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1459478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绥阳县太白镇中心学校:唐伦波一、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刻不容缓一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目前,我国尚属于“创新落后型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到公元1500年止,世界上最重要的成果共有298项,其中中国占了173项,占58%;正如欧洲创新计分牌EIS2006所指出的那样:“无论是阿根廷和巴西,还是印度和中国,无论在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都难以与任何一个创新较好的欧盟国家相比。看来这些国家的创新体系要有实质性改善。影响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是人才,是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由高科技导致的产业构造、产品构造以及经济构造的重大变革,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次成为举世

2、共识。法国的著名思想家圣西门曾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假设:“假假设法国突然失去了一大批创新人才,比方突然损失了自己的50名优秀的物理学家、50名优秀数学家50名诗人、50名优秀的作家、50名优秀的军事家和民用工程师。法国马上就会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把这段话工工整整地摘抄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并标上“圣西门名言。二教育的现状与培养创新人才要求相悖“促进学生全面开展,着力提高学生效劳国家、效劳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蔼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可见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规划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局部。1、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两强两弱的特点1两强:根

3、底知识强,应试能力强。2两弱: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弱,创新实践能力弱。3结论:我们的弱项正是21世纪人才最需要具备的素质,因此,我们的教育是赢在起点,输在终点。2、用整齐划一的教学容和固定的模式来培养循规蹈矩、听话顺从的乖孩子。案例:一位教师教长度单位时,他问学生,世界上最高的山有多高.学生答复五花八门,有学生说8800多米,有的说是8848米、也有的说是大约9000米,教师说,通通都不是,世界上最高的山是珠穆朗玛峰,高8848.13米教师一脸的俨然、肃然,学生一脸的茫然、木然。这样的教学、这样的提问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化、引导着学生的语言也逐渐向这单一的方向开展。事实证明:这就是总想牵着学生的鼻子

4、走,把学生的思路纳入教师既定的框框轨道,削学生的足,适应教师的履。3、小学生对我们教师普遍怀有盲目崇拜心理,教师是小学生心目中的“神,在学生眼里,教师是知识与智慧的化身,教师的话是不容疑心和违背的。这种盲目迷信的心理,使学生习惯于做“忠实的听众,抑制了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抹煞了孩子充满很多奇思妙想的创造力。例:在一节数学课中,我对学生说:“我们一起来做个有趣的题目,同学们一定要畅所欲言,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见解告诉大家。好不好.“好!全班学生齐声答复。师:“一片浩瀚的海洋上航行着一艘轮船,轮船上装了20头猪和50只羊,请问,船长今年几岁了.生:“70岁学生觉得来不及举手了,就放开噪门喊。师:“是

5、70岁吗.生:“30岁稍微顿了一下,有几个学生稀稀拉拉地说,后来队伍越来越壮大。师:“举手答复吧,说说你们的理由。生1:“20+5070岁生2:“不对,70岁的船长岁太老了,应该是50-2030岁生3:“对,70岁早退休了。生4:“对,70岁太老了,会晕船。生5:“30岁太年轻了吧!70岁的船长有经历,开得稳。师:“还有别的想法吗.生6:“我认为是71岁,20加50再加1个船长应该是71岁。生7:“31岁,50-20+131岁。师:“还有不同意见吗.生:在下面小声的议论,没有提出第5种方案,而目光里那刚开场的一丝迷茫不见了,变得坚决。师:“好,下面教师作一个统计全班43人。同意70岁的举手4人

6、、9.1%,同意30岁的举手20人、45.5%,同意71岁的举手1人、2.3%,同意31岁的举手18人、40.9%。据统计,全班43名学生没有对我出的题目产生疑心,只是对这四个答案各持己见,又没有充分的理由说服对手,使自己的理论站稳脚跟。事实证明教师被小学生奉为权威,他们唯教师的言语为圣旨,回家总会对家人说教师怎么讲,怎么讲。在学习上他们当中不少人会认为教师不会有过失。学生创新的意识、胆识被传统教育思想束缚住了,使学生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不想标新立异,即使偶有另辟蹊径的“非分举动往往也会在初尝失败的苦涩后就心灰意冷。二、创新实践能力的思想涵一对创新含义的理解1、创新实践的定义创新就是主体综合

7、各方面的知识信息,通过对客体的自控和调节活动,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有个人或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过程。2、创新实践是对思维定势的一种超越与突破定势思维就是一种被习惯束缚的思维,习惯成自然。案例一:有一位女教师画了一个圆问学生,问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才底气缺乏的答复:“可能是零。又有一天,这位教师画了同样的一个圆问幼儿园的小朋友:“这是什么.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这是太阳、这是铁环这是烧饼、是足球、是鸡蛋、是布娃娃脸上的小酒窝、是西瓜、是教师的大眼睛女教师听了目瞪口呆。案例二:一位小朋友把切完苹果的新发现告诉家长说:“把苹果切成两半后,它的核是五星状的,家长板起脸孔吼了起来:“胡说,苹果的核怎么

