伏很长的时期。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盈余管理行为虽然是在公认会计准则的范围内 ,但是在多数人的心目中 ,盈余管理 行为是一种不符合道德标准的

4、行为 ,它毕竟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而且股东在与经 理人员订立契约时 ,已经估计到了经理人员会进行盈余管理 ,那么为什么他还会存在1. 其他契约的推动在构成企业的契约关系中 ,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签定的契约称为债务契约。在订立 债务契约时 ,债权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 ,防止企业经理层采取损害其利益的行为 ,如增 加举债的规模 ,将借款用于风险较高的项目 ,发放大量现金股利等 ,往往会在契约中订 立一些保护性的限制条款时 ,对一些重要的财务比率进行限定。企业为了获得债权人的贷款 ,在其财务报告数字违反或将要违反契约规定的限制性条款时,便会通过盈余管理来降低违约风险。这时 ,企业经理层的努力与股东的

5、目标是相一致的 ,而且经理层具 有信息优势 ,能够更好地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因此 ,对于股东来说 ,需要经理层 为实现目标而努力。2. 盈余管理的正面作用 会计信息的披露是企业经理人员向外部传递内部信息的工具之一。 相对于外部信 息使用者而言 ,公司经理层拥有更多的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内部信息,对于有利的内部信息,公司经理层愿意传递给股东 ,这时他们会主动采取盈余管理行为 ,调整盈余 , 以向股东传递有用的价值信号 ,使会计盈余信息更能反映公司的市场价值。另一方面 ,由于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使得股东与经理层之 间的契约总是具有不完全性和刚性。 有效契约理论认为企业

6、经理层通过盈余管理行为 可以灵活面对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刚性。降低契约成本 ,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盈余管理的方法盈余管理主要是一项会计行为 ,但其手段并不只局限于会计方法。归纳起来 ,有以 下六种:1. 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会计政策的变更是最常见也是最原始的盈余管理方法。 一般的说 ,由于企业及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各不相同 ,对有些业务的处理 ,会计准则给 了企业管理者一定的变通机会 (如对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再加上我国的会计准则并 未给企业政策的 “再选择”设定太高的 “门槛”,能让企业获取额外的收益。这种高收益、 低成本的机制驱使企业随意变更会计政策。2. 利用应计项目的管理。 现行会计以权

7、责发生制为基础理论 ,虽然较好地解决收入 与费用的配比问题 ,但产生了很多待摊项目和应计项目 ,企业可以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和 递延确认费用来调增利润 ,相反亦然。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 ,应计项 目的确认将具有更大的弹性 ,从而给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3. 利用对交易事项时点的确认。 企业可以通过提前确认营业收入 ,推迟确认本期费 用来提高当期盈余 ;反之推迟确认收入 ,提前确认费用以降低当期盈余。通过改变交易 时间和创造交易来操纵利润 ,是一种非会计的盈余管理方法 ,颇受企业经理人员的青睐 而且新的更加有效的方法正不断出现。4. 利用关联交易。关联方之间由于存在控制关系 ,往

8、往不以公平价格进行交易 ,为 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盈余管理的空间。 企业与关联方之间采用高于或低于正常交易价 格进行交易 ,以达到提高或减少企业收入的目的。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业 改制而来 ,或是将企业的一部分抽出来加以改制 ,因此,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或子公司 有着唇齿相依、千丝万缕的关系 ,再加上资源的稀缺 ,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来 调节利润。5. 利用资产重组 ,以达到美化报表的目的。 企业为了“美化”当期的业绩 ,可能进行一 些有盈余的一次性业务。一次性冲销就是在会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把损失和费用在本期予以确认 ,以求在后续年度内实现较高的会计利润。如我国证券法规定,公

9、司连续三年亏损将暂停或停止其上市资格 ,上市公司可在会计法规和政策允许的情况 下采取在某年作巨额冲销 ,然后在后续年度连续盈利的盈余管理策略。6. 虚构交易或虚增资产。 如在年度末虚构未发生的销售、 退货交易 ,利用资产评估 虚增资产等。盈余管理的影响对于盈余管理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必须科学地评价 ,要明确一个界限 ,盈余管理 与会计造假有区别 :前者是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许可的范围内 ,后者则超出了准则和 制度许可的范围。因此 ,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概念 ,掌握盈余管理的技巧是财务经理水 平的体现 ;会计造假是贬义概念 ,使用会计造假的手法是财务经理道德败坏的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说 ,盈余管理

