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说课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1483772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力环流说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热力环流说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热力环流说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热力环流说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热力环流说课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力环流说课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力环流说课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博罗华侨中学 黄秋慧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1(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教学设计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课时热力环流博罗华侨中学 黄秋慧一、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表述大气运动的学习内容时,以“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为主题,提出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不均匀受热的结果。大气不均匀受热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大气不均匀受热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大气热力环流则是理解许多大气运动的理论基础。小到城市热岛环流,大到全球性大气环流,都可以用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在本单元中

2、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承接了上一课时“大气不均匀受热”的内容,也是后面学习“风”“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后仍然思维模糊,概念混淆。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因此在讲大气热力环流时采取大气运动由静态到动态的发生过程,直观深入地展示大气环流发生时气温、气压、气流3者之间的关系,即可突破难点。热力环流是本节的重点,要讲清两个问题:一是大气的垂直运动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产生的(大气垂直运动直接影响天气的变化);二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由于大气的垂直

3、运动导致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直接影响热量与水汽的输送)。也就是理解好温压与风压这两个关系。二、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 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问题多媒体演示和地理小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给出实际生活案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

4、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通过对城市风、山谷风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形成 四、学情分析在地理的知识体系中,大气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于掌握的。这种难主要在于三点:1.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的还不牢靠;2.学生暂时还不能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3.短时间内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故,感到很难把握对整个大气知识的思维线索,感到这些知识与生活应用无关。生活中,学生对许多的自然地理现象并不陌生,但很少能将其与相关大气的知识联系起来。五、教

5、学策略:1.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亲手操作、亲身体验、模拟实验、案例分析的学习环境。2.做到学生探究和老师点拨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和学生个人探究相结合。实现了“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六、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在情景导入这个环节中,我利用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话说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把司马懿困在上方谷又名“葫芦峪”中,用火攻之,眼看火烧到紧要关头,天突降大雨,救了司马懿的命。诸葛亮叹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么为什么天会在这紧要关头下起雨来呢?学完本节课后,答案自然见分晓。(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

6、的一半,此设计融汇了历史名著的典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引入本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好,今天我们带着这个故事就一起来学习本节课热力环流(一边说一边写板书),那说到热力环流,我们首先得从这个“热”字开始。由此进入探究活动。2、实验探究探究一:热空气运动孔明灯(现场操作)设问(1.观察孔明灯的移动方向 2.分析孔明灯运动的原因)(设计意图:首先,根据本节课的重点是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我把这个过程剖析成三步,也就是三次探究活动。其次,热空气的运动生活的例子很多,比如热气球等。这里现场进行操作,让学生可以动手,也更直观感受热运动。)分析完即板书:热空气上升。探究二:

7、冷空气运动冰箱现象本探究的内容是按照生本课程的理念,作为课堂的前置作业来安排的。(前置作业设计)内容:利用家庭冰箱做冷空气运动观察操作:打开冰箱冷藏室的门,在边上弄一团烟气(可在家长参与下完成),观察烟雾在冰箱门的流动方向,同时可把整个实验的过程记录下,作为学习成果展示。设问( 1.观察冰箱边上烟雾的运动方向:课前完成前置作业2.仔细阅读课本,讨论冷空气运动的原因课内完成)(设计意图:冰箱是生活中常见也非常熟悉的家庭用品,我们可以假设冰箱作为一个冷源利用其做冷空气的运动观察。真正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课本知识与生活应用的紧密联系。)分析完即板书:冷空气下沉探究三:空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设问(

8、1.观察蜡烛火苗前后的变化现象 2.观察蚊香片的烟是如何流动的?3.仔细阅读课本,讨论空气水平运动的原因(画图解释)(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演示,可以直观地给学生看到了火苗的形态变化、蚊香片烟雾的飘动实际是风的作用。进而分析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空气发生水平运动原理。让学生在得到地理事物表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得知了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形成的热力环流圈这个原理。)分析完补充完整板书:水平运动环流圈形成(附:空气流动装置的制作和具体的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实验中,用蜡烛作热源,目的是形成温差。从实验中知道风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而形成的。同时,利用蚊香片观察到烟是明显地从侧边小瓶

9、飘进大瓶。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让其平稳固定在一足够大的平面上,如课桌;细心观察此时蜡烛火苗的形态。2、用大瓶的底部罩住蜡烛,让蜡烛置于大瓶中缓缓燃烧。再次观察蜡烛火苗的形态是否发生变化。3、同时点燃蚊香片后弄灭,让其冒烟,同时让烟在侧边飘。此时可观察到烟被风吹进大瓶,又从大瓶口流出。材料准备:打火机一个、蜡烛一根、大小可乐瓶子各一个、小刀和剪刀各一把、蚊香片和镊子一把。制作步骤:首先,用小刀和剪刀把大小可乐瓶的底部剪开,整理平稳;然后在大可乐瓶的侧面中部位置挖开一个小口,该口大小可根据小可乐瓶子的开口位置大小为准绳,因为小可乐瓶要像图中所示那样从从侧面插入。考虑大瓶内空气的密封程度,在大小

10、瓶子的接驳口处,可用点燃的蜡烛环绕滴一圈蜡油,让其凝固使这个小口不至于漏气。另外,因为操作的需要,大瓶子的瓶盖要弃掉,让空气从这个地方流通。3、生活应用案例分析案例1:取暖机和空调的安装位置有何不同?为什么?利用原理解答。案例2:歌曲军港之夜:“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 问题探究:找出歌词中欠妥的地方。分析海陆风昼夜差别。(针对案例2进一步考察:白天在海边拍照时,要怎么站位才能拍出更好的效果?)案例3:城市热岛效应分析城市风(首先给出两幅图片,一个是装满空调的楼房,一个是排放废气的工业区人造热量)知识延伸绿化带和工业区该建在什么地方?(答案:为了减轻城市的空气污染,在

11、城市规划中,一定要研究城市上空的风到郊区下沉的距离:1.将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2.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避免相互污染。)三个案例层层深入,把原理规律再次和生活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4、课后作业1.古诗词分析:夜雨寄北李商隐考察山谷风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思考:四川盆地的夜雨量占总雨量的6070%?四川巴山为什么多夜雨?与地形的关系?2.回顾引入:诸葛亮火烧上方谷后为什么会下雨?假如现在你是诸葛亮,你会如何避免这场雨呢?这两题有一定的联系,而且第二题回顾引入还起到了课堂设计首尾呼应的

12、作用。(设计意图: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探索自然奥妙,认识社会生活环境,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等实际活动。)七、板书设计(设计意图: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热力环流的意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这个很多老师会忘记,所以特别提出。)八、设计理念(教学亮点)1.按照高一新课的需要设计本课,通过生活事例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努力做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轻松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2.本课采用各种实验,“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 符合课程标准要求。3.分析热力环流原理这个重点时,探究活动三步走的巧妙设计,打破了一贯的教学思路。有所创新。同时设计前置作业,符合现时对生本教育的实践。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