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戊戌变法(刘进才).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1504077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戊戌变法(刘进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5课戊戌变法(刘进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5课戊戌变法(刘进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15课戊戌变法(刘进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15课戊戌变法(刘进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5课戊戌变法(刘进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戊戌变法(刘进才).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太原市十六中 刘进才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题第15课 戊戌变法课型新授课第几课时二课时课时教学目标(三维)知识和能力: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识记维新思想的内容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知道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开端;概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过程与方法: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思考维新变法在19世纪90年代兴起的历史过程;通过了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要经历,认识维新思想的形成及发展;结合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失败,探讨戊戌变法的经验教训及其在中国近代化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先进的中国人在民族危机日渐加深的状况下,积极思考、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路,学习他们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和 勇于实践的精神。通过学习,认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同时,通过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认识改革是一个艰难而又复杂的过程。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影响戊戌变法改革成败的因素,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影响戊戌变法改革成败的因素;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1、重组教材,。2、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基本知识,提出问题使学生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3、在此基础上教师

3、进行归纳提升式的总结讲解。使用教材的构想重组教材:将教材重组为思想运动, 政治运动序幕,改革内容, 改革失败, 遗产五个部分。疑难问题的解决:通过对每个部分的讲解来分析解决改革失败和历史意义的内容,最后水到渠成进行总结。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课时教学流程(试用)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导入; 甲午战败,举国震惊,堂堂天朝上国居然被小小岛国日本打败.而这场战争是中日两国都向西方学习后的一次较量,19世纪60年代中国兴起洋务运动办厂练兵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日本则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改革运动,全面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结果就是日本以全面的

4、西学打败了我们片面的西学.然后也向西方列强一样要求割地,赔款签定马关条约,这更刺激了西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这种背景下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正在酝酿当中,它就是戊戌变法。(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对戊戌变法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白戊戌变法的发生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发生的)教师引导: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既然它是一场改革,我们现在先来回顾一下前面我们总结的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有那些。一,思想运动教师提问:同学回答的很好。那么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场改革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其大体的主要内容和洋务思想有什么不同。以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那些及其思想主张?请结合必修三

5、20课内容注意: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回顾寻找,因为这一知识以前都学过。以锻炼学生有效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独立来完成,之后可以学生间互相讨论一下。(给10到15分钟左右)提问学生:教师引导: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么请同学们思考这些思想在当时比起以前的思想是否是先进的思想?那也就是说这场戊戌变法它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是顺应时代的潮流的。改革的第一步思想是没问题的,改革是有可能成功的。教师讲述:维新派在北京,上海等地办了很多报纸,学堂,社团组织。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找出来有那些?这些报纸,组织等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教师补充:请同学们看这则材料:“阅读时务报 ,既让改革变法的呼声得以在士人群体里扩散,

6、它提供的各种诉求维新改革的讯息与行动,亦令阅读读者屡起呼应, 比如,有人倡言组成“戒缠足会”以“救二万万之妇女”之外,“何不更举戒烟会,以救一万万之男子”的主张见诸报端“提问:从时务报和它的读者中,你怎样认识维新变法的历史意义?教师总结:所以我们说戊戌变法首先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对传统思想是一种冲击。同时也引领了社会的新风气。二,政治运动的序幕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维新思想演变成政治运动的标志?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和其纲领?教师引导:同学回答的很好。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康,梁等维新派人士急于将自己的思想变为一场政治运动,进行公车上书呢?又是什么原因让光绪皇帝下定决心实施变法?请同学们阅读

7、教材。教师总结:那么在这种民族危机的背景下,这场运动必然是带有爱国救亡的性质。教师引导:从现在看戊戌变法又具备了改革成功的另一个条件,有了当权者光绪皇帝的支持。那么就现在来看这场运动能成功吗?教师总结:也就是说并没有得到真正强力政权的支持。教师过渡: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场改革运动的措施如何?三,改革的内容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内容表,思考这些措施会起到什么作用?教师引导:前面我们说了改革的成败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改革措施的合理和全面。请同学们从这个角度分析一下戊戌变法的措施中有问题吗?教师引导:改革措施虽然不全面。但同学们你要是当时的一个旧官僚,你对他政治改革的内容会有什么态

