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调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 (2).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1494549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应性调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适应性调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适应性调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适应性调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适应性调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应性调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应性调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 (2).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适应性调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国高教学会“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项目“做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题 理论研究子课题组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增长带来了适应能力下降的负面效应,产生这一负面效应的深层次原因是结构与数量之间的失调。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转折时期,有必要对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补偿性增长、适应性发展 结构调整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补偿性增长与适应性发展(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补偿性增长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为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以2004年为例,高职高专院校数从1998年的417所增加到1047所,约占当年

2、我国高等院校总数的60%;招生数从1998年的43万增加到237万,约占当年全国高校招生总数的30%;在校生从1998年的117万增加到596万,约占当年全国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9 %。可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数量大幅度增长,其增长速度之快在我国建国55年以来的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堪称空前。从高等教育发展理论来看,这种数量的快速扩张是一种补偿性增长,即在较低的起点上,采取快速、急剧的增长方式,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具有补偿的性质。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高等教育的急剧增长有很大的合理性和进步性,但也会带来负面效应,其中之一是高等教育对经济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下降,即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满

3、足他们所处的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需要方面变得越来越不适应,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系统内的发展不平衡,造成投资资源的浪费;二是过高的目标和超过能力的许诺使大众对教育的期望过高;三是教育财政预算跟不上教育的投资需要;四是社会不能为受教育者提供足够的职业岗位,出现失业和人才外流;五是部分学生学非所用和用非所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急剧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与我国经济与社会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目前人们讨论最多的是就业问题,学制、学位和双证书等教育基本制度问题,以及产学合作、课程设置和双师型师资等问题。我们认为,所有这些不适应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一句话,那就是面对短缺需求而作为不够。有调查显示

4、,高职毕业生的需求不足,供需情况不尽人意。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劳动力市场出现找大学生容易,寻高级技师和高技能人才难等短缺需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然而以上调查显示,在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情况下,我们的毕业生却“供大于需”。当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不能完全归咎于高等职业教育,但这不能不提醒我们,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满足高技能短缺人才的需求上缺乏实力。(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发展教育增长主要是教育总量的增加,不等于教育发展。教育发展除了总量增加以外,还包括教育体制和结构的基本变化,以及提高个体质量、满足个人学会生存的基本需要。可见,教育发展有其内在的整体

5、性的要求,单纯的受教育人数的增长并不完全代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只有教育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即教育系统内部各个部分的均衡发展以及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才称得上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开始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如果我们把前些年的规模扩张叫做补偿性增长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已经基本走出了补偿性增长阶段而步入了适应性发展阶段。所谓适应性发展,是指高等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持某种程度的一致性,通过自身的多样化发展来适应社会需要的多样性。这是一种内涵式发展方式,它包括优化教育结构、调整学校布局、改革和完善学科及专业设置、开发和利用教育要素的潜在优势、提高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提

6、高资源的共享率和使用效率等多项内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开始从补偿性增长转向适应性发展时的首要任务是解决由于数量急剧增长所造成的不适应问题。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调整系统论认为,研究一个事物,不仅要研究它的质和量,还要研究它的结构,这是在更深的层次上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如果结构不合理,即使数量增长了,某些质量也有所提高,但并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我们认为,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适应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现有的结构与当前的数量增长不相适应。因此,有必要对结构进行一定的调整。对于结构调整,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1、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还告诉我们,在“大发展”之

7、后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真正发展的目的,几乎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规律。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数量的急剧增长总是与结构的变化相伴,但两者却不一定合拍,会产生某种程度的不适应,于是要对结构进行某种调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急剧增长的过程中,学生结构、教师结构和知识结构正在逐步变化着,但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等却没有作相应的变化,显露出较大的不适应,因此结构调整必不可少。2、结构调整的整体性结构调整不能仅仅局限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内部,而要建立在高等教育整体改革的基础上。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调整与高等教育的整体分不开。结构主义认为,注意整体是研究事物本质的唯一途径,虽

8、然事物的部分是通向研究事物的要素,但各部分的确定性惟其参照整体才能表现出来,脱离了整体,任何部分皆无意义。当我们在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调整时不能孤立地只从高等职业教育单一视角出发,而要将它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3、结构调整的选择性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通常分为战略性调整和适应性调整两种。前者建立在对社会各子系统未来发展的预测之上,一般都是在社会的转型期,具有创新性、前瞻性、效益性和长期性,如我国建国初期的院系调整便是一例。后者则是为了维持高等教育结构间的合理性,对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不涉及全方位,具有一定的亦步亦趋的应时性。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的是适应性调整。三、高等职业

9、教育适应性调整的重点高等教育的结构可分为以系统主体为中心的亚结构和以客体为中心的亚结构两部分。前者涉及人的活动,要素有教育行政管理者、举办者、办学者、教师和学生,后者涉及知识的生产、传播、更新与应用,要素主要是形式、科类和层次等。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结构的诸要素都有一定的影响,但在不同的发展环境中影响的程度不同,因此在进行结构的适应性调整时必须抓住重点。(一)形式结构调整高等教育数量增长带来的结构变化最直接的是形式结构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有的仅按学习的形式不同划分为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两种结构形式,有的则从学习形式、规模形式、办学形式等多方面进行划分。在形式结构调整中,我们的

