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人机交互输入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512073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人机交互输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础人机交互输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础人机交互输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础人机交互输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础人机交互输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人机交互输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人机交互输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人机交互输入(下)14:对于采用板元法计算时,同一块板是否可以用不同的筏板信息 (板厚、底标高、面荷及基床系数 )进行计算? 答:这些不同的信息将在桩筏计算前的有限元网格划分时输入。在交互输入菜单中填写筏板信息时可按主要条 件填写,在有限元网格划分时只需要进行局部修改。15:如何输入多种类型的混合基础? 答:从原则上来说混合基础的输入与单一基础的输入没有区别,只是各类基础的组合,输入的先后次序不受限 制,但从方便的角度出发,最好先输入筏板(有筏板的地方独基条基回自动避开),接着独基条基(除筏板外 会自动全部覆盖),然后桩承台(可覆盖独基),最后布梁(有条基先删除)。16:如果采用板元计算法

2、如何在平面图上绘出板钢筋? 答:目前新版本的板元计算中,只要在交互输入中输入肋梁(对梁板式、墙下筏板式基础)或布置板带(对柱 下平板基础),这样就能形成梁元计算数据文件EF-DATA.EF。就能进行交互配筋设计和在平图上绘出板钢筋。 对梁板式基础,肋梁按实际位置布置。对墙下筏板式基础,应将所有墙下布置肋梁,梁宽与墙体厚度相同,高 度可按(11)的方法取或自己视情况任选,对柱下平板基础布置板带时,应注意板带位置,板带布置愿则是将 板带视为暗梁,沿柱网轴线布置,但在抽柱位置不应布置板带,以免将柱下板带布置到跨中。17:如果采用梁元法或板元法计算平板,参数输入中平板配筋模式如何选用? 答:在第三章第

3、二节平板配筋模式参数输入时已作过一般性介绍。这里推荐该采用第三种方法,即不论柱下板 带还是跨中板带都采用相同的通长配筋量,该配筋量按柱下板带最大配筋量的 50%取,如该量小于跨中板带的最 大配筋量则取跨中板带的最大配筋量,柱下局部钢筋不够的地方用短筋补充,挑出长度大于净跨的1/5。此方法 可参见升板结构规范的分离配筋法。板元法计算时应布置板带才能使用上述平板配筋模式。18:形成梁元法计算数据EF-DATA.EF时,基础自重是如何计算的?答:计算基础自重时:梁式基础采用:单位自重=基础混凝土体积X25 (混凝土容重)+覆土体积X18 (覆土容重)/底面积。筏板基础自重采用:单位自重=混凝土板全部

4、体积X25 (混凝土容重)/底面积+单位板面荷载+挑板边覆土剩余重 量/底面积。19:抗震缝、伸缩缝处双轴线处如何布置地基梁或肋梁?答:对抗震缝、伸缩缝下面的弹性地基梁(包括肋梁)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做一个宽梁来承受上面距离很近的两 排柱、墙。一般可将宽梁偏心布置在一条轴线上(最好布置在荷载大的轴线上),另外还要布置另一方向的梁, 以保证相邻两个柱节点之间有梁连接,使柱子荷载不丢失并能传到梁上。另一排柱轴线的墙上荷载可利用附加 荷载的方法,转移到布宽梁轴线上。另一种布置方法就是直接在双轴线上布置两根肋梁,对于梁式基础可以在 双轴线处布置一个筏板,就做成了一个双梁基础。5.3 基础梁板弹性地基梁法计

5、算(上)1:为什么按弹性地基梁元法计算节点下底面积会产生重复利用问题?答:因为在交叉梁元法计算时,等宽的X向梁与等宽的Y向梁交叉点下面积为两个梁宽度的乘积的矩形被复利 用,即X向梁利用完后Y向梁再利用一次,因此实际参与计算的梁式基础底面积比实际底面积大。但采用板元 法计算没有重复利用问题。2: 弹性地基梁元法给出的修正系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答:该问题请参阅说明书技术条件第一节中的有关说明,如想进一步了解请参阅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国 船舶工业总公司九院编写“弹性地基梁及矩形板计算”一书,至于为什么修正系数总大于1,这是因为从理论上 讲,修正后的附加荷载在计算时会再次被节点下底面积重复利用一次

