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碎薇:浅析幼儿分享行为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472113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碎薇:浅析幼儿分享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吴碎薇:浅析幼儿分享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吴碎薇:浅析幼儿分享行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吴碎薇:浅析幼儿分享行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吴碎薇:浅析幼儿分享行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碎薇:浅析幼儿分享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碎薇:浅析幼儿分享行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幼儿分享行为 吴碎薇【摘要】分享是一种能够给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伴互动行为。个人的情感在分享中得到了共鸣和升华,正所谓独乐不如众乐,众乐优于独乐,这也证实了德育对每个个体来说,除具发展功能以外,还有一种享用的功能,即可以促使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或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并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分享反映的是自己有的同时希望别人也有,自己好的同时希望别人也好的道德追求,必然有助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更加友好、亲密,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 【关键词】分享行为 合作 情感体验 学会 人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元素之一,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交往,推动着社会的前进,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

2、求有了更新的内容,除了要求智商,更要求情商,其中与周围人的关系处理能力,是它的重要指标。而分享是其中的一个品质,分享表现了幼儿的一种亲社会行为,这种行为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从小培养。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此阶段的孩子涉世不深,他们的想法还很单纯、美好,他们还是一张白纸,如何留下最美的一笔,让他们受益一生,这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所采取的每一步骤都应和家长共同探讨、商榷,争取家长的认同和配合,不然两种不同的教育观会让幼儿显得无所适从,甚至引起冲突,这将非常不利于幼儿的成长。下面,我就谈谈在具体实践中的一些浅见: 一、幼儿分享的问题的存在 查表明,我国的学

3、龄前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我在多年的幼教实践工作中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我曾就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了调查:在25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幼儿占57;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或告状)的幼儿有32;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有40;想玩但没达目的就伤害别人(踢人或抓人)的幼儿有12。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而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性格孤僻,不会与同伴相处,处处总以自我为中心,这使我意识到这一问题必须给予解决。 二、幼儿分享存在问题的原因 1、幼儿认知水平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分享行为的局限性 幼儿的分享水平与

4、对分享内涵和意义的认识有关。幼儿的家庭以及所受的教育都是影响分享行为的重要因素,但这不是最本质的因素,最本质的问题还是与幼儿对分享内涵的认知有关。由于幼儿知识、经验的不足以及思维的局限,他们对分享的认知总是失之偏颇、限于片面。在分享的性质上,分享应当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利他行为,但不少幼儿只是把分享理解为听从老师或家长的教导,将自己的食品、玩具等分给其他小朋友。幼儿对分享的这种理解,既是一种片面的理解,也是一种浅层理解,由这种理解而带来的分享行为是被动的、甚至是不情愿的行为。也有的幼儿把“小的”或自己认为“不好的”东西送给别的幼儿,大的、自己喜欢的东西留给自己;有的幼儿把自己吃剩的食物或玩坏的玩具

5、送给别人;有的幼儿甚至强行要求别的幼儿与自己分享,幼儿的这些行为都可能出自对“分享”本质认知的误解。在分享的内容上,幼儿也是一知半解。不少幼儿认为,所谓分享就是把自己的玩具让别人玩一下,有了吃的东西就给别人一点点,这同样是一种认知误解。因为分享也是一个复合概念,它并不局限于一种物态的分配,还包括精神的共享。如邀请别的幼儿与自己一起游戏,这是一种活动分享;让别的幼儿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这是一种快乐分享;对别人表示同情,能安慰别的伙伴,这是一种痛苦分享。 2、家庭及住房结构的改变给分享行为的实施增加困难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推广,我国的家庭结构开始由多子女家庭逐渐向独生子女家庭转变

