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市化孕育工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150265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城市化孕育工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型城市化孕育工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型城市化孕育工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型城市化孕育工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型城市化孕育工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城市化孕育工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型城市化孕育工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申现杰金融危机以来,面对美欧国家高端产业“挤压”和新兴发展中国家低端产业“挤出”效应,中国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发展模式遇到了空前挑战,促进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化,从外需导向转向内需导向型的产业结构成为当前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点。城市化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突破51.27%,城市化已经从人口转移型城市化进入到了结构转换型城市化的新阶段,城市化模式的转变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解决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困境的新的突破口。一、当前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面临的巨大挑战美欧的再工业化战略对工业转型升级形成了高端挤压态势。世界金融危机

2、后, 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为了重塑国家优势,纷纷实行再工业化战略,一是继续巩固与强化传统产业的某些环节和优势产业在技术、产品质量、品牌、环保等多方面的既有优势,二是努力在信息、节能、新能源和先进制造等新兴技术产业的角逐中抢占制高点。以美国为例,美国总统奥巴马多次高调宣布重振美国制造业,宣称通过发展高端制造业,重构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为促进制造业企业向美国国内回归,美国政府提供的众多税收优惠政策,劳斯莱斯、通用、福特、丰田、西门子等企业纷纷开始重新在美国布置生产工厂。欧美的再工业化战略,对中国发展高端产业形成了外部高端挤压效应。新兴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低端挤出效应。金融危机之后,一

3、是越南、孟加拉、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利用比中国更加低廉的土地资源和劳动成本,生产与中国相同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并向美欧等发达国家出口;二是随着我国国内要素成本的逐步上升,廉价劳动力等传统比较优势趋于下降, 外资制造业业开始纷纷撤离中国,如耐克、阿迪达斯、福特、通用、星巴克、佳顿、卡特彼勒等公司纷纷将其制造环节迁回本土,爱世克斯和水野等跨国公司也开始降低在华的生产比例,转而扩大在越南、印尼的生产规模。新兴发展中国家替代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势头,对中国是一个严峻挑战,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受到了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低端挤出”效应。高低端双重挤压在短期内对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困境。在高

4、端扼制和低端冲击下,今年以来我国工业增速放缓的现象,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2%,自去年7月份以来,连续12个月处于回落状态,1-7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8%,1-7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3677家,同比下降12.3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66.69亿美元,同比下降3.64%。而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1-7月份制造业PMI分类指数来看,制造业生产增速继续趋缓,市场需求继续呈回落走势,原材料库存量继续减少,企业用工量继续减少,我国工业制造业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当前继续沿着以往的发展道路难以为继的情况

5、下,中国工业转型升级必须寻找新的动力。从需求结构看,主要调整国内需求结构,培育有活力的国内高低端工业品消费市场;从产业结构看,主要促进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化,从外需导向转向内需导向型的产业结构。二、我国城市化进入到了以结构转型为主的新阶段城市化的发展形态有两种模式或道路:一是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强调的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空间转移而提升城市化水平的发展模式;二是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强调的是通过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乃至管理与空间布局等结构向城市转型而提升城市化水平的发展模式。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当城市化率超过50%时,既是城市化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又是“城市病”的突发期。2011年,中国大陆城镇人口

6、比重已达51.27%,部分中心性城市的城市化率也早已超过50%,农村人口过多、过快的向城市集中,使得我国部分地区的“城市病”已经非常突出,造成了城市发展中的城乡差距过大和无序发展、资源资金短缺、基础设施滞后等种种城市病问题,如在城市设施方面,2012年7月21日,作为首善之区的首都北京,一场暴雨造成人员财产巨大损失,令人痛惜 。根据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和发达国家的实践,当城市化率达到50%时,结构转换型城市化就会凸显,当城市化率达到75%以上时,结构转换型城市化就会取代人口转移型城市化,成为城市化的主流。而从当前来看,我国城市化率为51.27%,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结构转换型城市化在我国发达地区已

7、呈增强之势;而中西部地区的人口转移型城市化正在加快,将会逐次进入结构转换型城市化的阶段。而结构转换型城市化所产生对人口转移的吸纳效应,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人口的就地城市化转型,对人口转移型城市化形成替代效应。因此,从整体来看,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以结构转换型和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共同发展的新阶段。2006年以来,我国东部部分发达地区已经率先开展了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探索,如在2006年8月,浙江省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意见,2011年12月,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在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推进广东新型城市化工作,将其作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

