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心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1403658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生心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生心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生心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小学生心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生心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生心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生心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开题报告立论依据目前,人类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是飞速的,这势必要求我们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优良品质、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新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恰当有效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小学生是尚未成熟,有待发展与成长的人。在校学习的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潜在能力,学生的学习是个体潜能开发的过程。小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的学习如何,无疑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并且牵动着家长

2、、教师的心。学生学习的情绪随着学习的状况而上下波动,许多心理问题源于学习的失败、挫折。因此,小学生大量的心理问题,都与其学习心理有关,而影响小学生学习的心理原因又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理论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寻找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的方法与途径,能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学习心理的研究是教育心理学的传统研究领域和核心部分。这一方面与教育实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关,另一方面还由于许多心理学家都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看待。国外,心理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在美国,关于学习策略教学和学习心理指导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门课题。国内,心

3、理教育工作已在各省市普遍开展,许多学校教育机构作了多方位的尝试,但在学习心理辅导方面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形成规范的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方法,还有许多内容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和解决。课题界定:学习心理:本课题中的学习心理并不只停留于学习过程、知识和技能获得的心理研究,而是关注影响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重在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情绪、学习行为以及影响学习的非智力方面心理因素的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顾海根 学校心理测量学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8吴增强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5 邵惠珍 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 .10李伯黍 燕国材 教育心理学

4、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4 岑国桢 李正云学校心理干预的技术与应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8 研究方案一、研究目标:以学校健康教育思想为指导,研究培养小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方法。 二、研究内容:1、通过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心理测评,了解学生存在的不健康的学习心理及原因。(负责老师:张武堂)2、培养学生健康学习动机的方法研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假设 学生健康学习动机的激发从下述三个方面出发:(1)认知内驱力的激发,(2)自我提高内驱力的激发,(3)附属内驱力的激发。(负责老师:王宏强有、张庞平)3、培养学生健康学习情绪的方法研究。(变“苦”学为“乐”学)假设 学生健康学习情绪的培养从

5、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良好情绪的培养,(2)学习过度焦虑的消除。(负责老师:张旭斌、王学军)4、培养学生健康学习行为的方法研究。(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假设 培养学生健康学习行为从计划、作业、复习、预习方面着手。(负责老师:王宏强、张武堂)三、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关注国内外学习心理研究发展动态,收集积累相关的文献资料,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2、测试法和调查研究相结合:了解学生学习心理现状,对学生不健康的学习心理进行原因分析,并制订相应的对策。3、案例研究法:通过案例研究,由点及面,探索培养学生健康学习动机、健康学习情绪、健康学习行为的方法,从而正确把握学生的健康学习心理,有效促进学生可持续和谐发展。面对21世纪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将进一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将渗透在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中,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在要求,成为每一个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本课题在选择研究方向、内容、组建课题组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心学校教科室李克东主任的大力支持与关心。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都是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多数人员已经参与过其它课题的研究,有着较丰富的研究经验,能够胜任课题研究。这些方面的条件,为课题成功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