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发展历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151363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园发展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公园发展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公园发展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园发展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园发展历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园林公园的形成与发展 由于历史的悠久,我国也就被列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从有 关记载,我国的古典园林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营,只不过是作为历代帝王、贵族等少数统 治阶级享乐的场所。如在奴隶社会的周代,就有周文王的“灵囿”,方七十里,养百兽鱼鸟,供帝王游牧取乐。 到了封建社会的秦代,在公元前218 年于咸阳渭水之南兴建了“上林宛”,周围三百里,有离 宫七十所,“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苑中有涌泉,有怒瀑,还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到了汉代,“上林苑相续扩大,分区豢养动物,栽培它地的名果奇树达三千余种,其规模 和内容都相当可观。三国时,魏文帝“以五色石起景阳山于芳林苑,树松

2、竹草木,捕禽兽以 充其中”.吴国的孙皓在南京“大开苑囿,起土山楼观,功役之费以亿万计”。晋武帝司马炎重 修“香林苑,并改名“华林苑”。到南朝,梁武帝又重修齐高帝的“芳林苑,“植嘉树珍果,穷 极雕丽”.北朝在盛乐(今蒙古和林格尔县)建“鹿苑”,引附近武川之水注入苑内、广几十里。到了隋代,隋炀帝杨广在洛阳以西建造“西苑”,周围二百里,其规模虽然没有“上林苑大, 但内容却有过之而不及。苑内造海 ,周十余里,海中有三座神山,高百余尺,殿堂楼观极多, 山水之胜,动植物之多,都是极尽豪华。到了唐代,在西安建有宫苑结合的“西内”、“东内”、“芙蓉苑”及骊山的“华清宫”,面积虽 不算大,但苑的内容和造园的意境

3、却有了新的发展。在宋代有著名的“寿山艮岳”,周围十余 里。元代建“万岁山”,明朝建西苑,清代更有占地八千四百多亩的热河避暑山庄,以及世界 文化史上著名奇迹“圆明园等.唐宋在以往造园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创了我国园林艺术的一代新风,达到了新的 境界。它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为我国明清园林艺术 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明清(13681644191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至清朝特别是乾隆、慈禧挥金 如土、奢侈豪华,大造离宫别馆。在风格上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水山宫苑和山水建筑宫苑的 特点,同时进一步有所发展。这一时期特别是在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由于具有高

4、超的艺术 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而使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格,自成一体.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人工为之,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园林艺术,自唐朝 已传入朝鲜、日本。特别是在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称 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从而使杭州西湖的园林艺术名扬海外。至今,它更成了五大 州的朋友们想往的游览胜地.在十八世纪,中国自然式园林由英国著名造园家威廉康伯介绍到英国,使当时的英国曾一 度出现了“自然热”.1730 年在伦敦郊外所建的植物园,后改为皇家植物园,除模仿中国的自 然式布局外,还出现了中国式的宝塔和桥。从此以后,我国园林艺术那种

5、顺应自然的设计手 法,在欧洲广为传播。从上所述,我国古代的城市园林,主要是皇家宫苑和贵族宅园,平民百姓能够进入的公共 园林,多以寺庙附属庭园的面貌出现。1840 年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转折点,也是我国造园史由古代到近代的转 折,公园的出现便是明显的标志。人们把1840年以前的园林称为古典园林,而 1840年以后, 则称为近现代园林。如果说,古典园林具有明显的私人占有性,不管是皇家园林或私家园林,无不都是供帝王、 封建文人、士大夫等避暑、听政、居住、游乐等专用,而公园虽然前面加了“公”字,但它也 并不是为大多数人服务而建造的。在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在我国开设了租界,同时为了满足他们

6、在中国土地寻欢作乐的要 求,为了满足殖民者少数人的游乐活动,把欧洲式的公园传到了我国,这其中上海可以说是 殖民地公园建立较早较多的地方。1868 年建造的“公花园(黄浦公园)是最早的一个,殖民者规定华人与狗不被入内,这一方 面说明殖民主义者对中国人民明目张胆的侮辱,也说明“公园”在当时并不“姓公。之后又有 1905年的“虹口公园”,1908年的“法国公园”即(复兴公园),1914 年建的“极斯非尔公园”(即 中山公园)等。此时期公园规划布局的特点多采取法国规则式和英国风景式两种,其中有大片草地和占地 极少的建筑,这与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规划设计有明显不同。在功能使用上主要是供他们散 步、打网球、

7、棒球、高夫尔球等活动,以及饮酒休息之用。以上可以说皆是为洋人兴建,布 置特点主要反映了其外来性质的。1906 年,在无锡、金匮两县乡绅俞仲等筹资建“锡金公花园”,这是我国最早的公园之一了。 辛亥革命后扩建,定名为“城中公园”,该公园的布置特点多建筑无草地,有假山,自然式水 池等是吸收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而建的,这与上海早期的公园就有明显的不问特点。虽都 叫公园,但内容和特点显然是不同的。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先生曾在广州的越秀山麓读书.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指定将越秀山辟为 公园,既越秀公园。与孙中山同时代,以朱启矜等为代表的一批民主主义者极力主张相筹建 公园,在他们的倡导和影响下,在我国一些主要大城

8、市中,相继出现了如广州越秀公园、中 央公园、永汉公园等九处;汉口市府公园等两处;昆明翠湖公园等七处;北平的中央公园(现 中山公园);南京的玄武湖公园等六处;厦门的中山公园;长沙的天心公园等。此外,当时也 有一些民族资本家私人办园向公众开放的,如无锡的惠山公园等。以上诸公园大多是在原有风景名胜的基础上整理改建而成的 ,有的本来就是原有的古典园 林,如锡惠公园等.也有的是在空地,或农地上参照欧洲公园特点建造。这都为以后公园的 发展建设打下了基础.1898 年英国人霍华德著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对我国初期的公园建设有一定的影响.1935 年,我国的规划师莫朝豪所著园林计划一书中提出“都市田园化与乡村城市化的主张, 指出“园林计划包含市政、工程、农林、艺术等要素的综合的科学”,“应使公园能够均 匀地分布于全市各地等一些至今看来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此书也可以说是我国早期公园 建设的理论性专著,并对当时的公园建设有很大的影响.我国公园的产生可以说这是帝国主义侵略和辛亥革命的结果,又由于辛亥革命的发源地在 南方,更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无论是公园的最初阶段,还是形成具有我国特点的公园, 可以说在南方都最具有代表性。以绿化为主,辅以建筑布置于城市或市郊,并为广大人民提供娱乐、游憩的公园,真正姓 公并得到迅速发展,那还是解放后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