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拉松猝死看公众的急救意识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1464835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马拉松猝死看公众的急救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马拉松猝死看公众的急救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马拉松猝死看公众的急救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马拉松猝死看公众的急救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马拉松猝死看公众的急救意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马拉松猝死看公众的急救意识 距胡守礼与刘红斌在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猝死的日子,已经有15天了。今天北京某高校的章老师透露了在遇难现场发生的一些细节,他说:在刘洪斌倒下的头几分钟时间里,当时路边的群众挺多的,没有人上前过问稍后,警察过去摸了摸他的脉,警察的动作不像受过训练。章老师按捺不住了,想去帮帮这孩子,但走到马路中间时就被警察拦住了,刘红斌就这样在地上躺了有1几分钟。有医学专业背景并懂得急救护理的章老师表示,如果抢救及时,刘红斌的年轻生命很有可能被挽救过来。(202X年1月3日中国青年报) 与刘红斌遇难相比更让人不解的是,在胡守礼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刻,除了围观的群众、维护现场秩序的警察等工作人

2、员外,只有老人孤零零地躺在地上,开始时老人的腿还在抽搐。一位电视台的摄像师拍下了老人生命的最后7分钟,在此之前老人在地上躺了多久,除了当时围观的群众和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外已无人能知。最后挺身而出的是一位外国朋友,不过,此时他已经无能为力。 两位遇难者一个倒地十多分钟,一个倒地不知道有多久后才得到救助,如果施救及时的话,二人都还是有生还的可能的。这里排除人心冷漠、有关机构施救不力等因素外,我觉得造成这样的悲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公从普遍的急救常识与急救意识的缺乏。 如果人人都能掌握一些现场急救的基本常识,当意外事件发生后,学会自救和救助他人,很多悲剧也就可以避免,这样一来,许多不幸的结局都将

3、会改写。据今年的人民日报报道,202年全国非正常死亡人数为4万余人,其中工伤死亡人数达3万多人,平均每天近百人,初步形成了建国以来第5次事故高发期。然而,因急救知识的缺乏,许多时候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无辜的生命在痛苦地挣扎、离去在我国,87的心梗发病是在医院以外,但25的病人都因第一目击者不懂急救措施而死亡。 我国的红十字会机构已经认识到普及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因不少人的急救意识淡漠,在普及急救常识时却进展缓慢。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一些特殊的行业如煤矿、电力、建筑、冶金等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急救知识培训,但当红十字会要求他们培训时,大部分单位却以没有时间、没有钱为由予以拒绝。有时,个别单位为了

4、应付差事,随便请一些所谓的医生讲解急救知识,并从职工缴纳的培训费中捞好处,导致人们对急救培训的热情不高。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公众的急救培训。日本每年都要举行抗震活动,教市民如何防身、如何脱险;德国设立了全民救护日,那一天全国国民都要接受急救知识的复训;在美国,每个人一年中都要参加几次相应急救活动。在这些国家,急救知识普及率高达。有的外国公司甚至规定,求职人员必须持有急救员合格证,才有资格应聘。据悉,199年,日本神户发生76级地震时,32万人无家可归,但只死伤了5000多人,这与日本人从小注重培养急救能力不,就会给更多的生命以机会 22X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参赛者猝死者的生命已经远去,也终将被人们所淡忘,但这个悲剧留给后人的教训却不能随着逝者而逝去,今天我们只有正视公众在急救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明天才能避免相同的悲剧再度发生。这也告诫我们,让更多的人掌握急救常识,提高急救意识,才能给更多的生命以机会。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