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148464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湘教版 地理必修1检测: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 Word版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选择题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12题。1根据图中化石,判断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2根据化石的新老关系,属最古老的一种是()A地地层化石B地地层化石C地地层化石 D地地层化石解析:首先看图,明确图中化石的地质年代。如含三叶虫化石为古生代早期,含鱼类化石为古生代中期,含恐龙化石为中生代,含裸子植物化石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根据化石的新老关系,属最古老的一种是地地层化石。从动物的进化来看,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古生代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

2、类;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答案:1.B2.A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据图分析可以得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A不断北移 B不断南移C不断东移 D不断西移4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解析: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不断南移,说明该历史时期气候逐渐变冷,而现代全球气候是逐渐

3、变暖。现代气候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使全球陆地面积减少。雪线高度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升降,气候变冷雪线高度降低,气候变暖雪线高度升高。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南移。答案:3.B4.C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56题。5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A20亿年前 B14亿年前C0.7亿年前 D6亿年前6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C古生代寒武纪 D新生代解析:答案:5.B6.B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

4、,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78题。7判断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土壤水增多库区蒸发量增大蒸腾加强植被覆盖率增加A BC D8阿斯旺大坝修建以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土壤肥力下降产生土壤盐碱化洪涝灾害加剧渔业产量下降三角洲面积扩大A BC D答案:7.D8.D读图,回答910题。9该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物理风化 B化学溶蚀C风力侵蚀 D气候干燥10为避免土地进一步退化,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大力修筑引水灌溉工程 B全部退耕还林、还草C加大石油开采,发展经济 D加强绿化和防护林建设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看出西亚地

5、区土地退化以风蚀为主。西亚地区气候干旱,加强植树种草是减缓土地风蚀退化的根本而有效的措施。答案:9.C10.D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回答1112题。11该图显示人类活动顺应自然规律的有 ()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废弃物综合利用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A B C D12下列有利于人与环境良性循环的叙述是()A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衡B毁林垦荒,获得一些新的耕地C积极围湖造田,以解决粮食不足D捕捉所有珍奇野生动物,进行人工饲养解析:第11题,将林地、草地开垦为耕地,易产生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泥沙淤积河道、湖泊;图中无法看到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依据。第12题

6、,毁林垦荒、围湖造田、捕捉野生动物都会产生生态破坏问题。答案:11.D12.A 二、综合题1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据研究,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蒸发量与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密切相关,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越大,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蒸发量越大。从植被类型上看,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比较是森林最大,草原次之,荒漠植被最小。材料二植物体的增长与气温关系示意图。(1)由材料一可知,不同植被生长速度的比较结果是森林_(填“大于”或“小于”)草原_(填“大于”或“小于”)荒漠植被。从生长速度与蒸发量的关系上来看,在水分充足的地区,往往是_成为优势植被。而在水分缺乏的地区,_往往成为适应环

7、境的成功者。(2)材料二反映出,一定温度条件下,植物的增长量等于_与_之差,由图可知,当环境温度约为_时,植物体的增长量最大。(3)我国西北地区在实施生态退耕工程时,是种树好,还是种草好?为什么?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知,森林的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最大,植物的生长速度和蒸发量最大。第(2)题,根据材料二,植物的增长量等于光合作用量与呼吸作用量的差,且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第(3)题,我国西北地区在实施生态退耕工程时,与种树相比,种草更好,因为根据材料一,草原的蒸发量比森林小,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环境。答案:(1)大于大于森林荒漠植被(2)光合作用量呼吸作

8、用量30 (3)种草好。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在实施生态环境建设时应以种草为主。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是指东北、黄淮海农区和草原牧区的过渡地带,这里是生态环境脆弱而且最不稳定、人类利用也最不稳定的地带。下图为农牧交错地带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a陡坡开垦b过度放牧c生态环境脆弱d不因时制宜(2)具体说明农牧业交错地带土地退化的原因。(3)简述遏制农牧交错地带土地退化的主要措施。解析:答案: (1)自上而下依次是c、b、a、d(2)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产方式粗放,违背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生产的原则。(3)尊重自然规律,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采取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农业生产措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