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管理文化转型的制胜之路.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1479176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细化管理:管理文化转型的制胜之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细化管理:管理文化转型的制胜之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细化管理:管理文化转型的制胜之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细化管理:管理文化转型的制胜之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细化管理:管理文化转型的制胜之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细化管理:管理文化转型的制胜之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细化管理:管理文化转型的制胜之路.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细化管理:管理文化转型的制胜之路精细化管理:管理文化转型的制胜之路 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军队管理文化的锻造。随着我军信息化转型发展的快速推进,“精细化管理”这个新世纪的时髦词汇开始从企业走向军营。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精细化管理不仅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军队管理文化转型的制胜之路。 一、推进精细化管理,需要认清我军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现实差距 值得关注的是,我们的传统管理模式和文化理念与精细化管理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有我亲历的两则案例为证: “连队图书室”的变迁。我刚分配到部队基层时,恰逢连队指导员号召大家捐献书籍建图书室,便积极响应。连队文书担任图书室管理员,造册

2、登记,借阅按时限归还刚开始还井井有条,但三个月之后,随着文书退伍、指导员调离等一系列人事变动,管理便开始出现紊乱,继任指导员不再关注图书室建设,后任文书出借的图书也不再及时追还,因而丢失、多人转借、无登记私下出借等问题和管理漏洞百出。半年之后,我提供的30多本书籍已有大半不知去向,后来连图书登记册也踪迹全无了。 从“列入移交”说开去。我在部队政治机关工作多年,常常接触到一些内部书籍、文献资料和文体器材,许多都是打上“列入移交”印记的物品。下发到基层或保存在机关的这些“移交”物品,最初也是登记规范、责任明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移交”物品流失非常严重。在管理部门无法提供移交清单的情况下,有“

3、爱学习”的连队主官升迁时把它当成私人书籍“顺手牵羊”带走了,心存“小九九”的个别机关干部,转业时也把本应下拨的录像机、录音机据为己有几任公共物品管理者交接下来,便没有留下什么值得“列入移交”的物件,最后,干脆连清单明细表都找不到了。 连队图书室管理和“列入移交”物品管理,本来都是一些简单的事情,但要把简单的管理工作每一次都做好,坚持一年、十年、几十甚至上百年,依然能保持原初的传统不变,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上海有一座著名的外白渡钢架桥,设计使用期限是100年,到期之前,当年设计建造的某英国公司向上海发来了“到期维修”的通知有人从中看到了英国人的诚信,而更让人感慨的是他们那精细制度文化的百年传承

4、当年的管理者早就入土为安了,但传承下来的管理文化真的把事情关注了一百年,没有因时局动荡、战乱不止而改变。现代管理的本质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制度化,并使这项制度持之永恒,决不因物是人非、时过境迁而发生改变,精细化管理也正是立足于这种制度化传统基础之上的文化延续。 二、推进精细化管理,与其说是管理方法手段创新,不如说是文化传统转型或先进管理文化的锻造与传承 反思文化传统,不妨回溯一些历史事件。据历史文献记载,中日甲午战争之前,当日本海军官兵发现北洋水师舰艇上随处晾晒的水兵服时,便信心十足地说:“我们一定能打败他们。”因为这一细节反映出表面装备精良的大清水师实际的管理混乱,而事实亦是

5、如此。最终,缺乏制度约束机制的文化传统,直接导致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的强国之梦破灭。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当数控机床传入我国时,人们十分惊讶地发现,“这个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物”居然比我们有几十年工龄、技术熟练的老工人还要精准,而且还不会因“老工人”的心情、脾气发生技术上的偏差。难怪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制造工艺精度让我们难以企及,而更让我们难以企及的是他们规范守制的自觉意识和文化传承。有学者曾把德国工人的脑袋描绘成“方型”的,德国的制造工艺和精度曾一度领先世界,成为其挑战世界霸权的重要基石。由此,也让人想起,有一期央视“探索与发现”频道揭示了我国秦代精准的箭支、兵器制造工艺和严格的责任管理

