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亭侯考辨》.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1459076 上传时间:2024-03-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寿亭侯考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汉寿亭侯考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汉寿亭侯考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汉寿亭侯考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汉寿亭侯考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寿亭侯考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寿亭侯考辨》.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寿亭侯考辨刘斐复旦大学中文系【摘要】关于“汉寿亭侯”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汉寿”为地名说;另一种是“汉”为朝代名说。我们对“汉”为朝代名说的依据一一辩驳后,认可“汉寿”为地名说。关于“汉寿”位处何地,大致有三种观点:其一为“武陵说”。二为“蜀地说”。其三为“两地说”。而我们经过考证后提出第四种观点“两地皆非说”,因为据汉制,亭侯之号不得袭用县名,而武陵之汉寿与蜀地之汉寿皆为县名,故两地皆非,汉寿当为“亭名”,即“亭名说”。【关键词】汉寿亭侯 武陵说 葭萌说 两地说 亭名说据三国志卷三十六关羽传三國志卷三十六蜀書六關羽傳,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2006年9月,頁560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2、),曹操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关于“汉寿亭侯”是汉之寿亭侯还是汉寿之亭侯,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汉寿亭侯”的“汉”是表朝代名,“寿亭侯”为其爵位封号,即“汉” 为朝代名说。另一种观点,认为 “汉寿亭侯”的“汉寿”是地名,“亭侯”是爵名,即“汉寿”为地名说。一、“汉”字为朝代名说弘治本大明会典明會典初成於弘治年間,是爲弘治本。後萬曆年間重修,是爲萬曆本。萬曆重修本大明會典卷九十三禮部五十一在“漢前將軍漢壽亭侯關公廟”一句下注曰:“舊稱漢壽,嘉靖十年始正今名。”可見弘治本曾誤稱關羽爲壽亭侯。揚州,廣陵書社影印,2007年1月,頁1463。又,該史實旁見於趙翼陔餘叢考卷三十五漢壽亭侯:“大

3、明會典亦止稱壽亭侯嘉靖十年太常卿黃芳奏改稱漢前將軍漢壽亭侯”。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63年4月,頁759和清人宋牧仲筠廊偶笔宋牧仲筠廊偶筆:“大內有壽亭侯印一方,有鈕連環四,刻壽亭侯印,朱文四字。”四庫存目叢書本,114冊,頁708均持此观点,筠廊偶笔还说“大内有寿亭侯印一方”。张舜徽主编的三国志辞典也设有“寿亭侯”这一词条張舜徽主編三國志辭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4月,頁558。李梦生先生据元人王寔东吴小稿中寿亭侯印铭并序记载役工得“寿亭侯”印而认为“关羽所封为寿亭侯无疑”李夢生關於“漢壽亭侯”,刊錢伯城主編中華文化論叢第五十七輯,頁34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

4、版。持此观点者之依据,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历史上曾发现“寿亭侯”印“寿亭侯”印的发现可以说是支撑“汉”字为朝代名说的最有力的证据。(1)洪迈在容斋四笔卷八洪邁容齋隨筆四筆卷八,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2005年11月,頁724-725载曾先后四次发现“寿亭侯印”:其一,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 1162年间),洞庭渔者得“寿亭侯印”且藏于荆门玉泉关将军庙中;其二,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复州宝相院伐木于土中得 “汉建安二十年寿亭侯印”;其三,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邵州守黄沃叔启于郡人张氏处购得“汉建安二十年寿亭侯印”;其四,时人王仲言藏有“寿亭侯印”。洪迈在文中认为

5、这四枚印“皆非真汉物”,并提出几点理由:其一,“汉寿乃亭名,不应去汉字”;其二,(此印)“其大比它汉印几倍之”;其三, “侯印一而已,安得有四?”;其四,“云长以四年受封(按,当为建安五年受封),当即刻印,不应在二十年”。此外,清人张镇在古印考辨解梁關帝志卷二古印考辨,載關帝文獻彙編冊二,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影印,1995年,頁748-749中也从六个方面指出洞庭湖所出印为伪:其一,关羽败于临沮,即使丢了印佩,也“无缘远没洞庭”;其二,汉印其文当为篆书,今印字体“不甚与缪篆合”;其三,据后汉书舆服志诸侯印为龟纽,今印非龟纽;其四,汉制“纽间初不着环”,而“今环在鼻上且连施吾环”;其五,关于以

