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油机械的发展.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1462018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粮油机械的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粮油机械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粮油机械的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粮油机械的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粮油机械的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粮油机械的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粮油机械的发展.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我国粮油机械的发展为了回顾我国粮油机械工业的发展历史,最近我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并从谢健、张元培等权威人士那里了解了一些我国粮食加工机械的发展历史。通过这些活动,使我得出这样一种认识:我国粮油加工业的发展给粮油机械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粮油机械工业的进步又促进了粮油加工业的大发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回顾历史还使我们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我国的粮油机械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进口到出口的过程,才造就了今天这样一个繁荣、先进的局面。一、我国粮油机械工业的兴起粮油机械工业是粮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粮油机械工业包括米、面、油、饲料加工设备的制

2、造;粮油仓储、运输设备的制造;粮油食品深加工以及包装、计量、销售设备;粮油检测化验仪器设备。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粮油工业大多以简单而原始的作坊为主。除上海、天津、北京、广州、武汉、沈阳等几个大城市外,绝大多数地区都是用土磨、土碾和土榨加工粮油,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操作笨重,生产环境差,经济技术指标低下的状况可想而知。有一定规模,像样的加工企业屈指可数,而且这些企业的生产设备大多是从国外进口,更为严重的是,全国没有一家专门生产粮油机械设备的制造厂,这与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和农业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随着我们国民经济的恢复,尤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的粮油加工产量增加迅猛,而为数众多的粮油加工企

3、业设备陈旧,年久失修,无力承担这样的任务,急需进行更新改造。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当时的粮食部决定建立粮油机械厂,实行专业生产,并随即于1958夏天在青岛市首次召开了粮油机械工作会议,制定了粮食部门发展粮油机械规划,这次会议拉开了全国兴建粮油机械工业的序幕。当年十月,即在北京东郊面粉厂机修车间的基础上,建立了北京粮食机械厂;次年三月经国务院批准,又将无锡市重工业部门所属的机械制造厂和化工部门所属的橡胶滚筒厂移交给粮食部,合并成立了部属的无锡粮食机械厂,同时批准上海市粮油机械制造厂划归粮食部直属管理;1964年又在郑州钢板油库建设工程队的基础上,扩建为粮食部郑州粮食机械厂。至此,初步形成了粮食部

4、门自己的粮油机械制造的骨干力量。1965年,在全国各行各业开展备战备荒的背景下,有计划地对沿海大城市骨干企业实施内迁计划。粮食部门先后将北京粮机厂与生产榨油机械产品的天津市同义和机械厂合并迁往山西省长治市,将上海粮机厂迁往湖北省安陆县,将无锡粮机厂的砻谷胶辊车间迁往湖南省常德市;与此同时将地处西部地区的四川绵阳粮机厂和甘肃永登粮机厂收归粮食部扩建为直属企业。最终形成了无锡、安陆、长治、常德、郑州、绵阳、永登等七个粮食部直属粮机厂。使米、面、油加工和仓储运输机械设备达到了的配套成龙,批量生产的水平。在粮食部建立直属粮机制造企业的影响下,为适应各地粮油工业的发展,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兴建了一批由省

5、市、自治区粮食厅(局)、直接管理的粮油机械制造厂;一些条件较好、粮油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县级粮食部门也建设了一批粮油机械厂;不少大中型粮油加工厂内设置机修车间,实行修造结合,致使我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就拥有了相当规模的粮油机械制造能力。为支持和促进粮油机械工业的健康、协调发展,原粮食部粮油工业局通过计划安排,进行宏观指导。将粮油机械的产品分为部管、省管和厂管三类,以国内粮食部门为主要销售对象,按照需要逐级平衡。其中七个直属粮食机械的生产计划纳入全国计划,承担着制造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不适于分散生产的产品,根据当年的基本建设计划和设备更新的需要,实行全国统一分配;省管产品,除了为本省粮油工业发

