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错误”资源.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1486780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用“错误”资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巧用“错误”资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巧用“错误”资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巧用“错误”资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巧用“错误”资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巧用“错误”资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用“错误”资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用“错误”资源,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理想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而在真实的课堂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这时教师不应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巴或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而应合理及时捕捉教学中产生的错误信息,抓住稍纵即逝的教学机遇,引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建构与再创造中去,互动生成、深层挖掘动态教学资源,使课堂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起伏感,学生的认知情感在如此的课堂上将体现出“原汁原味”,这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生机与活力,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精彩。那么,如何认识和对待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错误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一、关注“错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

2、程中所犯的错误,或理解有偏差,或思维不够深刻,或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教师教学时如果能从学生出现的错误出发,进行引导点拨,不仅能引出正确的想法,还可以“将错就错”,拓宽学生思维,对症下药,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案例1: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练习册上有这么一道判断题: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小于90,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师:这道判断题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并说说你的理由。生1: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还可能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生2:这道题是正确的,因为这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小于90,也就是说明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所以这个三角形一

3、定是锐角三角形。师:这道题大家有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思考:锐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有联系吗?并分别回答以下三个问题:锐角三角形有没有可能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有没有可能是锐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有没有可能是锐角三角形?师:从这些问题中你知道了什么?生3: 锐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两类不同的分类标准,前者是按角分的,而后者是按边分的。生4:锐角三角形可能是等腰三角形,也可能是等边三角形。生5:等腰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生6: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师:你们清楚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了吗?全班回答:明白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了。师:那你们知道这道题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4、生7:是正确的。师:谁知道生1错在哪里吗?生8:生1就是没有理清锐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之间的关系而导致的错误。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道题,你们发现了什么?师:这道题还给出了快速判断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方法:找到三角形中最大的角,再判断这个角是什么角?从而知道了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从学生的回答中我发现:学生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理清锐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在这里我马上就设计了有关错误产生的原由的问题。从案例中,不难发现当学生的“错误”出现时,我们要及时抓住、正确关注,认真分析学生错误出现的原因,有意识地进行引导点拨,从而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

5、题,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二、善待“错误”,引发学生探究问题能力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背景,对事物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而且不同的人对同一事情思考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更何况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探索的过程,探索就难免会出错。案例2:我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在课前我出示了一组练习:1/5+2/5,7/8-5/8,3/4+1/8,7/8-1/4。学生先独立完成,汇报时学生很快说出前两个小题的答案,后两道题的答案不统一,师:你们为什么很快算出了前两道题的答案?生1:前两个小题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是相同的,所以是同分母的加减法,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生2:后两道题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不是相同的,这个我们

6、还没学。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再让学生汇报后两道题的结果并板书,第题的答案有:4/12和7/8,第题的答案有:6/4和5/8。师:哪个答案才是正确的呢?并说说自己的看法与答案的由来。生3:分子加分子得分子,分母加分母得分母,所以我的结果是4/12。生4:这两个分数的分母不同,我先把这两个分数通分,所以3/4+1/8=6/8+1/8=7/8。这时我没有作出点评,你们还有不同的做法吗?学生都说:没有。师:这两道题为什么不能像前两道题那样计算呢?生5:因为这两道题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不一样。师:我们先回顾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生6: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分母不变,分子相

7、加减。师:异分母的分数怎么相加减?(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师:你们能把这两道题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变成一样的吗?生7:可以,用通分的方法。师:这两种解法中哪种解法是正确的呢?生8:生4的方法是正确的,她是把这两个异分母的分数的加法化成同分母的分数的加法。师:你们知道生3错在哪里吗?生9:异分母的分数是不能相加减的。就这样这节课就很自然地展开了,异分母的减法也就自然解决了!一个“错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使学生有了探究的目标,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的欲望,引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三、引导“错误”,拓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得错误发生,如何利用好这些错误,化弊为利,是我们每

8、位数学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我在教学中,经常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将错就错”的训练。案例3:比如我在教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12.579保留整数部分约是(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先看千分位9,因为94,所以向百分位进1,百分位就变成了8,因为84,所以向十分位进1,十分位就变成了6,因为64,所以向个位进1,结果就是13。生2:保留整数部分是看十分位5,因为54,所以向个位进1,结果就是13。师:这两位同学的做法不一样,但结果是一样的,此时我没有给出点评,我马上又出了一道题:12.479保留整数部分约是( )生1:先看千分位9,因为94,所以向百分位进1,百分位就变成了8,因为84,所以向

9、十分位进1,十分位就变成了5,因为54,所以向个位进1,结果也是13。生2:保留整数部分是先看十分位4,因为是4,所以舍去,结果是12。师:这道题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而他们的方法并没有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第二题的答案大部分学生认为是12,结果怎么会错呢?在这样的对比训练中。学生很快发现了错误,接着让学生从小数的组成方面思考,当学生讨论完之后,将这个题目进行分解,出示:12.479=120.479,而0.4790.5,而0.5保留整数部分是1,0.479保留整数部分应该是多少呢?(是1还是0?)在学生的讨论和争辩中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这种方法为什么是错误的。案例4:在教学这么一道题:

10、光明小学今年春季植树,四年级栽树78棵,是三年级所栽棵树的2倍还多6棵,三年级栽树多少棵?学生汇报时出现了三种列式:7826,(786)2,(786)2。先让学生分别说出列式的理由,当时我没有及时评价,而是让学生在自己的课练本上画出本题的数量关系的线段图,对照自己的算式,这样学生就很清楚地看到正确的结果是(786)2。在这里我并没有草草收场,而是有意识地让学生从错误出发改编题目,使学生错误的算式符合改编后的题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让学生明白了自己错误的原因,知道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们应该正确地去引导它,这样才能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犯错纠错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增进了情感的体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资源,因为有了“错误”,课堂才显生机和活力;因为有了“错误”,师生才有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因为有了“错误”,我们的数学课堂才更加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