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训练10篇答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151398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训练10篇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记叙文阅读训练10篇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记叙文阅读训练10篇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记叙文阅读训练10篇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记叙文阅读训练10篇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训练10篇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训练10篇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1、拒绝(反对)理解(支持)自豪2、“这有什么,凯瑟琳?就一条裤子嘛。”表明母亲为是否答应儿子的要求而犹豫。“我知道我将要输掉这场战争了。”“输掉这场战争”,暗示母亲对儿子的固执感到无奈,产生了动摇。“我暗暗叹了一口气,不情愿地在旧餐桌上铺开了那块闪闪发亮的银色布料。”叹气和铺开布料,表明母亲在行动上已开始让步。“一丝温柔悄悄地潜入我那赌气的心。悄悄地潜入”,表明母亲逐渐包容、理解安东尼。3、安东尼是一个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他自立、热情、冲动。他的自立和热情值得肯定。然而,他追星狂热,过于冲动、固执,不可取。4、营造了温馨的氛围,暗示母子关系的修复;引起读者的想象,含蓄地

2、表达了加强沟通,互相理解,共享美好时光这一主题。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1.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 (一句l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2示例:“我妈妈特别爱唠叨 ”“我妈妈很勤快,每天都要洗很多衣服,还要做饭,搞卫生 ”“我妈妈总是要管我,连电视都不让我看,说我浪费时间”“我妈妈最疼我了,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 (联系上下文,用叙述的语言写出“七嘴八舌”的内容也可。(3分)3“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 “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

3、注母亲,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一处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4过渡(承上启下)。收束前文的叙事部分引起下文的议论、抒情部分。 (3分只答过渡或承上启下给l分)5委婉地批评了孩子们对父母的忽视,殷切呼唤我们要怀着一颗关爱父母的心从现在开始,及时回报父母。最美的善举1善举指络腮胡子通过收买蝉蛹暗中帮助1号床病友的事情;因为络腮胡子既帮助了身处困境的人,又使被帮助的人得到尊重,所以说他的善举是最美的。2示例:用啃和啧啧写出了络腮胡子吃相的不雅,用词准确而生动;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络腮胡子脸面油腻的特点。画线句子传神地表达了我

4、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3(1)女人因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感到不好意思。(2)络腮胡子助人的秘密被发现后表情很不自然。4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5示例一:选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络腮胡子的粗俗,后写他的善举。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示例二: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如络腮胡子的粗俗与他的细心善良对比。(我的施舍与络腮胡子的善举对比;络腮胡子的大大咧咧与1号床母子的安安静静对比。等等)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在岁月面前认输1、(1)他在我家沙发上坐,碰翻掉茶几上一套紫砂壶。(2)他进卫生间洗澡,水漫了一卫生间。(3)我嘱咐他关汤锅,结果汤溢得满煤气灶都是。2、(1

5、)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父亲的衰老,表现了作者看到父亲老去时内心的伤痛。(2)一“牵”,一“缩”两个动词,写出“我”对父亲的疼爱以及父亲的不习惯,非常真实,打动人心。3、运用插叙,描写了父亲昔日的意气风发、精力充沛,与父亲现在的衰老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父亲老去的哀伤。4、父亲推让是不想让我付钱,极豪气让我知道他有钱且舍得花钱,消除我对他的担心。但是当他看到标价后,与自己的想象相差太远,所以吓得咋舌说嫌贵不穿那么好的。这一方面体现了父亲对我的体贴和关心,;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父亲确实并不宽裕。表现了父爱的伟大。5、父亲是一个勤劳质朴、热情善良、关爱子女,但行为有点马虎木纳的人。在院门前的花坛里,给

6、我搭出两排瓜架子说明了他的勤劳质朴;他给村人们代写家信,写 春联等说明了他的热情善良;不愿让我花钱买衣服说明了他关爱子女;碰翻掉紫砂壶、没看好煤气灶等说明了他行为有点马虎木纳。一只金色钢笔1、 在“我”看来,她不顾我的一再提醒,坚持用铅笔做作业是不认真、不听话的表现,“打发”一词表现了我对她不听自己意见的不满。2、 画线句子运用排比手法,强调了女孩处处躲老师的现状,表现她受到了很深的伤害,同时渲染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和内心的不安、愧疚,形成了悬念。3、 一个贫困的小男孩为了帮助买不起钢笔的女同学得到钢笔,放弃了比赛的第一名。4、 我:有爱心、善良、善于反思。小女孩:内向、胆小、文静。小男孩:真诚