8、度?所以维新派的改革措施触犯了封建顽固派和大部分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和反对。4变法失败教师讲述:慈禧太后也感觉的到这次变法危及到了她个人的统治,可能会使她大权旁落。所以慈禧太后做了一系列的准备,最终发动了戊戌政变。请同学们阅读这一历史内容。了解慈禧是怎样发动的戊戌政变。教师引导:戊戌政变的发生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改革遇到阻力是很正常的事情。光绪及康,梁等维新派为什么就会在阻力面前倒下呢?教师总结:很好。那就是说这场戊戌变法所触动的旧势力过于强大,改革派和守旧势力的力量过于悬殊。教师过渡:那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前面的内容综合分析一下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那些?教师引导:在慈禧发动戊戌政

9、变时,谭嗣同在最后时刻没有选择逃走,而是选择了留下,为变法牺牲。请同学们看一则史料:谭嗣同的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请回答: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教师提问:谭嗣同用鲜血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他的死值得吗?请各抒己见教师总结:一百多年前,谭嗣同为变法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表现了爱国志士们为了国家进步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气概。我们应该永远铭记。5改革时期的遗产教师提问:戊戌变法在当时的那段历史时期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结合前面我们讲的内容分析。教师总结: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

10、奔走呼号,流血牺牲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探索精神,这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也为我们今后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学生总结回顾:1, 是否有先进思想的指导(或其思想是否符合时代的潮流)2, 改革者是否有得到强有力政权的支持3, 改革的措施是否全面合理4, 改革的阻力是否强大(注意:如果学生回答有问题,那么一定要引导学生掌握。因为这是我们这一节的总体思路)学生回答:1维新思想2与洋务思想的不同:要在政治层面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3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康有为 托古改制梁启超 兴民权培养新民严 复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注意:学生在代表人物的思想上的总结可能不是

11、很好,教师可以引导一下学生回答:是一种先进的思想学生回答:中外纪闻 强学报 时务报强学会 保国会等学生回答:传播了维新思想,为戊戌变法做好了思想准备。学生阅读材料,回答: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开起了社会新的风气。政治运动标志:公车上书开始的标志:明定国是诏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学生阅读教材回答:1、甲午中日战争惨败后马关条约传入中国,民族危机加剧,使康,梁等人急于上书变法。2、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空前加强,使光绪皇帝决心变法学生思考讨论:不一定。因为虽然是皇帝在支持,但他并没有实权,真正的权力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里。学生阅读教材:1、使吏治更加开明2、促

12、进资本主义的发展3、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解放思想4、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注意:一定要学生自己分析,只要学生回答有理都可以肯定,可以让学生理解戊戌变法的意义。学生分析思考回答:有问题。在改革措施中并没有提到制定宪法,建立议会和内阁的措施。改革不全面。是它失败的一个原因。学生再次看政治改革的内容回答:非常的反感。学生阅读教材,(这些内容书上讲述很详细,学生了解即可)学生思考讨论:维新派也与守旧势力进行了搏斗,但他们依靠的袁世凯也是一个旧官僚,关键时候叛变,而维新派的力量过于小。反而在中国的守旧势力有几千年的积淀,力量很强大。所以失败了。学生讨论:1、没有得到真正实权的支持,只是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

13、2、改革措施不够全面,缺少实质制度性的措施3、中国的保守势力过于强大,改革阻力太大。(学生基本上可以答出,前面都已经分析出来了。)学生回答:“贼”指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死得其所”是因为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学生讨论:1:不值得,是因为逃走后还可保存实力继续斗争,不应该做这样的牺牲。2:值得,是因为谭嗣同用他的献身精神激励后人继续斗争。学生分析讨论:1、戊戌变法首先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虽然失败,但是维新思想的传播不会消失,起到了解放人们思想的作用。让人们接触了世界,认识新事物,开启了社会的新风气。2、它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的背景下发生的,激励了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这些内容前面已经分析出来,所以学生应该能够答出)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