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149379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沪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沪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沪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沪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沪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小古文阅读。勿贪多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注释)汝(r):你。矣(y):了。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瓶中有果。B.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C.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D.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2“取之满握”中的“之”指的是()A.瓶子B.瓶中的果子C.瓶口D.拳头3对“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果子,手就可以出来了。B.我不要那么多,你握紧拳头就可以出来了。4这篇小古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

2、2. 小古文阅读。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注释)宋:宋国。坏:毁坏,损坏。筑:修补。盗:小偷。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家:指这家人。智:认为聪明。1(朗读停顿)下面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2(翻译句子)下面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大雨毁坏了墙壁。B.暮而果大亡其财。 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C.不筑,必将有盗。 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D.其家甚智其子。

3、 翻译:他家的儿子十分聪明。3(整体感知)富人家被盗的原因是_。面对相同的看法,富人认为孩子聪明却怀疑邻居的原因是(_)(填序号)。A孩子先说的“必将有盗”,邻居是跟着孩子说的B孩子和邻居与富人的亲疏关系不同4(品读感悟)这个故事主要是想告诉我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3.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结合对古文的理解,把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字词。(填序号)A.溺 B.故 C.堙 D.少女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要注意安全,防被水淹没

4、事件发生。()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晶晶生病了,因此今日不能做学校的领操员。()乌鸦叼来许多石块,填塞在瓶子里。()2故事的主人公是_。精卫填海的原因是_,精卫填海的过程是_。(引用原文的话)3翻译画“”的句子。_4下面几则故事中,与“精卫填海”的精神相似的是()A.八仙过海B.愚公移山C.嫦娥奔月D.女娲造人5读了这篇神话,你想对精卫说些什么?_4. 阅读天地。截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注释)计:办法。俄:一会儿。老父:对年老的男人的尊称。1解释加点的字。初竖执之:_遂

5、依而截之:_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_3你觉得文中老父说的办法好吗?为什么?_4这篇短文给我们什么启示?下面分析有误的有_。(填序号)别人提意见时,你要学会分析,不能盲目听信别人的话。别人提出的建议,尤其是老年人,我们一定要尊重、听从。人不能自作聪明,倚老卖老,这样会耽误了别人的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5. 文言文练习。王戎七岁,。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取之,信然。1补全文言文。2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王戎_,王戎是“_”之一,自幼聪慧。3解释下列字、词。(1)尝:_(2)竞走:_(3)唯:_(4)信然:_4学习了这篇

6、文言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_6.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李子,各小孩_,只有王戎_。2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3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小孩?_7. 文言文练习。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类鸮(xio),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人。(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识:至:息:感: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

7、,号燧(su)人。”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_。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_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试着举个例子吧。_8. 比较阅读两篇小古文,回答问题。(一)精卫填海炎帝之少(sho sho)女,名曰(yu r)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 ru)而不返,故为(wi wi)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二)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2读句子

8、,选择合适的停顿,画上“”。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下列每组句子中带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A常衔西山之木石 诸儿竞走取之 B渴,欲得饮饮于河、渭C夸父与日逐走诸儿竞走取之 D树在道边而多子道渴而死4读课文,照样子填一填能表达故事经过的关键动词。(_)(溺)(_)(堙)5“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都表现的是一种的精神。下列各项中,也体现这种精神的有(_)(可多选)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B大禹坚持十三年,耗尽心血和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C东汉时,一个叫孙敬的读

9、书人,夜间读书时,用绳子的一头绑住头发,另一头绑住房梁。一打瞌睡,绳子就扯痛他的头皮,提醒他继续读书。D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克服种种困难,历经十几年的奋斗,终于建成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9.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嚢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孙敬悬梁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注释)夕:晚上。及至:到了。屋梁:房梁。儒:有学问的读书人。1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好学(_) 晨夕不休(_) 悬屋梁(_)2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填写下面思维导图。3请从两篇文章中各找出一个表示“珍惜时间”的词

10、语,用“_”画出来。4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不合时宜。”请谈谈你的看法。_10. 课文理解。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文中下划线的句子中,“人问之”的“之”指的是_,“取之”的“之”指的是_。2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3你认为王戎的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_11. 拓展阅读。故乡的芦苇(节选)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

11、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我们被这美妙的乐音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喊着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剪下小片片,当做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叶。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把各自的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哆!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之花,顺流而去1请在文中找到符合下面结构的词语。ABB式:_ _ABCC式:_2文中的第一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_3故乡的芦苇带给“我们”哪些欢乐?试着写一下吧。_12. 阅读与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1这篇小古文出自()A.列子汤问B.山海经北海经C.世说新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