6、展生产提供产品外,部分产品也要纳入全国分配;一些地、县粮油机械厂制造的产品和厂管粮油机械产品,大多属于生产工艺中的附属、简易、少量的产品。主要根据当地和本省需要生产,一般不作全国统一分配。但不论哪种产品的年度生产计划,都要纳入全国计划,按照“以需定产、择优安排、定点生产、联合成套”的原则进行综合平衡,并组织原材料物资供应。与此同时,在安排年度生产计划时,每年都要组织粮机产品的产需双方签订供销合同,以防止盲目生产,保证各地粮油工业的发展需要。经过二十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的粮油机械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资料表明,到1985年,全国独立核算的粮油机械制造厂达233家,粮油机械工业总产值3.813

7、9亿元;固定资产总值3.4323亿元;粮油机械产品产量合计为9.8万吨,砻谷胶辊27.59万只。我国粮油机械工业的兴起,为新建、扩建和改造粮油工业企业提供了装备,初步满足了粮油工业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土磨、土碾和土榨式粮油加工作坊被彻底淘汰,也结束了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粮油加工工业的机械化和生产工艺的连续化。在全国范围内,粮油工业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若干年来给人们印象中的粮食加工工人所谓“绳捆孛绑”“进去十八,出来八十”的尴尬局面,以及在云贵高原流传的“冷吊酒,热榨油,女儿莫进打油楼”的谚语,都成了历史的笑谈。全国成品粮油的加工从数量上到质量上都满足了当时的市场供应,保证了军需民食,

8、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到1985年,全国成品粮食产量达到5000多万吨,其中大米2265多万吨、面粉2525多万吨、杂粮225多万吨以及植物油250多万吨。粮油工业总产值达243多亿元,在中国食品工业中居首位。粮油机械工业的发展,也创造了粮油工业出口援外的辉煌。以小型砻谷机,碾米机和200型榨油机为代表的产品,每年出口达数千台之多,合计创汇2600多万美元。其中“东方红”牌粮机和“双狮”牌砻谷胶辊成为东南亚市场上的畅销产品。承担我国政府对第三世界经济援助的粮油加工厂项目达30多个,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如:援助缅甸和阿尔及利亚的碾米厂、援助赞比亚的玉米面厂、

9、援助几内亚的花生油厂、援助罗马尼亚的葵花油厂以及援助马里的碾米附属稻壳发电厂项目等等,这一系列的成绩,都体现了粮油机械工业几代员工辛勤劳动的成果,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二、我国现代粮油工业的发展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我国的粮油机械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为我国粮油及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我国的粮油机械产品在制造质量、单机性能、成套水平、大型和关键设备的研制以及机电一体化程度等方面还相对滞后,粮油工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与国外先进设备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只能满足当时在计划供应条件下成品粮油加工的需要。为适应我国粮油深加工、企业

10、逐步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粮油工业实现现代化,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快粮油机械工业的发展步伐,实现粮油机械工业的现代化。为此,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粮油设备的选型、定型、标准化;“七五”攻关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战略;与此同时国外知名企业在中国合资、独资建设粮油机械厂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粮油机械工业的发展。(一)粮油设备的选型、定型、标准化工作,推动了我国现代化粮油机械工业的发展。从1976年末开始,国家工作的重心逐渐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向转移。在粮油工业行业,针对我国粮油机械设备型号杂乱、规格繁多、通用性差、成套性差、经济技术指标落后等状况,由当时的主管部

11、门商业部按照国家提出的对现有机械设备要进行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以及对选定的设备进行重新设计,淘汰落后设备的总体要求,决定对碾米、制粉和制油设备进行选型、定型、标准化工作。此项工作,在原商业部的统一规划下,由科技司、粮油工业局和商科院三个单位组成米、面、油设备的选型、定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由科技司牵头对上联系,立项申请经费;粮油工业局负责选定型和标准化的方案审定、组织设计、试制、试验和鉴定,协调工作进度等工作;商科院拟订有关标准化的技术方案、参与设计、试验等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分别于1978年下半年至1979年上半年召开了选型、定型、标准化工作会议,确定了碾米、制粉和制油设备的选定型方案

