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 .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148355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自然的语言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自然的语言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自然的语言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自然的语言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自然的语言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语言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自然的语言 .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市第十七中学教案首页教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教学内容大自然的语言第 1、2 课时教学理念本课主要描写大自然壮丽的语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采用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自己发现问题。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念。营造文化气息,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和历史的、现代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掌握科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写法2、继续提高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能力过程方法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

2、说明方法的运用。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理清课文说明顺序不成问题。2、延伸拓展法:收集农谚和有关天气的诗词,把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弘扬民族创造精神的激情。教学重点一、学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二、学习写读书摘要。三、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难点一、学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二、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上课时间:_年_月_日 第_周 星期_课前准备预习生字、生词,收集农谚。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板书设计 16

3、、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物候和物候学的相关概念 举例子、打比方物候学对农业生活的重要性 历史悠久农谚引用 密切相关举例子纬度差异举例子、做比较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预报农时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安排作物规划避免害虫侵害合理利用资源教学反思西安市第十七中学教学设计副页教法和模式内容教师引导具体步骤与方法学生主体活动与要求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

4、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板书课题通读全文。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一起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1.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2.“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3.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下面再通读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

5、5分钟时间快读一遍,并思考第一道练习题中的4个小题,填写段的序号。利用课文“预习提示”内的5组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接下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3对照注解,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学生读、练后简要讨论。各小题后括号内应填的序号为:第1题(一至三);第2题(四至五);第3题(六至十);第4题(十一至十二)西安市第十七中学教学设计副页教法和模式内容教师引导具体步骤与方法学生主体活动与要求理清层次剖析条理。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

6、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讨论后归纳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第3大段(六至十段)

7、: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课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请再进一步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继续研讨写法。这篇课文的写法,除了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这个特点外,还有一个写法特点也值得理解和学习。说明事物的时候,常常要用举例子的方法,举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说明文中例子举多举少是有讲究的。读者容易明白的地方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举两个例子。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如果依次类推,就会误以为春天也一定来得早,一定温暖,但是事实上春

8、天反而寒冷,所以接连举了“大连北京”和“烟台济南”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使人确信无疑。学生读课文 这篇课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子。举两个必要吗?为什么?西安市第十七中学教学设计副页教法和模式内容教师引导具体步骤与方法学生主体活动与要求理解语言的生动性。这篇说明文的语言很生动。生动的说明才能让人爱读易懂。先请同学们把第一、二段仔仔细细地轻声读两遍。要求学生通过比较对照,指出上述语句同课文中相应的语句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了解;两者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课文的语句要生动得多讨论后归纳。第1句没有课文中“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一句生动。“渐渐回暖”

9、是一般的说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则很自然地运用拟人的写法,“沉睡”、“苏醒”两个词用得贴切而生动,具体地喻写了严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态。第2句没有课文中“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这一句生动。“飞来了”是一般的动态叙述;而“翩然归来”是轻松、活泼的动态描写,而且还包含有亲切欢迎回到家来的感情。第3句没有课文中“在秋风中籁籁的落下来”这一句生动,“掉到地上”是一般的动态叙述;而“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则是具体、生动的描写,黄叶在秋天纷纷落下的情景,仿佛彩色电影的镜头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第4句没有课文第二段中几个原句生动。那几句紧扣“大自然的语言”,先后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还模仿布谷鸟的叫声,写成催促农民耕作的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比直接说“及时耕作”要新鲜、生动得多。同学们自读后教师范读一遍,然后挂上预先准备的小黑板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2再过两个月,燕子飞来了。3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掉到地上。4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及时耕作。归纳、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