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1489713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 医疗 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完善城乡健康保健服务体系, 让更多居 民享受到医改成果,根据有关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卫健为开展思想,坚持主导、创新机制、分工协作、提升能力、群 众受益的基本原那么,以“大病不出县”为目标,统筹推动县域综合医 改, 以建立县级中心医院为龙头的紧密、整合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切入 点,加强 政策支持,完善运行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将优秀人才、适宜技 术、优质服 务下沉到基层,引导群众到基层首诊。理顺双向转诊流程, 不断完善医共体 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

2、立完善不 同级别、不同类别医 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 作机制,推进分级诊疗制 度建立,构建优质高效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有效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 务综合能力,合理规范就医秩序,实现发 展方式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 心转变,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 的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二、基本原那么(一)主导,统筹规划。落实规划、指导、协调、监管、宣传等职 能, 以XX省“大病不出县”两年行动计划(2019-2020年)为指导,根据区 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 持续开展、就近就便、方便群众原那么,统筹规划医共体建设。(二)坚持公益,创新机

3、制。坚持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切实维护和在对医共体考核中发现违背目标要求和基本原那么的医共体成员,卫 生 健康部门可要求其整改,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可终止其成员身份。 市卫 生健康局将根据考核结果每 2 年对医共体协议机构进行调整,不断 完善和提 高医共体运行的效率和工作质量,使之成为开展分级诊疗的重 要依托和平台。(四)加强督查评估市卫生健康局要通过调研、专项督查、定期评估等方式,及时掌握 工作 进展,指导各医疗机构有序推进医共体建设,保障医疗质量平安。 建立医共 体效果评估机制和绩效考核方法,综合评估质量、平安、效率、 经济与社会 效益等因素,要坚持问题导向,防止和破解大医院垄断资源、 “跑

4、马圈地” “虹吸”基层资源、挤压社会办医空间等问题。(五)强化宣传培训市卫生健康局要开展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进 一 步统思想、形成共识。要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作用,加强对分级诊疗和 医共体 建设的宣传,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引导群众改变就医观念 和习惯,逐 步形成有序就医格局。同时,及时总结推广有益经验,发挥 典型带动作用, 将医共体做大做强。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创新机 制, 逐步破除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优 化资源结 构布局,结合医保支付方式等改的推进,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 机构间分工协 作机制。(三)资源下沉,提升

5、能力。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 挥 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医疗联合体内统管理模式,发挥 集约优 势,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发挥科技引领与支撑作用,提高医 疗服务体系 整体能力与绩效。以往各医疗机构之间所形成的有关医疗技 术合作、协作关 系不在医共体建设管理规范框架内。(四)便民惠民,群众受益。坚持以健康为中心,逐步实现医疗质 量 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推 进慢性 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促进医共体建设与预防、保健相衔 接,方便群 众就近就医,减轻疾病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增强群众 获得感。三、总体目标2022 年,基本搭建医共体制度框架

6、,拓展深化我市分级诊疗模式, 全面 启动多种形式的医共体建设,办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共体,鼓 励、支持 民营医疗机构参与医共体。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共体等分工协 作模式,推进 按病种付费,探索对医共体打包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改, 引导医共体内部初 步形成较为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较为顺畅的转诊机 制。到 2022 年,全面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 分工 协作机制,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使医共体成为服务、责任、 利益、管 理共同体,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 升,有力推动 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7、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 疗模式。医共体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 的 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机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市医共体 主要包 括两种模式:一)紧密型医共体。紧密型医共体为一体化、唯一法人代表的医 院集团,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防止重复建设、精简人员、提高效率,降低 运营 本钱。组建方式为:市中心医院对市第三医院(委托承当万福镇 10 个村 基本 公共卫生服务)、万福镇卫生院(承当万福镇原罗屯乡 7 个村基本公 共卫生 服务)、梁屯中心卫生院共 3 家医疗机构实施医共体管理,3 家医 疗机构所 辖的村卫生室实施一体化管理。(二)松散型医共体。松散型医共体为

8、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 关 系,层级清晰,布局合理,各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共享、协同开展服务 模式。组建方式为:XXX卫生院共27家医疗机构实施松散型医共体管理,27 家卫生院对所辖的村卫生室实施一体化管理。五、运营及管理医共体内部要进行资源优化整合。紧密型医共体内部要成立医疗集 团, 实行人、财、物统管理,设立理事会、监事会,建立统管理模式和运 营机制, 将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别离,并发挥作用,实施医共体内部 上下联动,一 体化管理机制,降低运营本钱,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松散型医共体暂按医联体模式管理。在运行过程中可探索松散型医 共 体的管理模式,到 2022 年底,松散型医共体逐步过度到

