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白族民族服饰的形式美.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1492051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白族民族服饰的形式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白族民族服饰的形式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白族民族服饰的形式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白族民族服饰的形式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白族民族服饰的形式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白族民族服饰的形式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白族民族服饰的形式美.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白族民族服饰的形式美内容摘要: 服饰,是一个民族最为显著和直接的外在标志。白族服饰不久直观地反映出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工艺技术水平,而且也浓缩积淀着白族历史的、社会的、习俗的、宗教的诸多文化意蕴,体现出白族的审美理想,体现出特定的白族文化心理和礼仪制度。白族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俯拾皆是的白族建筑、服饰、饮食、文学艺术、既有其他民族的精华再现,又具有浓郁的白族风格。所有这些,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丰厚文化遗产。身为白族,能拯救白族服饰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得以延续,继承和发展,为民族文化大州建设服务,这不仅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继承、弘扬白族的这些“独、特

2、、优”文化,也是我的骄傲和自豪。关键词:白族 服饰 形式美 扎染 刺绣 一 大理白族服饰的历史渊源 人类最早制作服装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抵御风寒,防止虫蚁的侵袭以保护肌肤。根据考古和对文物的推断,白族先民在几千年前就学会织布,缝制衣服,并且还用蚌壳等物作为装饰。因为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它与每个时期的历史、风俗习惯和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青铜时期。根据记载,白族先民的服饰是不分男女的,都是穿对襟无领外衣,长到膝盖;袖子很宽而且短,长到肘部。男女就像不穿裤子似的。发式和头饰,男的要把头发弄得越高越好,女的一般把头发打散或者中间扎起,披在背后。这中服饰和头饰不久与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

3、相吻合,而且也被唐代的白族祖先所继承。唐代时期。根据最早西洱河风土记书中记载,男女都用毡毯披在肩上;女子是穿裙衫,头发长的还要把它盘起;而妇女穿的是用粗绸子做的裙子,头发也要挽起。 南昭时期。男的还是披毡毯,穿与汉族差不多的对襟衣,系高级的金腰带,但一般的人只能系皮革腰带。把发盘在头顶,在戴一个有双翅的高翘的头饰,光着脚。女的是穿短裙子,还是盘头发披毡毯。发上和耳朵上戴的多是金、贝、和琥珀等东西作装饰。这时期,白族服饰方面还有两个特点:一是视虎皮为他们的最尊贵,还作为一种立功人的奖赏。如蛮书中所说的“贵绯、紫两色,得紫后;有大功则得锦;又有超等殊功者,得全披虎皮。”如果再立一次大功,那么胸前和

4、背后都要披虎皮,而且是没有袖子的。二是白族的尚白习俗已经在新唐书、两爨蛮传中记载“白蛮丈夫妇人以白缯为衣,下不过膝。”元朝时期的服饰与这时期的大体相同。明朝时期。各种杂志和书籍对白族服饰的描述不详细,非常的简单。风俗衣食大体与汉族同等寥寥数语。虽然这些记载难以反映白族服饰的全貌,但是已经能反映出各地白族服饰的一些差异。至今。白族服饰从远古至今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流程,特别是近年来, 逐渐向时尚化和舞台化的方向靠拢。从2000年开始,每年的三月街都要举行一次白族服饰的展演,让享有金花美誉的白族妇女服饰,更是色泽鲜艳、绚丽多彩。让人在欣赏服饰的同时,会联想到大理美丽的自然风光。 二 大理各地区白

5、族服饰的特点白族男女普遍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主。但因地理环境和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受周边民族文化的影响,因而各地白族的服饰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许多各自鲜明的特点。在大理地区,男子一般喜欢缠白色或蓝色包头,多穿白色襟衣,外套黑领褂,下身穿白色或蓝色的宽筒裤,系拖须裤带,脚穿黑布剪口鞋。有的还喜欢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妇女的服饰各县不大一样,各有千秋,且未结婚和已结婚差别较大。青年女子,上穿白上衣,外加红、蓝、黑或紫红色等的丝绒领褂,下穿蓝色或白色宽裤、右衽结纽处挂三须或九须银饰,腰系绣花腰带短围裙,脚穿绣花鞋,如白节鞋或凤头鞋,手上多戴银或玉镯、戒指等首饰。未结婚妇女头戴色彩鲜

