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三篇】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146293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三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三篇】【篇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识读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找出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具体地理位置知道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够称霸,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卧薪尝胆等故事,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为实现理想不畏困难的恒心毅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难点

2、:本课时间跨度大,人物多,头绪杂,学生不易掌握。【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导入】课程导入【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多媒体播放)来学习第七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2、【讲授】教学过程西周末年,昏聩的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上演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最终付出了身死国破的沉重代价,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分成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出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和名称的含义。(学生找出并回答)同学们请注意,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瓦解的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形成的时期。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幕:说周王衰落看纷争四起看多媒体出示的图片,从图

3、片中我们看到东周时期,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权势,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实力大大下降,到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地位就更可怜。(一是周天子势力衰落,诸侯势力变得强大。二是为了争夺土地、财产、人口和权力。实质,就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受的政治、经济特权。下面我们来看第二幕:观春秋烽火看霸主雄风。春秋时期先后出现了五位霸主,他们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关于春秋五霸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你们知道吗?(学生回答)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并结合老师的提示来分析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的原因。学生分析并作答,教师总结。战国初期,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个国家,它们与原来的齐、楚、秦、

4、燕并称为战国七雄。知道各国的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上中下。介绍战国七雄的实力变化特别是秦国,由学生扮演角色分析问题。进而导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等。那么,合纵连横政策的结果如何呢?请同学们根据材料进行分析,教师进行指导。得出结论:合纵失败,秦国壮大,为后来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篇二】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了解都江堰构造和作用,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历史人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价

5、值观: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改革是时代的需要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学会应该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教学重难点】1、铁农具的广泛使用,都江堰的修建。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3、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展示改革开放深圳的变化得出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讲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人们都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石制工具、磨制骨工具和铜制工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到了春秋中期,我国出现了铁制农具,战国时期,我国的

6、铁制农具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我国进入了铁器时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自主预习】利用材料引入知识(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内容,了解战国时期铁矿山的分布,和战国时期冶铁中心。展示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图片,和战国时期铁农具分布图,指出铁农具的出现是我生产工具的重大的变革。因此,铁农具的经广泛使用就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由于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就使得深耕细作成为可能。此外,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使用牛耕,到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出现了用两头牛牵引的耕作方式。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它促进了耕作方法的改进,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

7、耕作效率。而铁器牛耕的普遍推广,更为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二)的都江堰师出示李冰的幻灯片及民言提出问题: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教师以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为蓝图,讲解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呢?它是怎样起到防洪、灌溉作用的?并了解李冰的贡献及人们对他的纪念。(三)商鞅变法师先介绍变法背景(多媒体图表展示),再介绍商鞅生平,讲述立木为信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商鞅取信于民的一个前奏曲,商鞅驳斥旧势力,倡导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最后小结: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

8、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从此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合作探究】1、商鞅变法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我们该如何评价商鞅变法,它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可借鉴之处?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篇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一、教材分析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该课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题材,也是学生借古看今,深切认识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华民族重要战略的好课例。二、学生分析前面已经学习了动荡的春秋时期,

9、学生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形势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知道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四起。但是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历史知识欠缺,对于史料的分析能力不强,无法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过程与方法:识读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学生唯物主义史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进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通过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0、重点:商鞅变法难点:理解战国时期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逐渐完成了社会转型五、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图片或影视资源。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收集资料。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问题情境一个奴隶主的烦恼: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让我开垦的私田增多,我成了一个大地主,但是,我的私田都是非法的,我是吃不好,睡不好,时刻担心土地变没了,这可怎么办?教师指出奴隶主的烦恼仅仅是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一个缩影,让学生快速把握本课的主线-社会变化。(二)师生互动环节一:看七雄并立,评战国风云1.对比春秋战国形势图,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以

11、下问题(1)从春秋到战国,诸侯国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2)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在哪里?(3)战国时期主要战役有哪些?你能说说这些战役的相关故事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关键词诸侯国形式、变化、战国七雄、地理位置去读图和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找出史料与问题的相关点,由问思答。2.材料解析: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唐朝?胡曾咏史诗?流沙(1)结合相关知识分析这时期的战争有哪些特点?(2)当时的人们对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设计意图】面对文言文材料首先从让学生整体上感知材料的意思,从材料七雄引导学生从战国战争的角度去解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使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从而珍爱和平。环节二:求富国

12、强兵,行商鞅之法1.再次结合问题情景一个奴隶主的烦恼,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教师可以结合结构示意图进一步讲解。【设计意图】利用问题情景可以使历史变的鲜活,而结构示意图,让知识化繁为简,使学生易于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2.让学生朗读教材中商鞅变法的内容,整体感知商鞅变法,教师深度解析变法内容的巨大影响。【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够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但是影响理解难度较大,教师深度解析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逐渐完成了社会转型,确立了新的制度,突破教学难点。3.小组交流: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4.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

13、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5.商鞅变法给我们什么启示?【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解评价变法成败的标准,让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环节三:除岷江水患,叹李冰之智1.结合视频让学生掌握都江堰的概况。【设计意图】视频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构成及作用,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积极意义。2.结合图片进一步了解都江堰现今社会价值。【设计意图】认识和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三)随堂练习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hui)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2.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4、?3.商鞅变法给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方法指导:1.引导学生把握好史料的人物商君,时间战国,相应措施法令,具体做法公平无私、赏罚分明,进而去解决相关问题,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是文言文材料就产生恐惧心理,从而掌握一定的分析史料的方法。2.教师提示学生制约变法的成功与否的因素,这样学生就能分析的全面。3.依据问题限定词经济发展启示,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是商鞅变法的作用给国家发展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八、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1.做到了知识前后联系,按社会变化这一条主线贯穿始终。2.对商鞅变法等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时候,教给了学生客观的历史的评价标准。3.能够结合相应试题去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二)不足之处:1.对于一些历史专业术语解释不到位,如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等。2.对于历史知识的拓展还不够,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可以联系到典故:立木为信。(三)改进措施:1.结合教材内容,制定出具体的预习提纲,分成具体小组,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准备好相关资料。2.在授课过程中尽量补充相关史料,比如补充商鞅变法变法措施的相关史实,通过了解原始史料降低学生理解商鞅变法影响的难度。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