6、汉寿封,而今印“止寿亭字”;其六,汉印印文皆为章,今印“非章而为印。”关于宋高宗绍兴年间得“寿亭侯印”的史实,宋人陈杰 宋人陳杰曾作詩曩從玉泉道人見壽亭侯印大可方二寸倂解池龍骨一枚云侯所下討者今從玄潭道人見旌旗令劍長不過五六寸云令留以鎮小妖者皆微物遠不可考道人請予賦劍因倂及印以起興焉,其詩名甚長,然據詩名亦知陳杰認爲所謂該印“遠不可考”,即也懷疑該印的真實性。又,據其詩“玉泉寺中三鈕銅,十年解池討業龍”一句,可知此印正是洪氏隨筆所記紹興年間所得之印(洪氏隨筆曰紹興間所得印藏於玉泉關將軍廟中)。見全宋詩卷三四五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7月,頁41101也在诗中记叙曾见此印,但他认为“

7、远不可考”。此外,赵彦卫在云麓漫钞卷五趙彥衛雲麓漫抄卷五,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996年8月,頁89也有记载,绍兴初,潭州人得“寿亭侯印”于水中。但他指出“篆不古,非汉魏间字体”。即赵指出这枚印不可能是关羽的。不过,赵在这里提出一种折中的看法“或云:晋宋以下,别有封寿亭侯者,亦未可知”。(2)元丙戊年间(公元1346年)曾发现“寿亭侯印”元人王寔在东吴小稿寿亭侯印铭并序中记载丙戊年间(即元顺帝至正6年,公元1346年)役工得“寿亭侯印”,李梦生先生据此在关于“汉寿亭侯”一文中认为“关羽所封为寿亭侯无疑”。我们仔细考查东吴小稿中对该枚寿亭侯印的描写“(该寿亭侯印)铜色水泽莹洁,朱斑杂点,螭虎旋

8、绾其中, 铁环实贯于上, 若行军备带之物李夢生關於“漢壽亭侯”,刊錢伯城主編中華文化論叢第五十七輯,頁34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版”,则可知该印绝非关羽之印,因为据后汉书舆服志王先謙後漢書集解志三十輿服下“乘輿黃赤綬,四采,黃赤縹紺,淳黃圭,長二丈九尺九寸,五百首”一句下注“漢書儀曰璽皆白玉,螭虎紐”。“諸侯王赤綬”一句下注“徐廣曰太子及諸侯王印龜紐”。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84年2月,頁1357天子印(玺)方为螭虎纽,诸侯王印为龟纽,而现在该印却“螭虎旋绾其中”显然与汉制不符。由以上论证可知,先后出土的“寿亭侯印”皆非关羽之印。(3)所谓“汉寿亭侯印”与宣称发现所谓“寿亭

9、侯印”不同的是,有人宣称发现了“汉寿亭侯印”。明代黄希声记载(明)宏治三年(公元1490年)十月十八日扬州淘河获“汉寿亭侯之印”,但他指出“然印亦朱文迭篆实明制非汉物關圣帝圣跡圖誌全集卷二侯印考,載關帝文獻彙編冊一,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影印,1995年,頁399”。清人柯汝霖也认为有所谓“汉寿亭侯印”存在,其所编之关帝年谱柯汝霖關帝年譜,載國家圖書館編漢晉名人年譜二,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影印,2004年6月,頁246于“曹操即表封公为寿亭侯”一句下注“胡氏绮曰今关帝庙中有汉寿亭侯印一钮相传宋绍兴中洞庭渔人得之,入于潭府,洪氏随笔记甚详。”然查诸元人胡琦所编之关王年谱图中其原文曰:“今庙中有

10、亭侯印一钮胡琦關王年譜圖,載國家圖書館編漢晉名人年譜二,頁193”。只曰有“亭侯印”未言有“汉寿亭侯印”,且书中有亭侯印图胡琦關王年譜圖,載國家圖書館編漢晉名人年譜二,頁191,辨其文,亦为“寿亭侯印”。可见,柯氏于此处曲解了胡书的原意。况且容斋随笔中洞庭渔人绍兴年间所得之印亦为“寿亭侯印”,而非“汉寿亭侯印”容齋隨筆四筆卷八:“荊門玉泉關將軍廟中有壽亭侯印一鈕相傳云:紹興中,洞庭漁者得之”。頁724。可见柯氏想以“汉寿亭侯印”的存在以证明关羽为“汉寿亭侯”而非“寿亭侯”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误将胡氏及洪氏笔下之“寿亭侯印”曲解为“汉寿亭侯印”则非也。(二)文献中有关羽为“寿亭侯”的记载前文已述,

