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物制药速记版.doc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6KB
约3页
文档ID:561436168
生物制药速记版.doc_第1页
1/3

生物制药简化记忆版_zhangyong一、名词解释或填空知识点1、 生物技术: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利用、改造并为人类服务的技术2、 生物技术制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生产医药品3、 基因工程技术:将所要重组的目的基因插入载体,拼接后转入新的宿主细胞内构建成工程菌,实现遗传物质的重组,并使目的基因在工程菌内进行复制和表达的技术4、 基因工程制药:在体外通过重组DNA技术对生物遗传基因进行剪切拼接,重新组合与适宜的载体连接构成完整的基因表达系统,然后导入宿主细胞内与原有遗传物质整合或以质粒形式单独在细胞中繁殖,并表达活性蛋白质、多肽或核苷酸药物的工艺过程5、 微生物药物:微生物来源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具有其它药理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和以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为先导物通过生物或化学方法制得的衍生物6、 生物制品:根据免疫学原理,用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和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经加工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以及血液制品的通称7、 基因表达:指结构基因在生物体中的转录、翻译以及所有加工过程8、 人工接头:由人工合成的连接在目的基因两端的含有某些限制酶切点的寡聚核苷酸片段。

9、 干扰素:人体细胞分泌的一种活性蛋白质,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10、 抗体(Ab):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11、 抗原(Ag):能与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特异性结合,具有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且能与应答产物在体内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12、 葡萄糖效应:葡萄糖或某些容易利用的碳源,其分解代谢产物阻遏某些诱导酶体系编码的基因转录的现象13、 单克隆抗体: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又是单一的B淋巴细胞克隆产生的14、 克隆化:单个细胞通过无性繁殖而获得细胞集团的整个培养过程15、 互补决定区(CDR):抗体分子和抗原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关键部位16、 酶联免疫原理:通过酶标记技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相结合,利用酶反应底物的颜色变化判断结果17、 前体: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的某些化合物,能被微生物直接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自身的结构无多大变化,有些还具有促进产物合成的作用18、 分叉中间体:既可以用来合成初级代谢产物,又可以用来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中间体19、 中间体:养分或有机质进入下一个途径后被转化成一种或多种不同物质,它们均被进一步代谢,最终获得该途径的终产物。

20、 诱导物:能在生长期内促进抗生素合成的化合物,可被非前体结构类似物取代的物质21、 超敏菌株:选择适当的细菌菌株,通过诱变剂处理获得对某种或某类抗生素敏感性提高几十倍或几百倍的菌株22、 选择性毒性作用:对人体无毒性或毒副作用甚微,而对病原菌有显著抑制杀死作用23、 改形抗体:用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CDR序列替换人Ig分子中的CDR序列二、 问答、简述、填空等知识点1、 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高收益、低污染2、 反转录法过程:Ⅰ、mRNA的纯化Ⅱ、cDNA第一链的合成Ⅲ、cDNA第二链的合成Ⅳ、cDNA克隆Ⅴ、将重组体导入宿主细胞Ⅵ、cDNA文库的建立Ⅶ、目的cDNA克隆的分离和鉴定3、 影响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因素:①外源基因的剂量②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③表达产物的稳定性④细胞的代谢负荷⑤工程菌的培养条件4、 影响目的基因在酵母菌中表达的因素:①外源基因的剂量②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③外源蛋白的糖基化④宿主菌、株的影响5、 基因工程菌质粒不稳定性分为分裂不稳定性和结构不稳定性,,分裂不稳定性是指分裂时出现一定比例不含质粒的子代菌现象,结构不稳定性指DNA从质粒上丢失或碱基重排、缺失所致工程菌性能的改变。

此外,质粒的拷贝数,培养条件(比生长速率的控制)也决定了质粒稳定性6、 提高质粒稳定性方法:①选择合适宿主菌②选择合适载体③选择压力④分阶段控制培养⑤控制培养条件⑥固定化7、 基因工程药物与传统药物区别:①利用活的细胞作为表达系统来制备产品②基因工程药物是一些必需蛋白质分子③产生许多杂质和有害物质8、 基因工程药物特点:①目的产物在初始物料中含量低②含目的产物的初始物料组成复杂③目的产物的稳定性差④种类繁多⑤应用面广⑥对其质量纯度要求高,甚至要求无菌无热源9、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①抗原与动物细胞免疫②细胞融合与杂交瘤细胞的选择性培养③筛选阳性克隆与克隆化④杂交瘤细胞与抗体性状的鉴定⑤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⑥单克隆抗体的纯化10、 筛选杂交瘤细胞:选择培养基为HAT,H是指次黄嘌呤,A是指氨基蝶呤T是指胸腺嘧啶其中,A能阻断DNA合成的主要途径,瘤-瘤细胞、瘤细胞因缺失DNA中间合成途径而死亡,脾-脾细胞、脾细胞传代数在10代之内后死亡,脾-瘤融合杂交瘤细胞能利用HGPRT和H、T来合成DNA,并具有无限增值的能力11、 青霉素产生菌是产黄青霉,按作用对象是抗感染类,按作用性质是繁殖期杀菌作用抗生素,按化学结构是β-内酰胺类,按作用机制是抑制干扰细胞壁合成。