10、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模形式多样化我国高职院校的规模目前有趋同即都追求大规模的倾向,即使是刚从中等学校升格的高职院校也不例外,因此应该进行一定的指导和调整。很多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中学校的规模是大与小甚至大、小、微三者的并驾齐驱。美国提倡的巨型大学固然得到相当的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中一道迷人的景观,令其他学校望其项背。但与此同时,小型和微型学校也获得很大的生存空间。创建于1891年曾经培养2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至今只有1800多名在校学生,校园的用房也只是分布在街道两旁的数座多层建筑。美国3000多所高校

11、中这种小型与微型的学校占了相当的比例。我国台湾的学者认为,高等学校的类型可以朝小规模的学院和单科学院拓展,“物小为美”的学校同样可以培养出优秀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对规模效益寄予厚望,扩大规模效益一般被认为是内涵发展的一种途径,很多重点本科大学与相关学校合并便是一种提高规模效益的做法。同样道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急剧增长中由于入学需求所造成的规模扩张自然也有相当的合理性。但规模效益是以一定的质量为前提的,规模增长不等于效益提高。如果数量增加伴随着质量的下降和结构的僵化,那结果只能是“多而劣”,谈不上效益。规模效益确实是效益追求的一种主要模式,但不是全部。“小而灵”、“小而强”的学校同样可能是高效益

12、的。因此,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急剧增长后,有必要进行规模形式多样化的调整与指导。尤其需要引起警惕的是,在由急剧增长引发的学校趋大规模建设中,“重硬轻软”和建造“水泥巨型高职院校”的过度建设耗费了学校管理人员的大量精力。很多学校管理人员由于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硬件的建设与管理上,忽视了学校的内涵建设。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占地千亩以上的学校并不少见,有的甚至占地2-3千亩。学校领导为在这张大纸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而伤透了脑筋。另有一些已落成的高职院校建筑的档次则可以与四星级宾馆媲美。所有这些情况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尚存在的与经济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很不协调。过度建设不仅耗费精力,而且用去大量的资金。我国

13、目前的教育经费一方面是量不足,另一方面是投入途径和指向不合理,在效益上无法达到理想的投入与产出的平衡,产生一定程度的浪费,这是我们各级政府和学校必须重视的问题。2、办学形式多样化这里的办学形式多样化是指在高等教育机构内办学形式的多样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求职、学位和升学同时并进的形式多样化,二是全日制和部分时间制同时并进的形式多样化。如美国洛杉矶的帕萨迪那城市学院(Pasadena City College)是一所社区学院,该校以两年制为主,同时开办职业教育班、副学士班和升学班。学生可以学习两年后就直接参加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副学士学位,也可以攻读升入加州大学或加州州立大学的课程,然后继续在

14、这些大学中攻读学士学位。为了满足学生们的不同需要,学校既开设各种传授技能的课程,又开设传授知识的各种基础课程,任课教师中很大一部分是加州大学和加州州立大学的教师,学分相互认可。全日制和部分时间制同时并进的多样化被很多西方国家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英国和加拿大是部分时间制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那里的部分时间制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将近40%。部分时间制的一种形式是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学生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参加工作,有的是一星期中几天学习几天工作,有的是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工作岗位由学校帮助学生寻找,也可以学生自己寻找。学生的工作纳入学校的培养计划并有相应的学分,工作的情况由学校和用

15、人单位共同考核。这种形式的最大好处是学生提早进入职业市场,从而大大提高了就业率,同时由于学生上课时间错开,教学资源更加充分地得到利用,提高了规模效益。我国的高职院校办学形式单一,虽然也有通向本科的立交桥,但由于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单一,与本科大学的资源共享度低,学分相互不能认可,因此立交桥的作用不大。部分时间制除了成人教育外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几乎是空白。半工半读虽然曾经在我国文化大革命前有过发展,但由于当时受政治的影响,很多半工半读学校变成了知识分子思想教育与劳动改造的场所,使半工半读至今很难正名。如今,不少高校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实施与工作相结合的“合作教育”,但由于缺少政策的支持,企业参与教

16、育的积极性不高,再加上学校没有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在时间安排上没有主动性,因此这种市场化的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形式较难推广。然而我们认为,由于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而且面临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以上这些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的指导和政策的调整是关键。(二)层次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是一个敏感的领域。一般认为,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是按传授知识的程度不同和要求不同而划分的构成状态。然而,随着知识来源和类型的变化,随着高等教育系统功能为适应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决定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从需求角度看,社会的发展使如今的高技能人才对理论和文化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技术的发展对科学研究的推动也使高技能人才更注重在实践的同时进行思考,将镶嵌在实践中的观念明确化,挖掘植根于其中的科学与学术的内涵。所有这一切对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封闭提出质疑。我们认为应加强层次之间的渗透与合作,并在层次结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