7、、热情、乐于助人。回家去问妈妈1(4分)事件:我游敦煌回来,和母亲交谈,意外得知母亲曾抱着我走过安西的往事。(2分)感悟:我们极其在意世人的看法,却忽视、厌烦了母亲。母亲是最了解我们的人,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趁母亲健在,抓紧时间和母亲沟通交流。(2分,答出两点即可)2(3分)曾经呵护我们的母亲已经落伍了(母亲只能在我们童年时给我们以呵护)(1分),不能再给我们新的启迪和支持(1分),这是我们对母亲的浅薄认识(这是我 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价值的原因)(1分)。3(4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把母亲关注我们比喻成老艺人打磨描绘精品 (把母亲比喻成老艺人,把我们比喻成精品)

8、(1分),生动形象地(1分)写出了母亲对我们的耐心培育(1分)。4(4分)本段起过渡作用(1分),承接上文的感悟,引出下文的劝告(1分);紧扣文题(1分),呼吁人们抓紧时间与父母交流(1分)。5(7分)要求:能联想问(沟通、交流)的经历,写出自己的感悟,有真情实感,表达流畅。漓江情韵8.在漓江边,“我”被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意思对即可。人物1分,情节2分,共3分) 9.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引起下文。营造朦胧的诗情。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意思对即可。答出任意两点,一点1分,共2分)10.因为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

9、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2分与后文“我”的感动、赞美形成对照(作铺垫、欲扬先抑),(1分)突出摇船人的精神品质。(1分) (意思对即可。共4分) 11. a示例:把雨雾中的漓江比作艨胧诗,把远处江中隐约可见的小舟比作破折号,形象地写出了小舟的形态,生动别致,富有诗情画意。 b不例:把被笑声惊飞的水鸟比作一串黑色省略号,形象地写出了水鸟渐飞渐远的身影,生动别致,富有诗情画意。 (对比喻内容的分析l分,效果2分,共3分)12.身残志坚、自食其力、拒绝怜悯:不甘一i5靠屹“社会低保”打发日子,靠摇船为生,不接受“我”给他的五|_元钱。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爱笑,不避讳自己的残疾,积极面对生活

10、。 (意思对即可。每个方面2分,其c形象l分,分析1分。共4分。若答“阳刚”,言之成理也可)父亲的眼神1点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向下读。总领全文。突出父亲眼神给我的终生的巨大的影响。2.不甘心,不希望被爸爸的眼神刺痛,不希望爸爸失望,要自己一定有所作为,下定决心好好读书。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获得什么样的果。不努力,只能一事无成;反之,才可能成功。4、父亲的眼神冷冷的,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5、我这是怎么了?学习不好,地也种不好,还能干什么?这样下去,不是成了废物吗? 词典的故事1小时候,“我”渴望有一本词典。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

11、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例卖给我。 2激动(或“兴奋”、“惊喜”) 伤心(或“绝望”) 3(1)“好听”一词突出反映了“我”进入新华书店时的喜悦心情。 (2)一个“撞”字,形象地表现了“我”发现梦寐以求的词典的惊喜。 4 参考示例:按规定是不能卖给他的,可这孩子这样渴望买词典,这么好学。 孩子还蛮聪明的,考两个成语居然都答对了。算了吧,还是卖给这孩子吧。说不 定这会改变孩子的命运呢。(还可以赚钱呢,何乐而不为呢?) 5参考示例:我们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但许多学生沉湎于物质的享受,不喜 欢读书,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我们应该像作者一

12、样对知识有“好奇与珍重之 感”,用精神食粮丰富自己。一诺千金1示例借钱男生:信守承诺,孝敬母亲。两个少年:坚守承诺,不畏困难。我的女友:不守诺言,畏惧困难。 2目的:(1)突出诚信的主题。(2)含蓄地批评成人的失信,不守诺言。(3)赞扬孩子的真诚守信。写作手法:对比(或衬托,或映衬) 3示例:(1)摘抄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松开,手心里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纸币。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借钱男生兑现承诺后的喜悦、欣慰之情。(2)摘抄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之类的字眼,总会联想到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严谨。正理解这句话赞扬了借钱男生诚信守诺的品德,也写出了他的品德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巨大震撼。 4略。 5态度责备(或批评,或不满,或埋怨)看法认同作者的态度(或否定作者的态度,或辩证地看待作者的态度)理由(1)认同作者的态度。人应该信守承诺,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2)否定作者的态度。应宽容地对待别人,不要过于苛责别人。(3)辩证地看待作者的态度。自己应信守诺言,但不必对别人求全责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