6、制度,这不能不归因于商鞅变法之功,秦灭六国自然就不足为奇了。 马克思早就指出,人类的发展只有经历“必然王国”才能走向“自由王国”。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法治传统淡薄的民族要在文化上转型,只有以时间为代价,以精细化管理的艰苦磨砺为依托,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信息化的美好未来。 起源于现代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其突出特点是权责明确、关注细节、程序严谨、精益求精、准确到位。造就现代企业制度,正是从点点滴滴的行为规范和环环入扣的程序化管理入手,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积累,形成科学完善的管理系统或体系,进而架构起一个个现代化的组织制度,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管理中蕴含着

7、大战略。海尔公司从砸烂第一台不符合质量规范的冰箱起,精细化管理的文化转型就开始起步了。没有转型最初的阵痛和新生,也就不会有当今的世界五百强海尔集团。 在传统粗放型管理中,常常存在着职责不清、要求不精、评价不准、优劣难辨、奖罚不明、执行力不强等问题。传统的管理方法有许多,但往往难以摆脱“以人管人”、“以人治人”的藩篱。长期以来,我们养成的习惯是“听从领导的安排”。领导关注的事项,下级会很自然地优先考虑;领导未关注的,哪怕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也会被降为次要事务,甚至被搁置脑后。忙于应付上级领导和机关的多个“关注”热点时,基层官兵便没有精力和心思去理清自己岗位职责的各项细节和要务。我们能够看到的现象是

8、:领导可以超越法规“独善其身”,下属可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灵活变通,最终结果无非是“人各自利、各行其是”。缺乏制度化的文化传承和文化自觉,最终结果必然是“法无定法,法亦不法”。 三、推进精细化管理,把握好军队信息化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 搞过软件设计的人都清楚,程序中成百上千条指令、数据,哪怕只有一个字符的差错,就可能导致整个软件运行不了,真可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恰恰说明了信息化建设需要把握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法则:“精细化集成化系统化”,而精细化是后两者的前提条件。对计算机而言,“0”和“1”的事情必须说清楚,不能模棱两可。我在负责一项网络系统软件开发的过程中,曾设想将

9、两个实用的数据库软件集成到同一网络平台下,以方便院校和部队使用。结果发现两者都是基于C/S系统的“烟囱”,无法移植到基于B/S系统的网络化环境。可见,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基于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顶层设计和模块化集成建设。 当前,全军上下都在关注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这是关系到军队信息化转型发展成败的关键性、时代性课题,它既是一项宏大的管理工程,又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使命任务。而要真正做好这件事,宏篇大论不行、空喊口号不行,只有老老实实地从“0”和“1”做起,从严守每一条制度规范做起,在全体官兵中形成“扎实认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和文化修养,进而使精细化管理普遍化和具有文

10、化的继承性,这是我们做好任何工作、开创任何事业的前提和基础。 写这篇短文之时,我又想起了日本发生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的灾难画面。当时,镜头中传来室内办公物品剧烈摇晃和倾覆的图像,还有楼房抗震钢架结构发出的“吱吱嘎嘎”声音,而经历过这场世上罕见的超级大地震,日本的商业高楼依然挺立,很少有倒塌的建筑物。由此可见,他们建造的“可抗8级地震”的楼房并不是嘴上“吹”出来的,而蕴含其中的就是一种“说一不二、细致入微”的制度化的质量管理文化。这一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我们的差距在哪里?从“甲午海战”至今已过去117年,我们的反思依然延续。简单地说,差距就在于“0”与“1”之间。只有说到做到,认真实践,不断强化制度文化的点滴积累,使“精细化管理”这个泊来的时髦词汇落实到每一项具体行为和细节之中,最终走向文化自觉,我们才能向世人宣告,我们的每一项事业,不再是“0”的“空心泡沫”,而是真正的“1”的事业,真正成功的事业。只有不断推进文化转型,搞好文化传承,我军的信息化转型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真正建筑于“1”式的钢架结构之中。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实证研究中心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