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本)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517291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06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06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06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06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上海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word版本)(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小学课外辅导专家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上海)地理试卷本试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选择题。第二大题为综合分析题,包括共同部分和选择部分。考生注意: l答卷前,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将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写准考证号码和校验码。 2第一大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在答题卡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与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须将原选硬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3第二大题采用人工阅卷。考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

2、案直接写在试卷上写卡上一律不给分。所有考生应完成本大题共同部分试题;选择部分分为A、B两组试题分值相同:A组试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B组试题适台使用“一期” 课改教材的考生:考生可以任选一组答题但不能交叉答题,如果考生交叉答题,只对A组应答进行评分。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个正确答案) 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第l-4题。 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对美国等五国进行国事访问(见右图),达到了增进友谊、扩大共识、推进合作的目的。1胡主席在出访的第一站西雅图参观了波音和微软等世界著名企业,它们分别属于 飞机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电子信息业 石油加工业 A B C D2胡主席

3、访问的沙特阿拉伯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供应国,从沙特阿拉伯运往我国的石油,沿途 需经过的海峡是 霍尔木兹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黑海海峡 马六甲海峡 A B C D3胡主席访问的第三个国家是摩洛哥,该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矿产资源是 A金刚石 B铝土 C黄金 D磷酸盐4胡主席随后访问了尼日利亚和肯尼亚,这两十国家都有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5大气中的固体尘埃主要集中在 A臭氧层 B平流层 C对流层 D电离层6下列各大洲中,跨越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是 A欧洲 B大洋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7下列省区中,既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又是我国重要甜菜产区的是 A青

4、海 B新疆 C西藏 D黑龙江8我国下列海港中。属于煤炭、石油主要输出港的是 A大连港 B秦皇岛港 C天津港 D连云港9近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的大棚蔬菜生产主要改变的生产条件是 A光热条件 B市场条件 C地形条件 D土壤条件10当上海受反气旋控制时,下列天气现象中最常出现的是 A气温上升 B气温下降 C空气干燥 D风向偏北11我国“南米北面”的传统饮食习惯,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A地域性 B周期性 C商品性 D市场性12塔里木术盆地与准噶尔盆地地理特征的相同之处有 A位于相同温度带 B都是旱涝灾害频发区 C位于相同干湿地区 D都有商品棉基地13近百年来,人类所定的铜矿石最低含铜量标准不断降低,使铜矿可

5、采储量不断增加,这反映了 A自然资源综合性特征 B自然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性特征 C铜矿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D社会需求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14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发展畜牧业有利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势平坦,草原广阔 B地下水资源丰富 C冬季普遍温和湿润 D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15 2006年6月9日,世界杯足球赛揭幕战将由东道主德国队对阵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队,两队所属的国家 A均属经济发达国家 B境内都有著名的国际通航运河穿越 C均属温带气候 D分别为连接东西欧和南北美的陆上交通要道16我国某些特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的首要原因是 A城市轨道交通发展 B中心区人口密度大,地价上涨 C中心区农贸

6、产品供不应求 D中心区绿地面积减少17下列气候类型中,其成因一般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无关的是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18当夜空出现一轮圆月,日、地、月大致成一线,三者相对位置和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是A地球处在太阳与月球之间,出现小潮 B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出现大潮C地球处在太阳与月球之间,出现大潮 D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出现小潮19俄罗斯东部地区有许多大河但河运价值不高,其主要原因是 河流结冰期较长 河流流向与主要货流方向不一致 河流沿岸人烟稀少,无城市 内河航运量小,运费高 A B C D20下列关于上海洋山港的叙述,正确的是 拥有我国最广阔的

7、经济腹地依托并服务上海,辐射长江三角洲 位于长江入海口的最大港口 上海最大的原油、矿石进口港 A B C D二、综合分析题(共110分) 第(一)至第(六)题为共同部分(一)读南亚和南美洲最大国家的地理简图,并回答问题。(18分)21甲图所示国家是 ;乙图所示国家是 。按照其生产力水平,它们均属 国家,在地区和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作用正在不断增强。22根据图示,两国均利用本国丰富的 (矿产)资源出口矿石,并建立了本国的 工业。甲图四个城市中, (填数码)是以新兴工业为主的城市:乙图四个城市中, (填数码)为自由贸易区和电子工业中心。23两国地形特点的相同之处是 。根据图示地形判断,北部靠近扳块边缘

8、的是 图所示的国家。24按温度带划分,两国绝大部分都位于 带,但甲图所示国家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而乙图所示国家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和 气候。25在发展耕作业方面,两国相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甲图所示国家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乙图所示国家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26下列关于两国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A两国均已建立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B甲国科技力量雄厚,发展工业潜力大C甲国推行“绿色革命”,粮食大量出口 D甲国是世界上养牛最多的国家 E乙国咖啡、甘蔗、黄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F乙国与邻国共同建有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二)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15分)271950年至2

9、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 、 。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28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 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29图2的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 ,其原因是 等社会经济问题。30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昆影响还表现在: (1)对生物: (2)对气温: (3)对降水: (4)对地下水: 31城市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主要表现在(多

10、项选择) A满足人们更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 B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变化 C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城乡差别 D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效应(三)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19分)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步入新世纪,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的生产总值(GDP)

11、7361亿元,2004年为13394亿元。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32珠三角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根据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分类,珠三角的农业 属于 农业。这里多数地区农业虽然机械化程度较低,但 程度高,单位面积产量高。33基塘农业是珠三角的农业特色,其形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当地 (单项选择) A肥沃的土壤 B低洼的地势 C发达的科技 D便捷的交通34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 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 工业

12、。35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多项选择)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丰富的矿产资源 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D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36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工业发展呈现了以 密集型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 业部门最为突出。37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2004年GDP约是2000年的 倍。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38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 (多项选择) A能源供应相对紧张 B南岭阻隔水陆交通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39近年来有些专家主张构建的泛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海南、广西、贵州、四川、 和 等9省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至少答两点); 对新融入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