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与菊文化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151662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渊明诗与菊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陶渊明诗与菊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陶渊明诗与菊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陶渊明诗与菊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陶渊明诗与菊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渊明诗与菊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渊明诗与菊文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陶渊明诗与菊文化学生姓名:王静学号:20057021047院系: 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老师:章宗文 职称:讲师摘要:中国的菊文化由来已久,并随着时代的推进而逐渐有了越来越丰富饿 内涵。在菊文化发展过程中,陶渊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诗中的菊花意象, 更是丰富和提高了菊花的美感。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为中国 的士大夫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生活模式,一种理想的人格范型。他爱菊,“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是他悠然自得生活的写照,在他的诗中,菊是他反复吟咏的对 象,菊成了他的化身,成了中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优美意象。关键词; 菊花; 仕隐; 菊诗Abstract :Tao Yu

2、an-ming is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literati,a destination for the Chinese scholar-officials to provide a new way of living and an ideal type of person. He Ai-ju,Picking chrysanthemums under Dongli nanshan leisurely see is his laid-back portrayal of life,where ju is the object of his repeated chant

3、,he became the embodiment of chrysanthemum has become a symbol of Chinese literature to the high feelings is far image.Chrysanthemum culture for a long time to form,when we look at the culture of Chinese chrysanthemum development,at the Tao Yuan-ming to a kind of high.Ju Chinese people love to be re

4、flected here.Key words:Chrysanthemum ; Shi implicit ; Ju Poetry前言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菊从最初的药用花卉,到深受文人雅士喜爱的观赏花 卉,其文化意蕴逐渐显现。特别是在对菊的吟咏、赞叹之中,历代文人常借菊抒 怀,或比颂高洁,卓而不群;亦或坚守气节,不屈不挠;有抒发友谊,怀思亲友 也有慨叹迟暮,感伤孤独。从而使菊成为不同境遇中的文人的象征,赋予了菊丰 富的文化内涵。两千多年以来,儒道两种人格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士大夫,文人多怀有一 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尽管世事维艰,文人心中也有隐退 的志愿,但是,那种达观乐天的胸襟

5、,开朗进取的气质,使他们始终不肯放弃高 远的目标。所以历史上就有了这些隐逸之士,有了这些咏菊的诗人。咏菊之人可 以上溯到战国时代的屈原,他的离骚里就有对菊高洁品性的赞颂。菊在魏晋 文人笔下成为高洁不俗、特立高标的象征。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位使菊独步古今 的人物,那就是被钟嵘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在饮酒诗中 以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菊赋有有了无穷的美感,并让千古以来的 文人雅士无限向往。在陶渊明深情地吟咏过菊花之后,千载以下,菊花更作为士 人双重人格的象征而出现在诗中画里,那种冲和恬淡的疏散气质,与诗人经历了 苦闷彷徨之后而获得的精神上的安详宁静相契合。因而对菊花的欣赏,俨

6、然成为 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征。在历代文学作品里写菊的诗,我们也能经 常见到,纵观中国菊文化的发展,我们难以统计菊究竟抚慰了多少失落文人的心 灵,但是那种临菊咏怀时的宁静,却是历千年而不变,在今天依然让人向往追崇 一、中国菊文化的发展(一)菊花与诗人菊作为一种多年生的草本花卉,其花期晚于众卉,独荣于万物萧疏的深秋, 有着傲寒凌霜、卓而不群的禀性气质。在以物比德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古代文人 常将菊比作具有高洁德操的君子。屈原则是赋予菊高洁内涵的第一人,离骚中 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表现出诗人对自己美好德操的培养, 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在九歌礼魂中,又有“春兰兮秋菊,长

7、无绝兮终 古”,将兰与菊并称,因其共有的禀赋,被文人寄予了崇高的精神品质。汉魏以来, 文人雅士认同了屈原对菊的精神品质的赞颂,并进一步加以阐述。东晋卢谌在其 菊花赋中赞之曰:“何斯草之特伟,涉节变而不伤。超松柏之寒茂,越芝英之 众芳。”南朝卞伯玉的菊赋曰:“不履苦而渝操,不在同而表淑。伤众花之飘落,嘉兹卉之能灵。振劲朔以扬绿,含凝露而吐英。”菊在魏晋文人笔下成为高洁不俗、 特立高标的象征。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的被钟嵘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的陶渊 明,就是这样用菊来彰显其高洁不屈的人格魅力的。晋书阮籍传言“属魏晋 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1而陶渊明就处在这样一个晋宋易代之际,曾 先后三

8、次入仕,又三次辞官。虽怀有大济苍生、匡时济世之志,但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最终归隐。2 在归隐田园的生活中,菊成为诗人生活中的伴侣和精神世界的寄托。诗人种菊,食菊,赏菊,颂菊:“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怀此贞秀 姿,卓为霜下杰”,托物言志,以物缘情,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 诗人作为一个怀有“修齐治平”之志的中国古代文人,辞官归隐实属无奈之举,1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4页.2唐房玄龄晋书选译魏晋南北朝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45页. 心中充满矛盾与痛苦。于是,菊又成了诗人寻求平静心态,遗世忘情的最好慰藉: “秋菊有佳色,挹露掇其英。汎此忘忧