6、。这种家庭结构模式的转变,使得很多幼儿成了家中唯一的孩子,导致了“四二一”综合症的出现。这样的客观现状很容易让幼儿在家中受到过分的保护和依从,从而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现在,家庭都住在固定的单元房中,楼上楼下,甚至是对门的两家人也互不相识。幼儿整日呆在家里,很少有机会和同龄的幼儿接触,这种闭塞的环境是不利于幼儿分享意识发展,也使幼儿到幼儿园中遇到需要分享的状况时,会出现不适应现象。 3、家长教育观念及行为上的一些误区使幼儿缺少分享意识 在“平等交换,自由竞争”的社会里,竞争成当代中国大多数家庭是“421家庭”,不言而喻,这里的“4”就是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2”即爸爸妈妈,而“1”当然就是

7、孩子,在当今的“421”家庭里,成人们多数都像行星一样围着小太阳转,孩子是当家人,他们说了算,所有美好的东西尽揽于怀中,以至于把他们宠成了小皇帝小公主,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再加上大多数幼儿教师分享意识淡薄,忽视对幼儿的分享教育,这就造就了孩子自私的性格,以至于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们争抢玩具的现象,并且义正言辞地说“这是我的,不给你玩!”幼儿期孩子的经验极少,掌握的语言有数,理解能力有限,有些幼儿在成人指导下表示愿意和其他幼儿一起玩玩具,可一到关键时刻,总是会从别人手里抢来玩具独自玩耍,没有真正懂得分享的道理,没有形成分享的行为习惯,他们嘴里在说愿意和别人一起玩,却不知道在行为中进行落实,幼

8、儿受大脑发育的限制,随意性很强,也总是想当然地做事,不理解说出口的话就是作出的承诺,出现常见的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 近几年来,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个性培养”逐步成为热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往往与“个人主义”相混淆,同时,随着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家庭居室独门独户化,核心家庭数量逐年上升,如今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幼儿成为“家庭中心”, 父母对幼儿的过多保护、迁就,与同伴交往的明显减少,也为幼儿“独占”“独享”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从而养成了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的行为。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常

9、常会看到两个幼儿为争抢一个玩具而大打出手,有好吃的自己一个人吃而不愿意分给长辈或同伴等等大量的强占、霸占的现象,而许多家长看到这一现象时,往往为自己孩子的胜利而洋洋自得,认为孩子占便宜,凡事不吃亏,却忽略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而这一切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平等交换,自由竞争”的社会里,竞争成为主流,分享已不成为时尚。所以在走向市场经济的年代,除了诚信、公正这两个主题外,我们道德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也就是分享了。我们呼吁见义勇为者的出现,惊叹见死不救者的麻木,那么就让我们从幼儿期分享行为的培养开始吧,而且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也可以克服幼儿的“自我中心”,塑造幼儿健全的人

10、格。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就对孩子说:“这是你的东西,你不能给别人。别的小朋友要是抢你的,你就跟老师说。”还有的幼儿家长是因为害怕玩具被别的小朋友弄坏了,所以教育孩子要保护好玩具,防止被别的小朋友玩坏了。而另外一些家长,他们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上,就缺少分享的意识和行为。久而久之,幼儿耳濡目染,也受到了这种不良的影响。家长教育观念及行为上的这些误区使得很多幼儿占有欲很强,缺少分享意识。 4、幼儿教师教育中的一些不足使幼儿在分享方面所获教育较少 在幼儿园教育中,很多教师缺少对分享意识教育的认识和经验。因此,在幼儿园中,关于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分享意识方面的活动是很少的。有的教师可能也会教育幼儿要学会分享

11、,但那大都是一些口头上的说教,真正能做到指导幼儿体验分享并学会坚持分享的教师并不多。些老师迫于维持生活保住工作、迎合幼儿家长、避免和家长争吵,对幼儿娇惯、宠让,对于孩子霸道、任性的行为视而不见,这在无形中助长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为幼儿的霸道、任性、自私的坏脾气奠定基础。但是这类教师病并非全部,很多老师在爱孩子的同时,依旧对孩子有严格的要求,对每一个幼儿都一视同仁,严格要求每一位幼儿。但是 幼儿 的分享观念没有形成, 对分享无法全面了解,缺乏分享技能。三、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一)帮助幼儿树立“分享”意识。要让幼儿学会分享,首先要克服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而要克服这种不良的心