6、,因此理论上应大于1,这种修正方法一般 来说是偏于安全。3:在实际应用中应如何使用底面积重复利用修正系数?答:一般来说如按程序计算的修正系数进行了底面积重复利用修正其计算结果偏于安全,主要原因如下:1 :目前程序采用的节点下底面积重复利用修正方法从理论上说是偏于安全的;2 :在进行基础计算时对基础一些有利的因素没有考虑。此外在使用上部结构计算出的荷载一般都没有考虑活载折减。因此理论上来说计算结果是偏于安全。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大部份基础钢筋应力一般不超过30-40Mpa,安全系数较大。从设计实践来看,目前设计部门没有或很少有计算机,大部分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都采用手算方法,即交叉地基 梁X向梁

7、取出一榀,Y向梁取出一榀,将荷载分配到两个方向的梁上,然后用查弹性地基梁表方法求出内力。这 种方法一般都没有考虑节点下底面积重复利用的问题,而这样设计出来的基础都仍在发挥作用。因此这从一方 面反咉出考虑重复利用修正是偏于安全的。那么在应用中如何使用底面积重复利用修正系数呢?一般来说梁的底板宽度越大(如梁板基础),修正系数也越大,这样配出来的钢筋可能增加的量很大,而设计单位一般是根据以往的设计实践来判断钢筋量是否合适,这种以往的实践大都是采用不考虑底面积重复利用的手算方法,故而配筋量相对小些。因此修正系数的取值常 常取决于各设计单位,一般来说,如设计人员有一定的经验,地基较好,上部结构层数高(6

8、 层以上),刚度好 修正系数可取得小些,甚至不进行修正(即修正系数取0)。目前程序梁元法计算中的隐含设置是柱下平板进行 修正,其它基础不修正。胡说八道一通4: 如何检查节点、杆件平面布置图?答:节点、杆件平面布置图的检查很重要,检查的方法是检查各节点位置是否正常,有无多余节点;(一般只有柱、梁交叉点、拐点才作为节点,其它多余节点程序能自动的删除);检查杆件是否正常,特别应注意垂直向杆件的杆件号、截面号是否有错位、反向。如有,则说明在平面输入时垂直轴线有分段输入的可能(轴线最 好一次从头到尾输入,同时要避免轴线重复输入)。5:荷载图如何检查?答:主要检查PM、TAT和SATWE荷载是否正确(建议

9、两种荷载都取恒加活),防止丢荷载。杆件上有墙时应出现均布荷载,节点有柱子时应出现集中荷载,同时注意每根梁上的均布荷载的均布竖线是否均匀,如不均匀意 味梁有重叠,造成重叠的原因有可能是由于平面输入时轴线重叠而造成地梁的重叠。6: 梁元法计算时保存的数据文件中关于修正后的地基反力意义是什么?答:由于本程序按弹性地基计算,节点下反力比跨中大的多,反力明显不均匀。而实际上土是有塑性变形的,节点的反力没有计算的那么大,特别是用周边节点反力计算底板局部弯矩会增加钢筋用量,因此用平均反力对各节点反力进行修正,使各节点反力在平均反力水平上下波动,这样得出的修正后的节点反力计算底板局部钢 筋比较合适。5.3 基

10、础梁板弹性地基梁法计算(下)7:梁元法计算出的竖向位移值与沉降计算值有何区别?答:本方法计算出的竖向位移值是以当前基床反力系数为刚度而得到的弹性位移,它的目标是使地梁的内力正 确,并不是结构的最终沉降。沉降计算应采用分层总和法得出。但节点的竖向差却有实际意义。8: 钢筋连通系数的含义是什么? 答:按基础规范要求,底板跨中钢筋应全部连通,支座边通筋不小于0.10-0.15%的配筋率。因此程序按用户确 定的连通系数乘以最大实际钢筋需要量作为实际钢筋连通量(实际钢筋连通量小于0.15%配筋率时取 0.15%配筋 率),余下支座筋(假如有的话)做为短筋布在梁下,当连通系数大于0.8 时,钢筋全部连通,