9、物,远我遗世情。”(饮酒其一),而饮 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联,更是将诗人悠然的心境与大自然融 合在一起,达到物我两忘之境。正如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无我之境也。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3虽然 陶渊明以菊入诗的只有 6 首,但由于其高洁脱俗的人品与菊的品性是如此相似, 其诗更是达到了一种很高的人格境界,使菊被赋予了隐逸的意蕴,并得到后世文 人的广泛认同。此后,菊花作为一种超功利的文化意象,与隐逸文化结下了千古 不解之缘,成为隐士的象征。(二)菊诗 菊作为一种诗歌意象,是从浪漫作家屈原开始的。离骚曰:“朝饮木兰之坠 露兮,夕餐秋菊之

10、落英。”九歌曰:“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诗人要餐食 秋菊飘下来的花瓣,而且要用各种香花香草来修饰仪容,他有爱美的天性,他十 分注重自己人格的修养,菊意象给楚辞的创作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悱的情韵。 大凡抒写高洁的人格和孤芳自赏的情操,历代诗人莫不以屈氏为先导,借秋菊春 花来比兴来托喻。陶潜“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是写远离官场、 退隐田园的乐趣;杜甫“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其一) 是倾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杨万里“菜子已抽蝴蝶翅,菊花犹著郁金裳。”(梦 种菜)则反映出心境的宁静和乡间的野趣,等等。可见,菊意象一旦与文人士子 的创作生活联系在一起,便显示出独

11、特的风味和深邃的内涵。细加分析咏菊之作 的内容,不难看出,历代咏菊诗作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成四个阶段:六朝是滥觞 期,唐朝是发展期,宋朝是顶峰期,明清则是延续期。历代文学名家莫不与菊花 结下不解之缘,咏菊文学以其独特的文学符号抒写着诗人们的情感、信仰和审美 心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形成了一道别具特色的人文风光。真正可以称得上咏菊 文学典范之作的是东晋田园作家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后人往往为之顶礼膜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作抒写一种远离尘世的平静心境,诗人采傲霜秋菊,与秀美庐山悠然心会,遗 忘世情的

12、隐逸之怀跃然纸上。心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深融无迹,作 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钟嵘诗品),陶氏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今古独步的偶像。 而“秋菊”、“东篱”、“渊明”、靖节“、“南山”、“柴桑”等意象也频繁地出现在 后世的创作中,如“渊明何处饮,三径冷香中” (王十朋菊);“爱花千古说渊 明,肯把秋光不似春” (高翥菊花);“可怜陶靖节,共此一倾杯” (党怀英西3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1页. 湖晚菊);“柴桑人去已千年”(元好问野菊庄主闲闲公命作)1等等。特别是 在宋代,随着陶渊明地位渐渐提高,对于菊的描述也成为了当时文人认为的风流 向慕。“有宋一代,是陶渊

13、明的人格被推崇到极境,陶诗被推崇到艺术顶峰的时代。” 2因此可以说,一部宋人咏菊文学史,其实就是一部宗陶效陶文学史。像苏轼、黄 庭坚、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朱熹等文学大家,莫不以崇尚陶氏为己任。如苏 轼诗曰:“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陆游诗曰:“菊花如志士,过时有 余香”(陆游晚菊)等等。咏菊题材在词作中的范例,当推李清照的醉花阴薄 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自此,菊花又与宋词的婉约之美结合在一起。之后诸代文学中,大多沿袭高洁志 向的象征,将菊视为花中知己以抒己怀。二、陶渊

14、明的坎坷人生(一)归隐 魏晋时代是一个政权更替频繁、动荡不安的时代。魏晋知识分子崇尚老庄, 高谈玄理逃避现实,他们钟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陶渊明以其平淡自然质朴的 风格开辟了诗歌题材的新领域,他对自然的追求和理解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其实, 让后世惊羡不已的许多作品均产生于归隐之后,可以说,归隐将他推向了文学的 殿堂,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而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和动机也是后人迷惑、探求的, 到底上什么原因让他舍弃来自不易的彭泽令,而去过清贫的生活呢?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时所作,以示其归隐决心的。正文前的序言交 代弃官的原因,因“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为维持生计而出任 彭泽令,不久“眷然

15、有归欤之情”。“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以交 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原拟庄稼成熟再“敛 裳宵逝”,后因“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其实,陶渊明归隐田 园,是在现实沉浮中权衡利弊后的无奈只举,黄彻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乐田亩, 乃卷怀不得已耳”。(碧溪诗话卷八)。他的归隐是社会、阶级、思想潮流等诸 多因素共同的结果。真正纯净的灵魂不会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地滤除思想 杂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澄清的。(二)诗酒菊高僧慧远大师在庐山成立白莲社,邀陶渊明加入,陶渊明说:“贵社禁酒,如 允饮酒,则入社。”慧远破例答应了;不过陶渊明还是未加入,但与慧远

16、经常来往。 为一己之私破佛门之戒,陶渊明虽醉酒,却不醉心!陶渊明不只爱酒,更爱菊花,1秦惠兰.菊文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2袁行霈陶渊明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61页.所以家里有自产的佳酿菊花酒;将菊花与酒结成一体,既满足他的口腹之欲,也 满足他的精神升华。他的饮酒其一诗中说:秋菊有佳色,衰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可见酒和菊花都是他的生命里不可或缺之物;在精神层面上,他爱菊,是认为秋 菊足以自况其高洁的人格。陶渊明的诗作中,出现最多的植物名称,就数菊了。“秋 菊盈园”、“松菊犹存”、“芳菊开林耀”、“秋菊有佳色”、“采菊东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