12、理倾向,并非教师言语说教就可以做到的。社会领域的教育本身就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应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比如:在画画时,一组幼儿使用同一盒中的一种蜡笔;玩滚球游戏中,多名幼儿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皮球,只有轮流推动皮球,游戏才能得以继续;在中餐前,还可以让几名幼儿合作分发勺子;午睡前后,让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穿脱衣服、鞋子等。同时,还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认识我们的班级”活动,让孩子了解班上的各种物品,要让幼儿知道这些物品是大家共同拥有的,每个成员都有使用支配的权利。通过这些方式,幼儿会意识到什么是分享,怎样与他人分享,懂得只有和大家一起游戏、共同分享快乐,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

13、二) 建立分享规则很多幼儿不愿与人分享,是因为缺少分享规则的指导。有的幼儿害怕自己的物品被他人玩过以后就弄坏了;有的幼儿只愿与自己要好的同伴一起分享;还有的幼儿想要和别人一起分享某件东西时,却不知道怎样表达,因此常常使用抢的办法或使用强硬的态度要求别人。因此,我们应建立如下分享规则。1.文明分享。分享者对拥有者的玩具等物品要爱护,不能随意毁坏。若是毁坏了,分享者应该承担责任。2.礼貌分享。幼儿想和别人一起分享某事物时,应用礼貌性的话语向拥有者表示请求。比如:“我能和你一起玩这个吗?”用完之后,应该说:“谢谢。”3.平等分享。对于那些只愿与要好的同伴一起分享的幼儿来说,应该让他们学会对其他的同伴

14、也要做到共同分享。4.轮流分享。当几个幼儿同时对一件物品发生兴趣时,要让他们学会一个一个按次序来。让幼儿讲述自己的经历或展示自己的才艺时,也应做到一个一个来,不能出现争抢现象。 (三)树立幼儿学习榜样营造分享氛围。 在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中,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一直是被肯定的基本教育原则,试想,如果成人自己在生活中都没有做到分享,反过来却教育幼儿要懂得分享、愿意分享,又怎么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呢?又怎能去要求和奢望幼儿真正学会分享呢?因此要让幼儿接受良好、有效的分享教育,幼儿教育者(家长、教师等)必须时时处处注意自身的言行,自己首先做到愿意分享、懂得分享,在幼儿面前做好分享的榜样。 此外,我们还需要

15、意识到分享是亲社会行为中的一种,除分享外,教育者还需要引导、教育幼儿学会诸如轮流、合作、助人、协商、谦让、安慰等亲社会行为,教给幼儿多种积极有效的交往策略和技巧,提高幼儿交往的能力,帮助幼儿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和家长在现实生活中要经常鼓励幼儿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实践多种不同的亲社会行为,并切实体验由此带来的愉悦感。 老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其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平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和细节为幼儿做好行为、语言示范。如在教学活动前分发图书时,我有意识地将图书以分享的形式来进行发放;当幼儿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我会对幼儿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或者说:“你可不可

16、以把玩具分给我一些?”如举办“生日会”:当某个幼儿有办“生日会”的需求时,我们可以与家长配合把“生日会”办成一个“分享会”。在“生日会”上,蛋糕、饮料、糖果等将成为小朋友共同分享的物品。老师在主持“生日会”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如老师在请大家唱完生日歌、说完祝词之后,就可请“小寿星”简要谈一谈成长中值得分享的故事。然后,请“小寿星”为大家分发生日蛋糕,这是小朋友共同期待的时刻,在这一时刻,大家分享食物,体会着过生日者快乐的心情以及由分享带来的乐趣。 待幼儿体验到分享带来的乐趣后,他便会自觉产生分享的动机,模仿老师做出类似的行为。同伴也可以成为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老师要在班级中发现有分享行为的好典型让其他幼儿学习,或者是老师对有分享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也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陈鹤琴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