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态变化备课.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150685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物态变化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一章物态变化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一章物态变化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一章物态变化备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一章物态变化备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物态变化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物态变化备课.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物态变化 温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2.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3.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4.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5.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以及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6.知道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7.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大量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状态分类,体会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4.通过测量温度,掌握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5.通过对物体温度的估测,提高估测温度的能力。6.通过对体温计的观察,了解体温计在结构和使用方法上与一般液体温度计的差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2.通过对环境温度的了解,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3.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养成爱护仪器、实事求是的品格。4.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2.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3.摄氏温度的定

3、义。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难点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本节是初中物理的第一节课。从本节开始,学生们真正开始接触物理、了解物理、学习物理。因此要本着从简单入手、从现象入手的要求,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研究的方法。本节的两个重点内容是“物态及其变化”和“温度及其测量”。本节内容安排上注意体现了标准中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上主要介绍了温度的概念与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学情分析关于物质的三种存在状态,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学过,但学生对于不同状态物质的特征并不太理解。不过本节的教学要求不高,相信多数学生会很轻松地理解本节内容。

4、温度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但教材的要求不高,只要求学生认识到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就可以了。学生对此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至于温度的测量、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使用,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但他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温度的测量,掌握这部分内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教学过程简述本节课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物质存在的状态。2.物态变化。3温度的概念。4实验室温度计(介绍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5体温计。6其他温度计。7练习巩固。环节1:物质存在的状态情境1:观看影片水的变化。对冰加热,冰熔化成水,再汽化成水蒸气。问题:冰去哪了?水又去哪了?气从哪来呢?引出:同一种物质可以以三种不同的状态存在。进一步引

5、出:物质三种状态的名称(固态、液态、气态)。过渡:物理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我们学习物理就从区分物质的状态开始。情境2:物体分类(学生活动)。出示物体的图片,让学生分别回答其状态。观察分好类的三种物体,思考其共同点与不同点。引出:固、液、气的不同特征,并填写“固、液、气特征表”。固、液、气特征表状态形状体积固态一定形状一定体积液态没有固定形状一定体积气态没有固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环节2:物态变化情境3:再次观看影片水的变化。问题1:物质存在的状态总保持不变吗?问题2:在什么条件下,水发生了状态的改变?引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状态可以发生变化。“温度变化”就是一种很常见的条件。环节3:温度的概念引

6、入:夏天天气很热,到了秋天天气就会变凉,而冬天会很冷,春天时天气较暖。“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体的冷热程度在物理学中用温度表示。体验1:教师准备三杯水(冷水、热水、温水各一杯),请学生用手指触摸,并描述感觉。步骤1:将左手食指浸入冷水杯,同时将右手食指浸入热水杯,说出左手的感觉和右手的感觉。步骤2:将左右手食指同时浸入温水杯中,再说出此时的感觉。体验2:请学生触摸长时间放在教室中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泡沫块,并描述感觉。步骤1:触摸塑料泡沫块,描述感觉;步骤2:触摸木块,描述感觉;步骤3:触摸金属块,描述感觉。引出: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

7、于测量工具来测量。环节4:实验室温度计体验3: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室温度计。1.实验室温度计的组成?(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标度)2.液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内径为什么很细?3.上面的数字和字母是什么意思?4.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各是多少?5.它的分度值是多少?6.0 是怎样确定的?100 是怎样确定的?7.1 又是怎样确定的?8.摄氏温标的分度法怎样扩大到0 以下和100 以上?练习1:练习温度计的读数。引出问题:有没有最高的温度和最低的温度?它们分别是多少?引出绝对零度的概念,并让学生阅读科学窗,了解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体验4:进行温度的测量。学生自由测量;教师总结正确的测量方

8、法;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再测量。环节5:体温计问题:如何测量人体的温度?由读数时不方便,引出专用的温度计体温计。体验5:观察体温计,回答问题。结构上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方面:刻度范围、外观形状、内部液体、缩口等。并针对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进行讲解。环节6:其他温度计展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的图片。环节7:练习巩固教学板书11物态变化 温度一、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二、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三、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四、温度

9、。五、温度计与温度的测量。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熔化、凝固的含义。3.通过比较海波与蜂蜡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与凝固过程的区别。4.会用图线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5.会查物质熔点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感知固体发生熔化都需要吸热。2.通过对海波、蜂蜡熔化过程的探究,知道判断固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3.通过探究活动中数据的处理,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过程的方法。4.通过探究活动体会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并感知探究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10、观1.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探究实验过程,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4.通过交流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重点难点重点1.探究物质熔化的过程;2.熔化时有没有熔点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难点探究物质熔化的过程。教材分析本节是一节包含探究内容的课。探究式学习是标准明确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而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指导,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探究这种学习方式。教师教学用书提出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

11、完成探究过程。而我考虑到本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且海波的熔化过程中的温度“阶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十分明显,反而会误导学生。另外实验时间比较长,再花费过多时间进行解释就得不偿失了。因此,本节课我采用动画来模拟实验,把重点放在实验的设计上,让学生亲身经历设计的过程,来体验探究的一般方法与过程。学情分析对于熔化与凝固,学生在日常生活经常见到,但将其提升为物理规律还是第一次;且本节的主要学习方法是探究,是学生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接触探究。因此对于本节的知识内容,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难点在于探究方法的掌握。教学过程简述本节课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熔化与凝固的概念;2设计探究实

12、验;3观察物质的熔化过程;4分析实验现象。5进行小结及练习。总计两课时,第1课时完成环节1、2;第2课时完成后面的环节。环节1 熔化与凝固的概念引入:我们已经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会发生改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利用物态变化的例子,如工厂里浇铸金属零件。引出:熔化与凝固的定义。提出问题:1.熔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2.熔化的过程有什么特点?3.不同物质的熔化过程是否相同呢?环节2 探究物质的熔化与凝固将学生分组,观察教科书图1-11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思考下列问题,分组讨论后回答。1.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加热?2.

13、烧杯中的水量多少合适?3.温度计的液泡放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4.要记录什么数据?怎样记录数据?5.如何更好地描述数据?6.实验的操作步骤是什么?7.参考教科书,你能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吗?环节3 观察物质的熔化过程展示:松香的熔化过程(动画)海波的熔化过程(动画)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并指导学生用图像来描述实验。环节4 分析实验现象利用海波的熔化图像,使学生认识熔点的概念,以及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并展示一些常见的晶体与非晶体。介绍一些物质的熔点。特别说明冰的熔点是0 。根据物质的熔化与凝固,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环节5 练习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4、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3.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4.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5.会查沸点表。6.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液化过程放热。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2.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3.通过观察实验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物理是有用的,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对探究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形成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对沸腾前、后气泡的观察形成认真、细心的品质。4.通过交流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重点难点重点1.汽化的两种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2.沸腾的条件。3.液化的两种方式。难点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蒸发和沸腾。教师要突出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发生,并且只从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对于沸腾,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沸腾的特征,引导学生抓住探究重点,根据实验观察得出沸腾现象的特点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