11、不再设梁下短 筋。9:连通筋区域如何布置? 答:请参阅说明书中第三章操作过程中的第三节地基板结构计算与配筋。一般来说通长筋的布置与各设计院的 习惯有关,通筋区域可分多种形式,最常用矩形板可分一个水平筋区域和一个竖向筋区域,共两个区域。区域 应尽量与板的边界线重合,当用光标点取边界拐点时,程序有自动扑捉的功能。10:使用本菜单下的刚性假设的整体沉降计算应注意那些问题? 答:首先应注意本沉降计算只能适用于筏板,不能用于梁式基础。第二,地质资料设置不能太浅,必须深于基 础埋深,且压缩模量不能为零。第三,底板区格不能重复布置,必须先清除后再重新布置。另外对高层与裙房连为一体时,不要采用刚性假设,因为底

12、板不能成为刚性板。建议用户在沿后浇带处按刚性 假定单独计算高层部位的沉降。如果计算梁式基础、条型基础和独立基础沉降应采用柔性底板假定方法计算,有关内容参阅技术条件和沉降计 算操作部分。11: 为什么梁元法与板元法计算结果不相同? 答:由于采用的模型假设不同,所以计算结果不可能完全相同。但只要按说明书的要求去设置,两者计算出的 内力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其梁板内力相差不会太大,特别是梁刚度相对于板较大时。12:运行本菜单时屏幕显示“没有找到EFDAT.EF文件”,程序不能正常运行是何原因?答:由于在交互输入的过程中没有形成梁元法计算所需的文件EFDAT.EF,有关原因及处理方法可以参见6.2.(9)

13、 条问题解答。13:JCCAD中桩筏基础中有倒楼盖法及弹性地基法,计算结果相差较大,怎么处理?答:两种方法有本质的不同: 1、梁单元模型不同,一个是弹性地基梁模型,另一个为普通梁模型;2、由于模 型的不同,实际梁承受的反力也不同,一个是支座反力大,跨中反力小,另一个是均布荷载;3、由于模型的不 同,弹性地基梁考虑了整体弯曲的影响,而倒楼盖底板是一个刚性平面,不考虑整体弯曲的影响;4、由于倒楼 盖底板是一个刚性平面,因此其各部位的反力为:N/A+Mx/Wx+My/Wy,由此计算得到的梁端剪力无法与柱荷载相平衡。而弹性地基梁端剪力与柱荷载是平衡的。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两者计算结果当然不一样,一般建

14、议用户用弹性地基梁模型计算,之所以提供倒楼盖法, 主要是应一些用户的要求,以便与原来的手算方法对比校核。14: 弹性地基梁结构计算时,5 种计算模式,用户怎么选择?答:关于5 种计算模式的含义可参见2.3.2节中的内容。用户一般可选计算模式1、按弹性地基梁计算。当上 部结构刚度较大,荷载又不均匀时,且采用计算模式1 计算效果不好时,才考虑模式2、按考虑等代上部结构 刚度影响的弹性地基梁计算。当上部结构刚度更大,如框支剪力墙结构时,可考虑采用模式3、按上部结构为刚性的弹性地基梁计算。模式4、按SAWE、TAT计算出的上部结构刚性影响的弹性地基梁计算的方法很好。 但条件是必须在计算SAWE或TAT时选择把刚度传给基础项,且对剪力墙结构容易出现刚度异常问题,特别是 TAT刚度。模式5、按普通梁单元刚度矩阵的倒楼盖方式计算除用户自己要求外一般不建议使用。(见前一问 题)15: 弹性地基梁结构计算结果抗剪强度不够怎么办? 答:地梁抗剪强度不够是结构分析中常遇到的,一般来说大都伴有扭矩,在弯剪扭联合作用下,很容易出现抗 剪强度不足。采用的措施一般是提高混凝土强度、增加大荷载部位的地梁数、不考虑梁的抗扭刚度、增大截面 特别是梁宽、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对局部大荷载部位的地基处理从而调高局部基床反力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