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道中(其一)苏轼5.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1495793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城道中(其一)苏轼5.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城道中(其一)教学设计河北南宫中学 董芳【教材分析】新城道中(其一)选自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的“推荐作品”中的一篇,此单元主题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这八个字既是单元目标“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也是考纲“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这一能力要求在课内的具体再现,是必修课诗歌鉴赏的延续。它起到了课内外衔接的作用,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学习借景抒情类的文学作品以及以后进行诗歌鉴赏的训练。【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具备了学习古典诗词的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赤壁赋和赤壁怀古,因此对苏轼的文风和人生经历并不陌生,为学

2、生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诗风,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想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意象、意境和技巧等方面鉴赏评价诗词。所以这节课将指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法、诵读法、分析法、来鉴赏诗歌。让学生走进诗词美妙的意境之中,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诗词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回顾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2、背诵这首诗,赏析并积累名句。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领略苏诗中生机勃勃的农家春景图。2、品味诗歌语言,学会鉴赏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3、把握作者情感,理解作者笔下的“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诗人畅达的胸怀。2、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

3、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

4、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二、诗歌背景: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的春天,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今浙江富阳县新登镇)。作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媚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于是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下这两首诗,抒写自己在这次出巡途中见到的美景和在这次山行中感受到的乐趣。三、诵读感知:1、自读,初步感知。思考: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愉悦、热爱自然)2、听朗诵,初步了解诗歌内容。3、有感情的品读。思考:借助联想和想象,

5、置身诗境,描绘诗歌意象和画面诗句理解: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吹断了檐间连日不断的积雨声。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丝绵帽,树头升起的初日象挂着铜钲。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吃了好闹春耕。四、置身诗境,赏析内容:1、【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师生合作探究)提问:赏析“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一联。提示:(1)手法和情感上,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东风”拟人化,它好像知道我打算到山里去似的,特地为我吹散阴霾,使得阴雨连绵的天气突然放晴了。一个“知”字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把“东风”写成是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知己,为进

6、山创造条件,体现出诗人出发时的愉悦心情。(2)结构上,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并领起下文,描写春晴之日山村风物、山人生活。2、【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提问:第二、第三两联写景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示例:比喻,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拟人,在沐浴了一场春雨之后,“野桃”向着朝阳笑脸迎人,“溪柳”在春风里翩翩起舞。出得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迷人的晨景,穿山越岭,再往前行,才看到了桃花、竹篱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第二联写野外远景,第三联写农家近景。(

7、意思相近即可)3、【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提问:结合尾联“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分析此诗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示例:西山人家煮葵烧笋嬉闹春耕,一片繁忙景象。诗意盎然,散发着泥土的馨香、生活的气息。是作者当时快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五、赏读讨论: 找到你最喜欢的一句诗,有感情地朗读六、当堂训练: 新城道中二首 苏轼 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其二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

8、深处长官清。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注】 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新、旧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 钲:古代乐器,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耦耕,是指二人并耕。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其一前三联都运用了比拟手法:东风多情,雨声有意;雾霭笼罩山顶,太阳悬于树梢;野桃盛开,溪柳袅娜。诗人从准备启程到旅途之中所见之景都清新秀丽,心情愉悦。B.其一尾联诗人想象中“西崦人家”其乐无比

9、的生活:自食其力,不异桃源佳境。美好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作者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C.其二继写道中山行。诗人不知不觉中放松了缰绳,任马儿沿溪边缓行。他在饱览山光水色之余,想到了霏霏春雨给茶农带来的喜悦,想到了自己为官清廉却将在这远地为官。D.其二尾联写临近新城,沉思之余却迷了路。诗人向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孔子向隐士长沮、桀溺问路之典故,二人劝孔子“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诗人以此喻已厌恶俗物,羡慕归隐之意。E.两首诗以时间先后为序,描绘“道中”所见所闻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第一首主要写景,景中含情;第二首着重抒情,情中有景。14.AC(A其一颔联运用的是比喻手法

10、。C其二颈联后半句解读有误,诗人不是感慨自己为官清廉。)赏析:委:舍弃,这里是放下之意。辔(pi):缰绳。散材: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卷旆(pi)钲:收兵的号令。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旌旗。耦耕:二人并耕,这里指耕地之人。 漫漫人生旅途就同我脚下悠悠的路,马行溪边,放下缰绳缓缓走着,听那潺潺溪水声。那朝廷上的党争,即便是难用之材也怕搜林之斧,疲惫的战马希望听到收兵的号令。下够了的细雨,带给茶农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我的清官好友。人间的歧路能知多少?问问田里耕作的农民吧。 15.“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

11、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答案:诗人对政治党争、复杂官场感到厌倦疲惫,又担心政敌的迫害。(2分)颔联运用比喻,诗人自况为无用之材,“搜林斧”比喻政敌的迫害;即使任官在外,也担心随时可能有飞来的横祸降临。(2分)(答用典酌情给分。“散材”典出庄子)自己又像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卷起战旗、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表现对党争、官场的厌倦。(2分)七、诗歌小结:小结:本诗通过借景抒情,并综合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活泼、闲适的农家春景图。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八、作业:背诵本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对于新城道中的教学过程,我大体上是

12、满意的。先说好的方面,从学生主体性看,课堂教学效果不错,学生活动较积极,参与率也较高,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原则,学生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把握都比较准确,语言表达也很准确,答题思路也不错;从教师主导性看,在“置身诗境,赏析内容”环节对学生给予适时点拨,教给学生鉴赏探究的方法,提示学生鉴赏诗歌的切入角度,做到训练有素,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这也是今后我应该始终贯穿在诗歌教学之中的一个核心教学素养。不好的方面一是今天教学中朗读环节学生试读环节教师的评价不够切中肯綮,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同学能将诗歌读得有声有色,情感饱满,并且注重了轻重缓急,但在课堂教学环节,自己并未及时准确的进行点评指导。二是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环节在教学实践时,学生讨论不够热烈积极,放不开,课堂气氛显得不太热烈。对于不够完善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实践,一一改正,做好课堂的引导者这个角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