8、际化的重要抓手。三、推进新型城市化成为当前工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与以往的以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不同,这种兼具人口型城市化和结构转换型城市化双重特征的新型城市化要求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注重从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文化特色鲜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等多个方面,推进城市现代化、生态化和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化的质量和水平。工业化的本质是生产力的发展,工业化通过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人口的城市化拉动城市化发展,城市是现代工业的集聚地和市场所在地,城市化也是区域工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的现代化,因此,新型城市化的发展也必将推进工业发展模式和工业技术

9、结构、行业结构、空间结构、组织结构和产品及市场结构的转型升级,通过成本节约效应和需求的扩展和升级效应,新型城市化将会不断促进资源配置与产业分工打破城市与区域的自然界限、行政界限,工业化由城市向区域渗透,二、三产业由城市向区域转移,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由城市向区域传递,城乡之间的联系逐步加深,城市的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逐渐提升。其中,在经济腹地的广大区域,通过乡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在经济中心城市,是产业结构走向现代化的转型与提升。因此,新型城市化将两大核心机制带动城市工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首先,新型城市化推进工业发展模式的转变。依托成本节约机制,新型城市化

10、能够带来劳动、土地和资金与技术的集约利用,使各类生产要素由分散无序状态向规模型集约型转变,会产生巨大的规模效益,改变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协调、低效率、难循环的粗放型增长发展方式;新型城市化下释放的居民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带来对工业消费品内需的扩张和升级,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工业产品市场的内需能力,改变原有依赖外部出口的发展模式。其次,新型城市化推进工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新型城市化下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升级,对技术含量和生态节能产品产生了新的要求,推进工业产品的技术结构、市场结构和行业结构等的优化升级;新型城市化注重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镇协调发展,要求产业

11、要素在城乡、大中小城市之间进行空间转移,形成成本节约效应和规模效应,推进各类熟练劳动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汇合,促使劳动力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四、依托新型城市化建设,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从工业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地域广阔,城市众多,城市发展条件和特点的不同,我国新型城市化要求不同层级的城市拥有不同的着力点,依据城市区域的不同特点,实行差异化的新型城市化战略,以推进新型城市化下的工业转型升级,以便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之间构筑一个优势互补、合理分工、错位竞争和互动融合的城市化格局。中心型城市新型城市化与工业转型升级。中心型城市应依托自身的科技、教育、人才和信息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

12、生产性服务业(包含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高端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的融合,促进城市的高端化和服务化发展水平;同时,在新型城市化的推进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升城市的智能化、信息化和生态化发展,如实施智慧城市、智能园区建设,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示范工程等,创造新的高端市场需求,在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和运营能力的同时,引导工业转型升级。中小型城市新型城市化与工业转型升级。着眼新型城市化下的城市体系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中小城市应依托自身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强化与大城市和域内中小城镇的专业分工协作,积极承接特大城市和中心城市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一般加工制造业产业转移,提升现有产业的

13、关联度和集群化发展水平;同时,推进加工制造型产业向中小型城镇转移,提升中小型城镇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走特色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农村新型城市化与工业转型升级。着眼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和农民的就地转化,一是推进低附加值加工制造业向农村和小城镇转移,提升小城镇和农村的工业发展水平;二是推进资本回流式城市化,鼓励农村劳动力依托在外地积累的资本回流家乡进行工业投资,兴办非农产业;三是依托自身历史和生态文化资源,推进农村旅游和养生居住市场的开发,提升农村的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四是以工业理念推进农业发展,将工商因素和技术因素更广泛的应用域农业生产领域,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工厂化、设施化和市场化发展。合理流动,带动工业空间结构、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升级。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的城市综合配套改革。在我国工业转型升级面临内外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全面提升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质量和水平,要求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改革,通过城市经济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多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城乡投资建设体制机制、两型产业发展机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机制、资源集约利用机制、生态环境管控机制、投资环境改善机制和政府效能提升机制等,破除阻碍城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制度型障碍,真正在城市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新型城市化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