12、,明确了工作分工,落实了设计、制造和生产试验计划。确定了近百种300多台设备作为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工作内容,其中油脂加工选定了清理、剥壳、分离、破碎、轧胚、蒸炒、压榨和浸出成套设备、精炼成套设备等共56种175台。为全面考核单机的技术性能和配套后的整体性能,选定型方案决定将新设备组成两条生产线,即日处理80吨的菜籽、棉籽预榨浸出生产线;和日处理50吨的精炼油生产线。分别安装在湖北武穴油厂和上海油脂二厂进行实际生产条件下的全面考核。整个选定型和标准化工作,从1979年2月西安选定型工作会议开始至1987年7月在上海对油脂二厂精炼油生产线通过技术鉴定为止,标志着碾米、制粉和制油设备的选定型、

13、标准化工作的全部结束,前后经历了八个春秋,包括从一系列的规划开始,到制订方案、设计、审定、试制、安装调试和验收鉴定等,在我国粮油机械制造业发展史上,堪称是一项庞大的里程碑式的系统工程。参加这项工作的有各地粮油工业主管部门的领导、粮油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有关粮油机械制造企业和粮油加工企业中的工程、设计人员成千上万。这项工作的胜利完成,为我国粮油工业和粮油机械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粮油加工设备批量出口和成套对外援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后续开展的粮油加工设备“七五”科技攻关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锻炼的队伍。(二)“七五”攻关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缩短了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14、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我国到二十世纪末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引下,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中与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的食品工业也同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对于食品工业的基础工业粮油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粮油加工产品一贯以“老三样”为主的的局面受到严峻的挑战。精米、精面、精油的需求呈直线上升的趋势。面临我国粮油机械工业制造的设备大多不能满足精深加工的需要,而且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的实际情况,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在原商业部粮油工业局和各省、市、自治区粮食局的共同协作规划下,有计划的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米、面、油加工成套设

15、备。粗略统计,到九十年代中期,全国共引进各类粮油加工成套设备330多套,其中大米加工设备40多套,面粉加工及谷朊粉生产设备200多套,油脂浸出、精炼、低温豆粕生产设备、人造奶油、起酥油生产设备和可可脂生产设备等91套。为了替代进口和节约外汇,自1987年起,在原商业部科技司和粮油工业局的统一规划下,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国产化工作列入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在实施中与粮油设备选定型和标准化工作一样,组织动员了全国粮油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粮油机械制造企业和引进设备的粮油加工企业的力量,按照引进技术国产化的方案,将引进技术中的先进工艺和关键设备纳入“攻关项目”。通过“七五”攻关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

16、实现了部分引进技术设备的国产化。以油脂加工为例,通过“七五”攻关和消化吸收,完成了自清式离心机、脱皂离心机、脱水离心机、阿玛过滤机、真空脱色塔、脱臭塔、液压轧胚机和环型浸出器等新一代油脂专业设备的设计和试制任务,并建成了一条日处理50吨的油脂连续精炼生产线,安装在合肥油厂,经近五年的试运转,各项指标接近和达到引进设备的水平。随着“七五”攻关项目和引进技术设备消化吸收国产化的实现,使我国的粮油工业和粮油机械制造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进一步缩短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工作,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粮油机械工业发展。据原内贸部工业司统计,到1996年,全国独立核算的粮油机械厂有271家,粮油机械产品产量达26.7万吨,其中榨油机械为1.85万吨、磨粉机械为2.85万吨、碾米机械为1.87万吨、食品机械为0.4万吨、通用机械为1.81万吨、饲料机械为0.82万吨、售粮油机械为0.29万吨以及袭谷胶辊36万只,粮油机械工业的产值达20.32亿元(当年价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