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与关系.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1459999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与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与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与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与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与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与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与关系.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与关系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每一科都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都说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但具体到每一科它们的体现是一样的吗?新课标妄图用一种理念把所有的学科都统管起来,这样的做法不是实事求是的,教数学与教语文的目标、方法竟然高度一致,这如何都难以叫人信服,至少得分个文科理科吧?比如语文大力提倡什么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就是不懂什么是语文的表现,语文能力与素养主要不是研究出来的而是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发展来的,所谓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语文学习中也基本上是中看不中用,显得比较热闹,实际上很容易走上形式主义,合作学习的最基本的基础是学生有合

2、作的习惯,合作的习惯需要从小培养,而我们的学生就比较缺乏,这不是一两堂公开课、示范课就可以解决的,许多公开课都以前后四人小组合作形式来体现新理念,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浅薄与虚假。合作探究只能说是许多学习方法中的一种,绝对不是永远对每一学科每一学段最有效的。应该说新课标提出三维目标是有一定价值的,但也容易造成人们认识上的一种模糊。其中表现之一就是导致轻视知识的倾向,课堂上刻意追求情感态度价值观或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而造成知识能力目标的缺失,演胡编的现代版的话剧就以为是走进文学情感空间,扮演历史人物叫感受历史体验古人情怀,谈感受、讲体会、说想象,却不愿认真读几遍书,忽视对文本本身的关注,热衷于

3、搞一些很花哨的东西。在三维中,我们认为最为关键的依然是以前提的双基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在抓好知识与能力目标达成的前提下也关注另外的两维,既达成“教学”的因素也达成“教育”的因素,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也不是独立的贴标签式地而更多是渗透式的体悟式的。认为情态价比较虚不易测量因而忽视的做法肯定也是不对的,我们应当让自己的教学具有教育的元素。对三维目标另外一个模糊的认识就是以为每堂课必须体现出“三维”,比如许多新课改下的新的教学设计开头几乎都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值得商榷的。三维目标的实现固然要从每一堂课做起,但它更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有时

4、可能通过一个章节、单元、模块,时间上可能是一个月、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具体表现侧重也并不一样,试图在每一堂课中都将“三维”实现得尽善尽美是不切实际的,有时应要扯上就会显得很牵强。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有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与发展的整体关怀。而传统的教学过程则过分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创造力的缺失,泯灭了

5、不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导致了“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等现象的产生。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也有人称作“三个维度”。在新课程标准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的重要理论。所谓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知识和技能目标对于知识目标,新旧变化不大,各学科都有各自的知识体系,各节课都有具体的知识目标。新课程标准中对知识目标有一个新的要求,叫做学“有用的知识”。关于能力目标,我们并不陌生,很久以前,重点抓了“双基”教学,后来的教学研究重点始终围绕“发展学生能力”来进行。在新课程标准中,更明确提出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5种基本能力,即:计算

6、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二、方法和过程目标所说的方法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二者是统一在一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在新课标提出之前,我们常把“教法”作为研究重点,较少关心“学法”。新课标中更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要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巴班斯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演变出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前教学过程是“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新知总结新知布置作业”,即课堂教学的五大环节。这一理论在现实教学中仍占有主导地位。我们的教改重点也是围绕这一过程展开的,也取得了一些宝贵经

7、验,但改革的力度还不大,只不过是在各环节上小修小补,使其变得更合理些。对应着这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理解教材,形成概念;巩固教材,形成记忆;运用教材,形成技能技巧。”这一学习理论中,我认为最大的缺点是:把“教材”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当然“教材”作为基本的学习资源固然重要,但也不该忽视其他学习资源。有些学习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理论中要求不单重视教材资源,同时也要重视现代教育媒体,网络媒体,学生等教育资源。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媒体可以进行个别化教育,能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利用“学生”这个学习资源,能更好的

8、开展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语言交际能力。这是新课标中重视这些学习资源的出发点。在新课标的学习中,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得出这样一个教学模式,自认为优于五大教学环节,较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即: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景?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学生间、师生间交流评价信息反馈。这一教学过程比之五大环节有如下一些优点:1、突出学习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学习环境的作用。2、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自主学习。3、突出了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素质地提高。4、突出了信息反馈,有利于学生、教师间思想、情感地沟通。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施

9、新课标前的课堂教学中有思想目标或者说是德育目标。这样说比较笼统、宽泛,在课堂教学中不宜实现。思想包括很多内容,有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把思想目标定的很大,脱离学生实际,不可能实现,显然是不可取的。在新课标中提出了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一目标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它地确立目的是:1、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要有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学习愿望。2、让学生更清楚学习是自己的责任,自己是学习的主人。3、学习的知识是有价值的,对自己终身受益。明确了这一目标,会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克服困难,主动去学,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新课标中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从三个方面说的,但这三个方面不是孤立的三块,三个部分,而是有机的统一在一起的。只不过是为了研究上的方便从三个角度提出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注意这一点。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就是要落实“以发展为本”的理念。“发展为本”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实际上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制定,我们不仅会发现和产生更多问题,但也会通过解决问题逐渐让我们的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