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协调综合训练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上传人:1518****093 文档编号:561459176 上传时间:2024-06-29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3.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协调综合训练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协调综合训练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协调综合训练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协调综合训练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协调综合训练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协调综合训练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协调综合训练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一、选择题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下图示意世界汽车产业四次大转移。据此完成12题。1.该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地域辽阔B.劳动力资源丰富C.美国出现逆城市化D.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D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2.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原因是()A.我国地形、气候条件适宜B.科技发展迅速

2、,潜在市场广大C.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高D.发达的经济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B解析第1题,世界汽车产业第一次转移是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的东北部有丰富的资源且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产业创造了条件。第2题,世界许多著名汽车生产公司纷纷落户中国建立生产线,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迅速;我国人口多,潜在市场广大。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下图示意以劳动力、资本、技术、能源作为研究指标总结的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理论。河南省依据相关理论和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

3、明确了河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方向。据此完成34题。3.图中甲、乙、丙、丁指标分别为()A.技术、资本、劳动力、能源B.资本、技术、能源、劳动力C.资本、能源、劳动力、技术D.技术、资本、能源、劳动力A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4.河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应为()A.发挥人才、关键技术、资本等领域的优势,推进本省企业与国际制造业的合作B.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级行政区为重点,深化区际制造业合作C.以京津地区为优先,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合作重点,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D.持续

4、深化与珠江三角洲、京津、东北工业区等地区的产业转移合作C解析第3题,依据图示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理论,结合所学知识,甲指标在东部产业集中且没有转移,说明是只有东部具有的区位优势条件,可知为技术。乙指标东部优于中部,且没有向西部转移,可知为资本。丙指标优势集中在东、中部,所以应该是劳动力。丁指标产业在东部较少,在中、西部集中,结合选项可知为能源。第4题,河南省在人才、关键技术、资本等领域优势较弱;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级行政区经济、技术水平较低,不利于深化区际制造业合作;河南省距珠江三角洲、东北工业区等地区较远,不便于进行产业转移合作;河南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可利用其劳动力优势,承接来自京津地区和

5、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2020天津卷)20世纪80年代,M镇的服装企业迁至省级行政中心W市进行生产经营。近年来,这些企业又陆续迁回M镇,劳动力也随之迁移流动。企业和劳动力的回流过程及原因如下图所示。读图文材料,完成56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6、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5.关于该镇企业和劳动力回流原因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劳动力的主动回流B.M镇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第二波回流带动了劳动力主动回流C.M镇提供优惠的就业和投资政策,促成了企业的第一波回流D.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更多劳动力被动回流6.导致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后又迁回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A.技术和环保B.交通和劳动力C.市场和政策D.动力和原材料BC解析第5题,由企业和劳动力的回流过程及原因示意图可知,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企业回流,劳动力随企业被动迁移,并非主动回流,A错误;M镇承接了产

7、业转移,受政策吸引,企业开始第二波回流,当第二波企业回流到M镇时,第一波回流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产条件等带动劳动力主动回流,B正确;由图可知,第一波企业回流是因为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C错误;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更多劳动力会主动回流,D错误。第6题,服装企业一般属于劳动力指向型企业,但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看中的是W市的市场条件,其间伴随劳动力进入W市;随着经济发展,W市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上W市产业转移、M镇的政策吸引,导致服装企业迁回M镇,因此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市场和政策。C正确。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8、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南水北调东线穿黄河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打通东线穿黄河隧洞,并连接东平湖和鲁北输水干线,实现调引长江水至鲁北地区,同时具备向河北省东部、天津市应急供水的条件。读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完成78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7.关于a、b两地段其周围所在大地形区的叙