6、艳的绣花头巾或花手帕,还可以独辫,连同白缨穗的花头巾或彩色毛巾用红头绳盘于头顶,已经结婚的妇女要挽髻,用丝网罩住,插银暨,包头较宽不露顶,以彩色毛巾,杂染布、黑布或蓝布作为头巾。年轻姑娘衣着十分艳丽,婚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衣着逐渐趋向素雅和深色。 剑川、云龙、鹤庆和楚雄等地区妇女的服饰都不如大理鲜艳。上衣,围裙,裤子等多为浅蓝色或黑色。楚雄白族,男子头带一块帕,妇女外出也要以帕覆顶面。剑川未婚女子多戴兔耳帽或钉满玉兔银包的鼓钉鱼尾帽。此外,洱源、剑川等地的妇女还普遍披一张洁白的绵羊皮,一张四肢和尾皮完整而且不带任何杂毛的洁白羊皮,这些都是他们地方姑娘出嫁的备嫁妆。云龙白族男子的服饰各地大体相同,

7、穿对襟衣,宽脚裤子,戴黑包头或瓜皮小帽。青年妇女喜欢穿白、蓝、绿上衣,衣服前襟短、后襟长、覆臂部;在衣领,袖口绣花边、图案,下穿多为蓝、黑等深色且宽大的裤子,裤脚绣一道花边;系绣花围腰。未婚妇女黑包头露顶,梳独辫盘入包头巾。已婚妇女梳发髻,戴耳环。老年妇女服饰上衣颜色偏暗外,其他与青年女子相同。鹤庆白族妇女的服饰可以根据区域分为:甸北、甸中和甸南姑娘装。甸北姑娘追求的是开放的服饰,领大而圆、胸开得底,褂子短小而紧身,围腰强调圆形的,给人一种曲线美。甸中和甸南姑娘则追求的是一种稳重大方的风格,头巾角上翘的幅度较小,领方形几乎不开胸,围腰也是方形的,有一种守身如玉的感觉。鹤庆白族姑娘的围腰,一般都

8、是清水,不绣上任何东西。已婚 妇女大多是一种稳沉的服饰,色调大多是黑色和青色。与姑娘的服饰形成强烈的对比,差别比较明显的就是那鲜艳的头巾,已改成了黑色的帕子。其他散居在丽江、怒江等地的白族,由于受周围民族的影响,他们的服饰和周围民族的服饰大体相同,但白族人口较多的小片聚住区,他们的服饰仍与大理差不多。最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许多白族人穿汉装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男子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穿西装,着休闲服者增多,已和汉族无多大差别。三 大理白族服饰的形式美绚丽多姿的服饰白族因其独特的生产方式、生活环境、民族性格和审美意识,创造了绚丽多姿、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无论是衣料上的织绣纹样,还

9、是身体各部分佩戴的精巧饰物,白族服饰在构成上总是繁简有制,疏密得当。在款式上,由于白族男子服饰地区差异不明显,款式简单,很多人在研究过程中很少提到男子服饰。白族男子一般穿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通常穿数件,内长外短,层次分明,俗称“三点水”。现只在剑川少数边远区仍有人戴毡帽,穿羊皮褂,穿吊裆直筒裤的山区特有的装束。白族妇女的服饰相对要复杂一些,不论男女老少都显得 十分协调。在色彩,花纹、图案上都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白族妇女一般穿的就是集“风、花、雪、月”大理美景为一体的包头头饰,上衣和长裤通常为相同或相近的浅粉色,外罩鲜红或纯白丝绒领褂,腰系绣花围裙,衣摆、袖筒、裤筒均绣深色花边。这种即简

10、单又独特的服饰构成了一种独有的装束,无一不流出白族妇女独有的美,特有的风韵和浓郁的民族特色。白族妇女还能根据不同性别、年龄、身体、相貌配以其他彩布料加工制作出精美、鲜艳的外装。一眼望去便给人们美观大方,色彩分明,线条突出的感觉很富有地方民族特色,常给人过目不忘的印象和美感。更有意思的是白族妇女所戴的那一顶钉满银饰,尾部上翘的凤凰帽或鸡冠帽的帽子,不仅显得漂亮、美丽,还象征着勤劳和富有。而已婚的妇女都是用黑色丝网网罩或黑色布包头帕包住,给人以成熟美、庄重美的感觉,称得上别具一格有不失美的印象。个别与其它民族杂居的白族,也穿着有关民族相同或略有不同的服饰,但在色彩、装束、结构上,总是给人明快、大方

