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周获得教养的途径写作第一课时.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1495109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周获得教养的途径写作第一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6周获得教养的途径写作第一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6周获得教养的途径写作第一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6周获得教养的途径写作第一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6周获得教养的途径写作第一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周获得教养的途径写作第一课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班 学簇 姓名获得教养的途径写作专题第一课时高一语文编号:111016 主编:段江红 审核:吉跃芳【写作目标】1、知道议论文的灵魂,结构,框架。2、培养学生审题、立意及其写作能力。3、加强写作态度和情感。【情境链接】 1、我们写议论文,就是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就像辩论一样,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有自己的观点,观点鲜明与否,论证是否有理,逻辑是否到位,是一篇好议论文的标准。在写议论文时,我们应该把握这样的标准。2、阅读获得教养的途径,在获得整体印象以后,分析文章是怎样逐步深入地进行论述,得出具有说服力的论断的。 【思维导图】 分论点 正面材料 论点 论据 反面材料 论证 分论点 数据材料 论点

2、可能有分论点,也可能没有分论点,论据和论证都是为论点服务的。【问题探究】1、有人认为,读书能获取知识但不一定能铸炼智慧,有文凭不等同于知识分子,有文化未必有教养;常言说“开卷有益”,有人却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人们通过读书求知,贤人却又告诫“尽信书不如无书”你在校读书10年,有了不少体会和教训,你的学习经历中有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联系你的学习,就这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2、劝学是两千多年前的文章,它所阐述的学习观有哪些仍有价值?有哪些需要发展提高?从劝学中选取一段话,参看师说或获得教养的途径,搜集相关论述或例证,结合你的学习经历,和同学讨论这个问题。 3、劝学和师说都是古代的论说文,作者为了

3、阐明自己的主张,用了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运用这些论证方法的好处。【写作指导】1、 何谓论点晋代文论家陆机说“立片言而据姚,乃一篇之警策。”“片言”就是论点。也就是文中的中心句。是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所在,也是全篇灵魂。2、论点原则第一要正确,即要明辨是非,辨清美丑。第二要鲜明,即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三要严谨,论点表达不能给人可乘之机。第四要集中,一篇之中只能有一个论点。第五要深刻,自己必须有独到的见解,不能老生常谈。【实战演练】1、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教养,但读书的方式是自由多样的。你的课外读书方式一定是富有个性和趣味的,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在写作之前,可

4、以彼此交谈读书的故事,互相启发,如:你喜欢在什么情况下读书?你在什么时间读书效率最高?你读不同的书有哪些不同的感受?你在寻找选择书籍时有没有曲折有趣的经历?你通过读书结识了哪些朋友? 2、韩愈字退之,岳飞字鹏举,朱自清字佩弦,钱钟书字默存人们取字号是为了表现自我期待和精神追求,这是中国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你想给自己起一个字号吗?翻检词典选几个你喜欢的词,推敲含义,选定最能表现个性和精神追求的字词,叙述选择的过程和原因。 每个人都会熟悉自己姓名的来历。姓与名是父母所赐,字、号则可以自行选择。中国人的字一般与名有关,考虑到一些同学的名可能没有太多的内涵,因此也可以根据爱好、性格作选择或自由发挥。题

5、目要求 “表现个性和精神追求”、“叙述选择的过程和原因”,审题时要予以关注。叙述选择过程,要注意文章的起伏,不要“一步到位”。可以参看向青春举杯中我的五样的写法。 3、自古以来,人们总是说“苦读”、“勤学苦练”、“刻苦学习”等等,这类词语会使人们对读书产生怎样的感觉?读了本专题,你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请以“读书的苦乐之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学习本专题,在学习观念上可能会有转变。传统的“刻苦学习”、“勤学苦练”、“苦读”和“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等,有意无意间,都把读书当作了苦事。本题意在启发学生注意表面的“苦”和“快乐”“幸福”的实质,透过表象去探求更有价值的内涵,认识到读书也是一种快乐,是精神的享受;读书需要下功夫,但是下功夫未必是一种苦。本题除了可以从愉快地学习角度切入,也可以从“智慧的学习”角度切入。根据以上的材料,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困惑问题】同学们有什么困惑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