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与社会》生活化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1484347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品德与社会》生活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让《品德与社会》生活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品德与社会》生活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品德与社会》生活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品德与社会生活化 纪洪小学付明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综合性特点表现为学科与生活实践、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学校德育活动在目标和内容方面的整合。我觉得:文本的学习在于运用,将其内化为所得,运用于生活。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学生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一、课堂再现生活化: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生活实际来代替课本内容,给学生一个体验机会,我尽力做

2、到把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时,虽然学生每天都会用到水、看到水,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水的场景却是很抽象的。通过让学生想一想:停水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麻烦?接着介绍湖北旱灾情况;然后,让学生想象如果没有水了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并让学生演一演;最后,配乐朗读欣赏一段“没有水”的视频短片。通过有序的牵引,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官,让学生全方位的体会没有水给人类带来的不便之处。我们应努力找到文本中抽象知识与学生形象思维的切入口,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

3、有你”的关系。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二、教学内容生活化:教材中的案例与生活实际联系的很紧,是学生生活的缩影。课堂上,可以通过情境表演、现场体验等方法来落实课堂的有效性。例如:教学生命只有一次时教材中有一个学生互动的环节,小明骑自行车在铁路上玩耍一不小心方便袋缠入车轮内,小明下车在转车轮时火车呼啸而过,一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了。通过学生与学生模拟互动,让学生亲眼目睹了悲剧的发生,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的珍惜生命,从而教育学生过马路时不能横穿马路,乘车时不能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下课玩耍时不要做危险游戏

4、等。只有防险于未然才能防止悲剧的发生。这样把文本与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从而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三、教学方式生活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进行价值引导。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如教学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时,我班有位女生,她很小时母亲去世了,父亲有病,爷爷八十多岁,家庭十分困难。这位学生的衣、食都成问题,更不要说上学了。我把这个

5、情况向同学们说明后,大家自发的为她捐钱捐物,解决了她的衣食之忧。我们班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让每位学生的品质、情感得以升华。四、课内拓展生活化: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学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找教育”。学校课堂上、教材上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必须拓宽到社会上去,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学生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在活生

6、生的现实生活中,在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如教学保护环境一课,在课前调查中,学生发现环境污染特别严重:村民都把垃圾倒在垃圾桶外、河沿上;河水中不时可看到塑料袋、泡沫浮子、污柴油等,河水呈暗黑色,散发着臭味要改变这些现状,靠我们的孩子是力所不能及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所掌握的观点不是纸上谈兵呢?我们学校联合周边村干部,开展了“碧水”行动。带领学生再次实地考察污染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探寻导致污染的各种原因;想想提高环境整洁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正是在这富含生活性的情境引导下,把学生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回归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理念,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以学生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学生,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品德与社会生活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