11、,做工精细的感觉。到这我们可以根据上述总结出来:形制重上轻下, 白族服饰极为重视上装,不久上衣花色繁多,而且精巧绣美。相对而言,白族服饰的下装则要简单朴素得多。对比强烈的色彩白族服饰色彩对比强烈,色彩淡雅明朗,秀丽柔美,具有鲜明的色彩感,从服饰的色彩上看,整套服装以白、蓝两色为主,沿承了白族崇尚白色的传统特点,蓝白色彩的搭配对比鲜明、简洁明快,同时还有蓝色代表了洱海,白色代表了苍山雪的意蕴,反映了对家乡大自然的热爱。从桃花纹样及色彩搭配上看,以白族传统的蓝底白花,蝴蝶纹,菊花纹等图案为多,这些不仅做工精细、而且色彩艳丽醒目,搭配丰富。白族妇女服饰、上衣多用白花,嫩黄,湖蓝或浅绿色,外套黑色或红

12、色领褂,腰系绣花或深色短围腰,下着蓝色长裤,上下一体,色调一致。或衣、褂、裤、围腰各为色,于多色对比中求和谐。山区白族如云龙、剑川、洱源等地区服饰色彩较贴近大自然原色,以红、蓝、绿为主色调,色彩浓厚,对比鲜明,反映出她们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因此,无论是以哪种色系为主的款式,其既有整体上邻近色彩的和谐搭配,又不乏局部红黑,黑白、红蓝等色块之间的视觉反差,从而形成调和与对比矛盾统一的特殊色彩效果。形式多样的扎染在云南各民族的纺织工艺文化长廊中,除织锦工艺文化外,还有以朴素、典雅著称的杂染、蜡染等纺织工艺文化。进入大理白族地区,除著名的风花雪月等自然山水景观外,杂染、蜡染工艺已经和大理石一样成为最著

13、名的人文工艺景观了。以 蓝底、白花为基调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的杂染、蜡染工艺品琳琅满目,装饰着大理古城,迎接着四方游客。周城、喜洲一带扎染历史悠久,染织也发达,广泛应用布料染色和图案之中,其中以杂染最为普遍,独具民族特色。杂染以生白布、棉麻混纺为原料,用植物蓝靛作为颜料,经过手工绘图,杂缝、染漂、拆线、碾平等数道工序而制成杂染花布。扎染的挂包,飘带、头巾等一些服饰配件大大丰富了白族服饰发色彩,是至今保留最具白族特色的原始染织技术。白族扎染不久表现在构图上平面分割成了不规则的条条块块,还表现在形象和晕染的处理上,在浸染过程中,由于花纹的边界受到蓝溶液的浸润,图案产生自然晕纹,青里带翠,韵味别致,

14、独树一帜。其中色彩扎染突破了传统,追求视觉的均衡和协调,利用扎缝时宽、窄、松、紧、疏密的差异,造成染色的深浅不一,形成不同纹样的艺术效果。扎染的旗袍、马褂、围腰,等等。每件都是一幅生动的美术作品,悬挂在古城大街小巷,就像是街头美术展览。精美的刺绣刺绣是白族纺织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纺织工艺的最后一贯步骤。只有纺织、染艺,没有刺绣体现不了大理白族纺织文化的全部。大理白族刺绣工艺源远流长,有自己民族的图案、刺绣的方法、格调、工艺品和刺绣工艺。刺绣和云南的织锦、杂染、蜡染,和云南各民族人民风格多样的民族服饰,佩饰、挎包等工艺一道,组成丰富多彩的白族纺织工艺文化。而且她们的服饰中的刺绣很有意思,就是

15、其它任何部位的刺绣,都是以纯白为基调。可围腰把手,可以说是姑娘们艺术创作的空间,其图案也非常丰富多彩。不过大体还是以传统的龙纹、凤纹、蝶纹等为主,颜色以红、黄、绿为主调,绣的线多采用丝线,虽然是精绣细缝,却不是那种低档次的花里胡哨,而是高雅的艺术搭配。这把手的搭配,动静搭配有效、多数以静为主,而飘带纹路则与把手大同小异,都以动态的图案为主,而且与把手图案决不重复。云龙山地白族服饰中的刺绣也有自己的特色。以大块面、浓颜色为主,底布多为土布、注重色彩搭配。图案多为牡丹、蝴蝶、叶片、云彩等组合为主,每幅刺绣图案都与明间寓意,如“龙凤呈祥”和“串枝连”等。白族的刺绣图案,纹路种类繁多,丰富多彩,这些图纹,体现了大理白族人民和自然的关系,体现了白族人民的丰富、独特的民族情感、理想,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审美、人生、宗教意识,成为活着的文化,影响着白族人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白族服饰以它特有的表现形式向人们讲述着白族悠久的历史。每一纹样,每一绣件都反映出白族人民质朴的审美思想与深层的生活哲学,她们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都用服饰文化表现出来。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民族服饰真实地反映了白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是白族文化心理的物化,同时也是研究白族文化的活化石。参考资料:詹全友 南诏大理国文化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赵寅松 白族文化研究 民族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