11、明孝宗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至1506年)所修之明会典与宋牧仲筠廊偶笔均认为关羽为“寿亭侯”,因为“大内有寿亭侯印”。而所谓“寿亭侯印”上文已证其伪。且明世宗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南京太常少卿黄芳上奏朝廷指出明会典载关羽为“寿亭侯”有误趙翼陔余叢考卷三十五:“大明會典亦止稱壽亭侯。明初,雞鳴山建廟,只稱壽亭侯。嘉靖十年太常卿黃芳奏改稱漢前將軍漢壽亭侯”。 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4月,頁759,朝廷纳之,万历重修本明会典已经改为“汉寿亭侯”萬曆重修本大明會典卷九十三禮部五十一:“漢前將軍漢壽亭侯關公廟”。揚州,廣陵書社影印,2007年1月,頁1463。熊方在后汉书年表卷八後漢書三國志補

12、表三十種後漢書年表卷八,熊方纂,劉祜仁點校,中華書局,1984年10月,頁73中也将关羽爵号记为“寿亭侯”,后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十五陔餘叢考卷三十五:“熊方後漢書年表異姓侯內有壽亭關羽惟壽亭上少一漢字蓋傳寫脫也”,頁759及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卷四十一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卷四十一“漢壽亭侯條”:“熊方後漢書年表第八卷異姓侯有壽亭侯關羽此傳寫誤脫去漢字”。北京市中國書店據上海文瑞樓版影印,1987年8月里均指出熊方称关羽为“寿亭侯”是“传写脱误也”。(三)通俗文学中多次出现“寿亭侯”在元代至元新刊三分事略三分事略中卷,古本小說集成冊6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頁46-54中卷之操勘吉平

13、一节有“尔能降我,封尔寿亭侯”,在关公袭车胄一节有“帝见关公虬髯过腹,心中大喜,官封寿亭侯”,在关公刺颜良一节有“先主自思想兄弟关云长官封寿亭侯”,在关云长千里独行一节中有“张飞问二哥哥在何处,先主具说关公扶佐曹操,官封寿亭侯”。均将关羽称为寿亭侯。以上情节皆见于三国志平话,且每节标题及行文与三分事略皆一致三國志平話,古本小說集成冊6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頁52-60。元人关汉卿之关大王单刀赴会第二折鲁肃和司马徽均称关羽为“寿亭侯” 關漢卿關大王獨赴單刀會第二折:“(魯云)別無他客,止有先生故友壽亭侯關雲長一人”,“(末唱)你道是舊相識壽亭侯,和咱是故友”。全元戲曲第一卷,北京

14、,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1月,頁59。高文秀之刘玄德独赴襄阳会第三折有“(曹操引卒子上,云)某领云长到于许都,加为寿亭侯之职 高文秀劉玄德獨赴襄陽會,全元戲曲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1月,頁598”。而在元代无名氏关云长千里独行關雲長千里獨行:“(曹操同張遼上,云)我奏知圣人,封雲長壽亭侯之職”,“(張遼云)壽亭侯,俺丞相久等多時了”“(甘、糜二夫人上,正旦云)圣人封了俺二叔叔爲壽亭侯”“(張飛云)既然不降了曹操,怎生封你爲壽亭侯直到今日也?”“(關末云)我如今官封壽亭侯哩”, 全元戲曲第六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1月,頁722-735里曹操、张辽、关羽的嫂子和

15、张飞更是异口同声的称关羽为“寿亭侯”,乃至关羽也自称“(关末云)我如今官封为寿亭侯哩”。此外,元杂剧寿亭侯怒斩关平壽亭侯怒斬關平,全元戲曲第七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年1月,頁743-768和寿亭侯五关斩将中國戲曲史資料叢刊元代雜劇全目卷三:“壽亭侯五關斬將,元明無名氏撰,也是園書目古今無名氏三國故事目,著錄此劇正名今未見此劇傳本”。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年12月,頁364更是在标题中就称关羽为寿亭侯。可见在元代通俗文学中多次出现将关羽称为寿亭侯的现象。到了明代,通俗文学中继续出现将关羽称为寿亭侯的现象。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六三國志通俗演義(嘉靖本),古本小說集成冊19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頁822-846云长延津诛文丑中有曹操送关羽“寿亭侯印”而关羽不受,加“汉”字而后受的情节,“却说曹操为云长斩了颜良,倍加钦敬,表奏朝廷,封云长为寿亭侯,铸印送与关公。印文曰:寿亭侯印,使张辽赍去。关公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