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三5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1475030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三5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三5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三5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品】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三5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品】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三5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三5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三5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精品资料湛江一中高三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芳菲/绯闻 纤毫/翩跹 擂鼓/自吹自擂 B.采撷/诙谐 校对/发酵 连累/累死累活 C.祈祷/颀长 解数/解甲 露宿/原形毕露 D.消遣/缱绻 吝啬/褪色 琢磨/卓有成效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近年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文化在民间却渐行渐远。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此前一些传统节日没有被列为法定节日是导致传统文化传承危机的重要原因;但也有人认为这不能归咎于传统节日没有

2、成为法定假日,春节一直都是法定假日,但其间的一些传统习俗却改弦易辙了。A渐行渐远 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C归咎 D改弦易辙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于漪老师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她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而高超的授课艺术,为不少聆听过她讲课的师生所折服。B5月18日是第20个法定“全国助残日”,学校要组织好“爱心捐助”活动,号召广大学生“少吃一份零食、奉献一片爱心”,把节省下来的钱捐赠给贫困残疾儿童。C预计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的交通,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D史铁生病隙碎笔对生死问题的深度探讨和对生命意义的追

3、问,不仅体现了一个真正思想者的风采,而且再现了一个优秀写作者的艺术功力。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现代汉语词典说,国学就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按照这个解释, , 。并且,还可以这样理解: , 。依此类推, ,“国学”是可以包罗万象的。凡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只要能够进入“学术文化”圈子的东西都可以叫做“国学”只要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就可以叫做“国学”只有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才叫“国学”中国非传统的学术文化和非中国的学术文化都不叫做“国学”医学、数学、天文学(星相学)、化学(炼丹术)都不排除在外A. B. C. D. 二、本

4、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刘韐(),建州崇安人。王厚镇熙州,辟狄道令。夏人攻震武,韐摄帅鄜延,出奇兵捣之,解其围。夏人来言,愿纳款谢罪,皆以为诈。韐曰:“兵兴累年,中国尚不支,况小邦乎?彼虽新胜,其众亦疲,惧吾再举,故款附以图自安,此情实也。”密疏以闻,诏许之。夏使愆期不至,诸将言夏果诈,请会兵乘之。韐曰:“越境约会,容有他故。”会再请者至,韐戒曰:“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夏人听命,西边自是遂安。知越州,鉴湖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岁二万斛。政和间,涸以为田,衍至六倍,租太重而督索严,多逃去。前勒邻伍取偿,民告病,韐请而蠲之。方腊陷

5、衢、婺,越大震,官吏悉遁,或具舟请行。韐曰:“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不为动,益厉战守备。寇至城下,击败之。知荆南,河北盗起,复以守真定。首贼柴宏本富室,不堪征敛,聚众剽夺,杀巡尉,统制官亦战死。韐单骑赴镇,遣招之,宏至服罪。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一路遂平。金人已谋南牧,朝廷方从之求云中地。韐谍得实,急以闻,且阴治城守以待变。是冬,金兵抵城下,知有备,留兵其旁,长驱内向。及还,治梯冲设围,示欲攻击,韐发强驽射之,金人知不可胁,乃退。京城不守,遣使金营,金人命仆射韩正馆之僧舍。正曰:“国相知君,今用君矣。” 韐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正曰:“军中议立异姓,欲以君为正代,得以

6、家属行,与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贵。” 韐仰天大呼曰:“有是乎!”归书片纸曰:“金人不以予为有罪,而以予为可用。夫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况主忧臣辱,主辱则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酌卮酒而缢。韐庄重宽厚,至临大事则毅然不可回夺。 (选自宋史卷446,有删改)【注】邻伍:邻居。蠲(jun):免除。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密疏以闻,诏许之 疏:奏章 B涸以为田,衍至六倍 衍:扩展C官吏悉遁,或具舟请行 具:准备 D且阴治城守以待变 治:整顿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故款附以图自安 复以守真定B吾为汝请

7、 鉴湖为民侵耕C韐请而蠲之 酌卮酒而缢D主辱则臣死 至临大事则毅然不可回夺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刘耠“毅然不可回夺”的一组是( )(3分)韐摄帅鄜延,出奇兵捣之 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不为动,益厉战守备 金人知不可胁,乃退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 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对西夏人纳贡请罪的请求,将士们认为敌人有诈,刘韐正确分析了对方的情况,对使者晓之以理,西夏人服从,西边得以安定。B刘韐在越州做知州的时候,看到鉴湖这个地方赋税沉重,就请求朝廷体恤老百姓的困苦,最终朝廷免除了这里百姓们的赋税。C盗贼首领柴宏

8、因不堪忍受官府的横征暴敛,聚众抢掠,杀害官吏;刘韐对柴宏使用了怀柔政策,并降服贼众,使河北形势安定。D金人兵临城下的时候,刘韐率兵发强弩射杀他们;京城沦陷后,朝廷派他出使金营,在利诱面前,他宁死不从,最终自缢而死。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1)夏使愆期不至,诸将言夏果诈,请会兵乘之。(3分)(2)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一路遂平。(4分)(3)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3分)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惜余春(踏莎行)贺铸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

9、江南渭北三千里。【注】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1)请鉴赏“急雨收春,斜风约水”中“收”“约”二字的妙处。(4分)(2)这首词写景、叙事、抒情有机融合,试鉴赏这一特点。(3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 。(论语十则) ,高谈转清。 ,飞羽觞而醉月。(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6分)敬畏伦理与和谐社会在中国,“伦

10、”、“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伦理”二字的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某种意义上说,“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敬畏感不

11、是与生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它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性过程之中。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亵渎它。对必然性的认识、敬重与遵循,有利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康德对“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

12、德律令”的敬畏,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对“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尚,都凸显了敬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的恢弘气象。对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从而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东西方贤哲们大多都表达过他们的“敬畏”之情。孔子曰“君子有三畏”,其首畏是“畏天命”,即对不可抗拒之必然性的敬畏;老子则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海德格尔认为:“畏之所畏就

13、是世界本身。”正是出于敬畏之心、出于人性中蕴涵的与宇宙万物共生共荣的内在诉求,人们才崇奉被称为敬畏伦理的道德规范,并将拥有这种道德品格的人称为君子、圣贤。 当今时代,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愈来愈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强,一些人的敬畏感却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也在逐渐弱化。这种趋势的存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但也相应地滋生、助长了人类病态的痴狂,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公民的人格完善,而公民的人格完善取决于仁爱之心的培育、社会责任感的加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对必然性律令的敬畏。人类应该有所敬畏。对敬畏感的褒扬,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

14、、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即对人的狂妄浅薄、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等予以合理规约。这种限制和规约,使人类不至于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进而才得以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这有助于人类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特别是在人的主体性已得到极大张扬的今天,尤为必要。 (原文有删改)1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5分)A敬畏伦理是人类用以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人们在它的约束下有所为或有所不为。B敬畏感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C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