8、会是五星的.当小朋友把切开的半块苹果递到家长手里时,家长傻眼了,原来孩子不是纵向切,而是把苹果拦腰切了两半。对孩子上述的提问你会有什么感想.事实证明:定势思维就是一种被习惯束缚的思维,习惯成自然,?伊索寓言?里讲:有一只猫,虽然可以变成一个女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餐桌旁,但当一只老鼠出现的时候,它又情不自禁地扑上去了。这就是习惯。3、创新并不等于无原则的标新立异创新虽然超常,但不反常;虽然奇特,但不荒唐,它是求异而不是求谬,是创新而不是复旧。千万不要把创新弄成无原则的标新立异。二对创新实践能力的理解1、创新实践能力首先指创新意识所谓创新意识,是指创新的一种心欲望和要求,它是一个独立个体。瞄准一个具

9、体目标,着手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根本规律的意识。它包含问题意识、审美意识、批批判意识等。2、创新实践能力更指创新思维能力思维的含义:思维是指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响。创新思维的含义: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的思维。三、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一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开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联系学生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1、创设故事情境,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10、数学情境创设必须要有吸引力,不只在于形式的新颖,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兴趣,要深化为在的开展需要,即学生对数学学习本身产生兴趣。案例1 ?统计?、有位教师在教学?统计?一课时,他创设了拯救白雪公主的情境。我问学生,你们知道白雪公主吗.美丽得意的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一起在大森林里快乐地生活着,可是有一天,可恶的巫婆却把白雪公主关进了一座神秘的城堡,你们想和小矮人一起去救白雪公主吗.孩子们说“想。这里有3座城堡课件出示城堡、城堡、城堡,你们猜,白雪公主被关在哪座城堡中呢.然后播放动画,引导孩子们对图形进展统计。整堂课以故事情境贯穿,在吸引学生的同时,不断引发学生的想象和思考。案例2:在“

11、复习10以的加减法时,我利用故事的形式出了一道题:今天是小花猫的生日,好朋友来给他过生日,小兔子来了,送给小花猫6个苹果,小猴也赶来了,他从果园里摘了4桃给她。小鸡也赶来了,但她什么也没送,还偷吃了2个苹果,小花猫不快乐了,请小朋友们算算看,小花猫共收了多少个水果.最后还有几个苹果.学生们听完了这个栩栩如生的故事,学习积极性可高了,很快他们就列出了算式:6+410,6-24,我又鼓励学生用书上的图片编故事,学习算术,学生们学得兴高采烈,主动积极。学生兴趣盎然地步入了新课。2、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探究的空间思维始于疑问和好奇,而疑问和好奇,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教师善于激疑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

12、思维。因此,教师要在教材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认知矛盾,产生问题,使学生进入“心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这样学生的探究意识就会孕育而生。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旦,笔者创设了分桃子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把6、7、8、9、10、11个桃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可以怎么分?学生在操作后产生了疑问:有时正好分完,有时还有剩余。这时,我适时地加以总结:“像平均分后有多余的情况,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有余数除法的性质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得到了充分的提醒,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乘法分配率时,一位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问题去激发思维

13、的火花。例:一群猴子在山上玩,无意发现了一棵大树上挂着一个奇特的仙桃,令他们垂帘欲滴,抢着上树摘。正好猴王走过来,看见他们,就一声令下:“不准摘!谁想摘,必须先过我猴王关!猴王便出了两道计算题2625+2514=.2526+14=.考他们。结果,有个伶俐的小猴子抢先答出两道题的答案都是1000,猴王听后,很快乐,亲自摘下桃子给猴子。其他猴子都很奇怪:“这两题的算式不同,结果怎会一样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而不能,教师趁势而入,因势利导、展示课题。这样就到达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将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这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下学生们都积极的投入到学

14、习中。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二实施开放性课堂,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载体。首先,要鼓励学生求同辩异。“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勇于向教科书和现成的结论、答案发问;向同学、向教师、向权威挑战;大胆质疑问难、大胆创新;积极去探究。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白,积极为学生提供学习讲座的时机,努力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并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打破“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言别人所未言,别人所未做的事;把“求同与“求异统一起来,辩证地对待“同与“异,在比较中发

15、现新问题、新情况,产生新观点,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开展。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常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时机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教室四周贴满了同学们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着、品味着、评论着。我满腔热情地去赞扬同学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竭力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鼓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其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是从到未知的过度形式、转换器、桥梁和中介。问题的意义还在于,在实际认识过程中,问题的支配性直接表达在为认知主体提供方法上的指导。把握住问题与问题解决的相关性,便可得到如何找到线索,如何进展研究的启示。从根本上说,不是方法决定问题,而是问题决定方法。方法的掌握不能在问题之外,只能在问题之中。在教学“除法的认识这一节课时,我以讲故事,放视频的形式创设教学情境,猴妈妈要把 8 个大桃子分给它的两个孩子,请大家想一想,它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 法?学生在已有知识的根底上,边分边说,最后归纳以下四种:1 和 7,2 和 6,3 和 5,4 和 4,我又启发大家,哪种分法最公平呢?为什么?学生结合图画,清楚地看出了 4 和 4 这种分法最公平,因为这样分,两只小猴得到的同样多。则怎么分才能使每份 分得同样多呢?屏幕上留下一个大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