青霉素的前体是苯乙酸及其衍生物12、 次级代谢产物特征:①在微生物生长后期形成②种类繁多,有多种化学键③一种菌可产生结构相近的一族抗生素④次级代谢酶多对底物专一性要求不强⑤同种微生物可产生多种分子结构完全不同的次级代谢产物,不同种微生物可产生同一种次级代谢产物⑥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是一类由多基因控制的代谢过程⑦微生物由生长期到生产期过渡时菌体形态会发生一些变化13、 发酵终点判断:胞外产物菌体自溶之前,胞内产物菌体部分自溶后主要指标:产物浓度,黏度、PH、菌丝形态、氨基酸等14、 青霉素的生产菌是产黄青霉,万古霉素的是东方拟无枝酸菌,环孢菌素A的是光泽柱孢菌,螺旋霉素的是产二素链霉菌,头孢菌素C的是顶头孢霉,洛伐他汀的是土曲霉,杆菌肽的是枯草芽孢杆菌,帮酸的是带小棒链霉菌15、 基因工程菌培养方式: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连续发酵、透析发酵、固定化培养16、 培养工艺影响因素:①培养基影响②接种量影响③温度④溶解氧的影响⑤诱导时机的影响⑥诱导表达程序的影响⑦PH的影响17、 空气灭菌的方法:过滤除菌,介质是活性炭、陶瓷、超细玻璃纤维等18、 菌种保藏条件:真空、低温、干燥、缺氧、营养贫瘠。

19、 培养基配制原则:满足营养要求、浓度和配比恰当、物理化学条件适宜、符合培养目的、来源广泛和价格低廉20、 氨基酸生产方法:蛋白质水解法,发酵法、化学合成法、酶促合成法21、 按生理功能分类:治疗、预防、诊断、其它类药物22、 按药物化学本质分类:氨基酸类及衍生物、蛋白质类多肽、酶类辅酶、核酸类及降解物衍生物、糖类、脂类、细胞生长因子、生物制品类23、 抗生素按作用性质分为:繁殖期杀菌作用抗生素、静止期杀菌抗生素、速效抑菌抗生素、慢效抑菌抗生素24、 提高敏感度方法:选择适当菌株通过诱变而产生某种敏感菌株的敏感性、诱导酶的使用、酶联免疫检测25、 产头孢菌素法:黄色→β-内酰胺环完整,有抑制剂(正是要筛选的),红色→β-内酰胺环被破坏水解26、前体作用是诱导抗生素的合成、作为抗生素的建筑材料;诱导物只诱导不结合,诱导效率高前体一定是中间物,中间物不一定是前体三、 流程图1、 基因工程干扰素(α-干扰素)制备工艺流程: 启开种子→制备种子液→发酵培养→粗提→精提→半成品制备→半成品检定→分装→冻干→成品检定→成品包装2、 基因工程制药主要流程: 目的基因获得→构建DNA重组体→DNA重组体引入受体细胞→筛选、鉴定和分析转化细胞→构建工程菌→大量培养基因工程菌→表达产物的提取分离纯化→产品检验和包装3、 新微生物药物筛选流程:采样→分离微生物→抗生素发酵→活性物质筛选(阳性物质)→早期鉴别(是否为新物质)→活性物质分离纯化鉴定→理化性质、生物学性质测定→新物质→临床前药理研究→临床试验(ⅠⅡⅢ)→开发研究 ↓ 结构测定→半合成或全合成结构改造4、 基因工程分离纯化流程: 发酵液→细胞分离→胞外产物→固液分离→包含体→变性→复性 ↓ ↓ 胞外产物 细胞碎片 浓缩 →初步分离→高度纯化→制剂→产品5、 工艺流程: 储备菌种→活化→摇瓶→种子罐→发酵→发酵液→过滤→菌体浓缩→结晶→干燥→检测→成品6、 青霉素合成过程: 首先形成三肽化合物→然后闭环形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共同中间体异青霉素N→最后异青霉素N进行末端生物合成形成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

L-2-氨基己二酸(活化)→L-半胱氨酸(酰基转移酶)→L-丙氨酸→三肽化合物(闭环)→异青霉素N(酰基转移酶,交换脂肪族和芳香族的酰基侧链)→青霉素7、 头孢霉素合成途径: 异青霉素N(异构酶)→青霉素N(扩环酶)→脱乙酰氧头孢霉素C(DOCPC)(脱乙酸氧头孢霉C羟化)→脱乙酰头孢菌素C(DCPC)(转移酶)→头孢菌素C。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