9、紧密型医共体, 实现 财务收入、人事薪酬、人才培养、设备配备、医保支付和运营管理 等县乡村 一体化管理体制,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 系。六、主要任务医共体内部的各医疗机构要按照分级诊疗相关要求以及医共体协 议约定内容,履行医共体职责,开展相应的诊疗活动。市卫生健康局负 责对市医 共体日常的管理与运营进行考核。(一)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通过构建医共体,建立共同开展新机制,转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理 念, 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其开展新技术、新工程及特色专科建设;结合 基层卫生 技术人员进修、培训,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教学查 房和远程医疗 等方式,提高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

10、能力和诊治水 平。重点细化医共 体框架内医疗机构间预约诊疗、双向转诊、优先住院、 就诊绿色通道和减免 挂号、诊查费等医疗服务优惠政策,引导辖区居民 在医共体框架内,自愿选 定1个乡镇卫生院、1 个市(县级)医院,作为 日常看病就医的首诊和转诊 医疗机构。(二)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市中心医院为牵头医院,负责完善分级诊 疗操作流程,落实医共体内转诊患者各项医疗服务优惠政策,畅通结算渠道。医共体内的各医疗机构负责本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 危重 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同时,下级医疗机构负责 接受上级 医疗机构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 稳定期患者, 并为康复

11、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接续 性医疗服务。(三)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医共体要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之间有效衔接,形成有效的协调联动 机 制,实现防与治的有机融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满足群众生命 全周期 的健康服务需要。医共体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按照XX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疾病预防 控制工作规范要求,确定专门部门,配备相应人员,承当疾病预防 控制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当地群众就医需求,加强公共卫生 和健康管理 服务,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四)为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服务建立医共体内规范转诊机制,重点畅通下转通道。鼓励医共体内各 级医 院建立联合病房,鼓励牵头医院开展日间手术,将手

12、术后、急性病 恢复期患 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接受继续治疗 和康复等连续 性医疗服务,上级医院派驻医生通过会诊和查房等方式积 极发挥作用。加强 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一体化便利化的疾病诊疗一康复一 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五)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重点,在医共体内加快推进家庭医生 签约 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以需求 为导向 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签约服务,鼓励和引导居民在医共 体内到基层 首诊,上级医院对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 住院等服务。探 索对局部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不超过 2 个月用药

13、量的长 处方服务,有条件的 地方转诊可以根据双向患者就医需求,通过延伸处 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强 基层和上级医院用药衔接,方便患者就近就医 取药。(六)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医共体牵头医院负责医共体内医疗质量的管理,制定各专业、各科 室、 各部门质量控制标准,并开展医共体内质量控制管理,逐步实现医 共体内同质化管理。医共体内上级医院要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人员培养,提供 进 修学习机会,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医疗水平和服务 能力。(七)加强医共体内专家管理医共体内统筹薪酬分配,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鼓励医共体内 二级 及以上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针 对区

14、域内 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派出医务人员通过专科共建、临 床带教、业务 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工程协作等多种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 基层。(八)统资源管理统信息平台。加强规划设计,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对医共体的支撑作 用, 统筹推进医共体相关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等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电 子健康档 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实现医共体内诊疗信息 互联互通。医 共体可以共享区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便捷开展预约诊 疗、双向转诊、健 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方便患者看病就医,提高医 学科研技术水平。发 挥远程医疗作用,促进医疗资源贴近城乡基层,探 索实行远程医疗收费和支 付政策,促进远程

15、医疗服务可持续开展。可探索医共体内建立医学影像中心、检验检查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 勤服务中心等,为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在医共体内 实现健 康档案、病历等互联互通。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推进 医共体内医 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探索建立医共体内统的药品采 购、管理平台, 形成医共体内处方流动、药品共享与配送机制。六、工作步骤(一)确定方案阶段(2022 年 5 月 TO 月)通过双向选择和相对方式,组织各医疗机构协商确定医共体组成, 制定医共体建设工作方案,医共体签订协议之后,在 5 个工作日内报市 卫生健康 局备案。(二)具体实施阶段(2022 年 6 月-10 月)组

16、建的医共体要完成制定医共体章程,需明确双方职责、开展业务 内 容、双向转诊流程、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到基层出诊安排、提供优惠政 策和基 层医务人员培训等基本内容和医共体特色工作等,并报市卫生健 康局。医共体根据工作任务,逐步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探索医共体 工作 的最正确路径,优化服务流程,有效解决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使更 多的居 民享受到顺畅的医共体保障和服务。(三)巩固总结阶段(2022 年 12 月末)总结医共体建设工作经验,巩固已经签约的医共体运行机制。继续 研究 解决医共体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优化医共体运行和服务流 程。七、工作要求与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医改成员单位和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医共体建 设 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和增进健康福祉的有力举措,切实加强组织 领导, 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完善配套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