10、有其积极的作用 :首先,根据契约论 ,在收益“硬约束 ”的 条件下 ,在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 ,给予管理者一定的盈余管理空间 ,可以降低契约成本 , 还可以使管理者对预期或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 ,进一步激励他们的创新能力 ,从而较 好地克服合同的不完备性和固定性 ,保护企业管理者自身的利益 ;其次 ,由于管理者掌 握了大量的内部信息 ,若要以报告的形式把这些复杂且专业化强的信息传递给投资者,代价很高,盈余管理则能通过 “利润均衡化 ”手段传递企业原本无法传递的内部信息 ,从 而有助于减少因资本市场激烈波动对投资者决策行为的影响。虽然盈余管理有上述积极作用 ,但如大量地使用盈余管理的会计方法 ,也

11、会带来一 些不利的影响 :首先 ,降低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 ,对会计信息按照其管理目标的需 要进行“加工、改造 ”,使所反映的企业业绩同企业经营实际相脱节 ,盈余管理使报表上 的盈利信息成为数字游戏 ,从而使整个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值得怀疑 ,对外部会计信息使 用者和决策者失去有用性 ;其次 ,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盈余管理虽然能够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管理者甚至是企业的利益 ,但如果盈余管理行为一直得不到约束和 监督 ,会形成一种不良行为定式 ,即通过盈余管理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创新努力而获取高 额利润且极大损害了资本提供者的利益 ,如果这种现象在社会上蔓延且成为常态 ,会导 致资本市场和借

12、贷市场失灵 ,不仅使管理者预期的目标难以实现 ,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 和形象 ,给企业以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由于盈余管理主要来自管理者的经济 利益驱动 ,而其经济利益与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的利益存在不一致性 ,因此,在很多情 况下,盈余管理会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的利益。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对于盈余管理 ,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 ,且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 的标志 ,说明企业的有关利益主体会采取合法手段来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因而政府在治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时 ,应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契约 ,而 不是一味地打击和压制。1. 建立和完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

13、。盈余管理往往是在会计准则未明确规定或 规定含糊不清时发生。现有会计准则允许过多的选择 ,有关规定不够具体明晰 ,缺乏可 操作性 ,这就给管理当局操作盈余提供了机会。我国之所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除了体制上的原因外 ,缺乏一套健全的会计准则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应当参照国际惯 例,进一步修订完善会计准则 ,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压缩 会计政策的空间范围 ;同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问题的涌现 ,如一些非财务信息的披 露等,需要会计准则及时进行补充修订和不断完善。2. 加强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审计是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计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14、,减少虚假会计信息。但遗憾的是,现有的CPA审 计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出于种种私利 ,CPA 往往屈从于被审计单位的意图 ,丧失其 独立性,甚至发生审计合谋行为。笔者认为 ,要使审计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 “看门人 ”,首 先应加强审计准则建设 ,建立一套能有效规范审计业务的准则体系 ;其次要提高注册会 计师的素质 ,包括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第三要加强审计的独立性 ,真正做到经济、 工作和精神独立。同时 ,审计职业界、证券监督部门、财政部门等要加大对审计舞弊 行为的处罚力度 ,严惩欺诈行为。3. 改革现有关于上市、配股、停牌等规定。目前关于配股的条件只有 “最近三年净 资产收益率每年均在

15、 10%以上”一条规定,由于指标单一 ,配股权对上市公司有利 ,因而 上市公司往往利用会计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备性来对利润进行操纵 ,以获取配股 权。有关实证研究也表明 ,上市公司存在为取得配股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同样 ,摘 牌的条件是 “连续三年亏损 ”,这样有些公司便可能通过盈余管理先多摊多转费用 ,为第 三年“转亏”作准备,以避免摘牌。 为了避免公司连续三年亏损而受到证券监督部门的管 制,亏损公司常在亏损年度及其前后年度 ,普遍采用应计利润项目管理调增或调减收益。对此,应当建立一套指标体系,避免由于指标的单一性而使管理当局容易进行利V 操纵。4. 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我国会计人员

16、要提高会计理论水平重要的是要理解在特定的环境中某些会计理论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和经济影响,能区分盈余管理和会计造假的界线。会计人员应加强对会计理论 ,特别是对基本会计概念框架的学习 ,真正做 到向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相关和可靠的会计信息。5. 改革现行企业业绩考核制度和管理者报酬、聘任制度。现行企业业绩考核往往过分注重利润指标,而利润是根据权责发生制计算出来的,极易发生应计项目管理。因 此,应当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可采用经济增加值、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作为核心指标。在干部的聘任制上 ,应注重多方面的考核 , 在聘任前和离任前应当加强审计 ,防止“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不良现象的发生。目前国 有企业的报酬与企业的价值相脱节 ,经理为了获取报酬 ,往往不考虑企业长期发展的要 求,作出能增加企业当期盈余但无助于提高股东财富的决策,同时也易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