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不恰当的奖励束缚孩子成长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1514265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让不恰当的奖励束缚孩子成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别让不恰当的奖励束缚孩子成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别让不恰当的奖励束缚孩子成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别让不恰当的奖励束缚孩子成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别让不恰当的奖励束缚孩子成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让不恰当的奖励束缚孩子成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别让不恰当的奖励束缚孩子成长西场幼儿园 丁丹丹试图用各种诱人的奖励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不仅很难实现教育目标,甚至有可能削减孩子的兴趣和动机、扼杀孩子的创造力、破坏孩子的人际关系。当奖励成了“诱饵”为了让孩子听话、按要求行事,家长和教师总喜欢使用奖励,承诺孩子只要做完某些事情、达到某种标准,就可以得到奖励。家庭中的奖励。合合今年5岁了,妈妈每天接他回家之后,就把他送去各种早教机构上课,回家还有作业,合合很不乐意。妈妈想到合合很喜欢看动画片,于是规定:“每天写10个字、每个字写10遍之后,才可以看动画片。”虽然不想写字,但是为了看动画片,合合皱着眉头,拿起了铅笔。妈妈为了让合合每天练琴,特地设

2、计了一种可以兑换的奖券:“宝贝,每天弹半个小时的琴,就可以得到1张奖券,10张奖券就可以换你最喜欢的赛车玩具。”听到妈妈这样许诺,合合立刻精神抖擞地坐在钢琴旁边。不过才过了3分钟,合合就开始东张西望,还说自己手很痛。幼儿园的奖励。明明刚进幼儿园,非常不适应,每天早上在幼儿园和妈妈道别的时候,他总是哭得非常伤心,之后的一整天也情绪低落。主班老师有个好办法奖励红五星。明明到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和明明说:“明明如果不哭,老师就奖励你一个红五星。”明明看着红五星,慢慢地停止了哭闹,明明妈妈不禁赞叹老师真有办法。中午吃饭的时候,老师看到明明一直不动勺子,呆呆地看着其他小朋友。老师走过去和明明说:“明明如果

3、把饭吃完,老师就给你一个漂亮的红五星做奖励。”说着,老师把红五星在明明面前晃了晃。明明嘟着嘴巴,拿起勺子,开始吃饭。中午睡觉,明明在床上哭哭啼啼,闹着要找妈妈。老师又拿出她的“法宝”:“明明如果乖乖地睡觉,不哭闹,老师就给你一个更大、更漂亮的红五星。”明明翻了翻身体,用手紧紧地抓着被角,忍住了自己的眼泪。不恰当的奖励危害多很多家长和教师非常善于用奖励来激发和换取孩子的良好行为。表面上看,似乎十分有效。但事实上,不恰当的奖励,在使孩子“听话”、“表现好”的背后潜藏着很多危机,阻碍着孩子的健康发展。奖励可能会削减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奖励的逻辑是:做好了“要求的”,就能得到“想要的”。于是,很多孩子为

4、了得到“想要的”,才去做“要求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孩子的兴趣都倾注在“想要的”奖励物品上,对“要求的”仅停留于完成任务。一旦成人终止奖励,孩子的兴趣和动力便会急剧下降。长此以往,奖励就可能会破坏孩子行为的内在动机和兴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马克莱帕曾做过一个实验:把51个学龄前儿童分成两组,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神奇记号笔绘画。其中一组被告知如果他们画出作品,就能得到一个漂亮的证书;对另一组则没有任何承诺。两周后,莱帕发现:被告知能得到漂亮证书的那组孩子的绘画兴趣明显不如另一组,甚至还不如被许诺奖励以前的自己。奖励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在奖励的驱动下,孩子只想尽可能快和多地完成任务,从而获取奖

5、励。在完成任务时,孩子更愿意选择最熟悉、最保险的方式,而很少去探索、尝试其他可能性,以避免探索、尝试失败后无法获得奖励。一个喜欢听故事、想象力丰富、总有问不完的问题的孩子,当被许诺读完一本书便可以买可爱的洋娃娃时,为了尽快得到洋娃娃,便不再有那么多问题来打扰你了。于是,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就在洋娃娃的诱惑下匆匆褪去。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为了获得玩具而参加活动的幼儿都避免挑战,而且奖励的力度越大,孩子们越会选择容易的、不具挑战性的活动。奖励可能会破坏孩子的人际关系。在有奖励的活动中,成人扮演着“裁判”的角色。孩子面对“裁判”,只想如何按“裁判”的要求完成任务,以得到“裁判”的肯定和奖励。因此,孩子

6、更多感受到的是“裁判”的评价,而不是来自成人的关爱,这会影响亲子和师幼间安全依恋关系的形成。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中,很多孩子会带着竞争的心态去争取奖励,其他小伙伴便成了他获得奖励的障碍,这可能导致孩子不合作、对待同伴不友善、很难为别人着想等情况,影响孩子的同伴交往。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奖励在诱发孩子良好行为的表象下,还潜藏着许多不良影响。因此,要慎用奖励。而最关键的是,家长和教师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建立孩子良好行为的“长效机制”。提出合理要求。成人在对孩子提出要求前,首先要反思我们的要求是否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如果要求与孩子的身心需要相冲突,孩子即使在奖励的诱惑下去做了,对其健康

7、成长也是有害无益。要求孩子“每天必须练半个小时琴”、“每天写10个字、每个字写10遍”,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就非常不合理:学龄前儿童腕骨和小肌肉的发育尚不成熟,加之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协调能力也不够,时间过长、频率过高地使用腕骨和小肌肉的活动,会危害他们的健康。因此,要想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首要条件是,让成人的要求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需要。让孩子了解“要求”的意义。当成人的要求与儿童的个体需要有关时,儿童参与的主动性就能很好地调动起来。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没有解释清楚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会造成孩子对活动的投入程度降低。因此,当我们对孩子提出要求时,需要让他们了解被要求的事情对于他们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对一

8、个不爱吃蔬菜、特别喜欢留长发的小女孩提出“要吃蔬菜”的要求时,可以告诉她:蔬菜里面有很多帮助长头发的营养素,吃了这些菜就能让头发长长。给予孩子自由和关爱。喜欢学习、敢于探索是儿童的本性,而彰显儿童本性的关键,就是让孩子获得学习的自由并且创造充满关爱的环境。给孩子自由,不让他们感到被控制,孩子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探索欲望和兴趣,进而形成自我激励。给孩子创造充满关爱的环境,家长和教师就要注意提出要求的方式:如果可以温柔地告诉就不要粗暴地命令,如果可以邀请他们做事,就不要要求他们做事。点燃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它可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和欲望。好奇心主要由外界刺激物的新异性和外界刺激物与预期的不一致所唤醒。家长和教师可以设置悬念,让外界刺激具有新奇性、复杂性、不确定性,使之超出孩子的预期,从而引发孩子好奇。成人还可以创设问题情景,让环境和材料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调动孩子学习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家长和教师要抛弃强加给孩子的种种不合理的要求,真正地走进孩子,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用合理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和探索的欲望,让他们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快乐和健康地玩耍、学习、成长。(作者系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