9、述,错误的是()A.a地区年降水量较大,但该地区仍然缺水B.b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较发达,缺水较严重C.a地区以南的大地形区发展农业应因地制宜,以立体农业为主D.b地区以西的大地形区以鱼塘台田方式治理低洼地8.关于利用隧洞在黄河河床下输水的叙述,正确的是()黄河该河段含沙量大,大量泥沙易淤塞河道,宜采用河床下输水北上江水经隧洞在黄河河床下自流通过,无须提水跨越黄河有利于降低东线工程的运营成本对技术要求较低,施工难度小A.B.C.D.DB解析第7题,a地区在江苏省南部,由于工业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导致水质性缺水,加之长江流域冬季降水量少,还存在季节性缺水的情况;b地区是南水北调调入区,

10、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a地区以南为南方低山丘陵,应发展立体农业;b地区以西的大地形区为黄土高原,应以水土流失的治理为重点。第8题,南水北调东线自扬州至黄河段需要逐级提水,自黄河至天津段可自流;黄河下游河段为“地上河”,大量泥沙易淤塞河道,东线穿黄河隧洞可使北上江水经隧洞在黄河河床下自流通过,建设隧洞使施工投资较大,建成后自流使供水的运营成本降低;穿黄隧洞在河床下建设,对技术要求较高,施工难度较大。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西起江西吉安,东至福建福州,线路全长817千米,设计输气量150亿立方米。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9.建设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B.节省输入地能源消费资金C.发展输入地天然气工业D.缓解输入地能源紧缺的状况D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10.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给福建省带来的有利影响有()有利

12、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有利于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煤炭工业的发展A.B.C.D.C解析第9题,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将中亚天然气和新疆煤制天然气输往沿线中西部、长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有效缓解输入地能源紧缺的状况。第10题,相对于煤炭而言,天然气污染小,因此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西气东输有利于促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13、3 24 25 26 27下图为皖电东送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安徽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有利地理条件有()煤炭丰富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市场距离近A.B.C.D.12.皖电东送工程对输入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能源结构趋向单一B.改善大气环境质量C.加剧用水供需矛盾D.三大产业均衡发展DB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皖电东送工程的起点是安徽淮南,而该地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煤炭产地;皖电东送工程向上海、浙江等地输电,市场距离近。第12题,皖电东送

14、工程是通过坑口电站的建设,将安徽淮南煤矿基地的煤炭资源转换成电力资源进行输出,有利于改善上海、浙江等地的环境状况,调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河段的冲淤量是输入沙量和输出沙量的差值。某学者以宁夏黄河下河沿至石嘴山河段为研究对象,定量研究了近几十年来黄河宁夏河段不同时期、不同河段的河道冲淤情况及变化趋势。下面图甲为该学者研究区域位置图,图乙为黄河干流宁夏段年均冲淤量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315题。图甲 1 2 3

15、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图乙13.黄河干流宁夏段冲淤量达到最大的时间大致在()A.1951年B.1985年C.2005年D.2011年14.19691985年黄河干流宁夏段()A.整个河段为冲刷状态B.青石河段由淤积变为微冲C.青石河段沉积作用增强D.下青河段侵蚀作用增强CB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15.19862005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冲淤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河沙采

16、集量增加B.水利枢纽建设C.上游植树造林D.河流补给减少B解析第13题,读图乙,全河段19511968年、19691985年冲淤量是正值,代表累计冲淤量是增加的,19862005年全河段年均冲淤量接近零增长,20062011年全河段年均冲淤量是负增长,因此黄河干流宁夏段累计冲淤量达到最大的时间大致在2005年。第14题,据图乙分析,19691985年全河段的年均冲淤量约为0.13亿吨,说明输入沙量大于输出沙量,整个河段为淤积状态;青石河段19511968年年均冲淤量约为0.13亿吨,输入沙量大于输出沙量,为淤积状态,19691985年的年均冲淤量约为-0.10亿吨,表示青石河段此时段为冲刷状态,因此19691985年年均黄河干流宁夏段青石河段由淤积变为微冲,沉积作用减弱;下青河段19511968年年均冲淤量约为0.06亿吨,19691985年的年均冲淤量约为0.22亿吨,表示下青河段此时段沉积作用增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第15题,下河沿石嘴山河段依次有沙坡头水利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