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知识读本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139804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4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企合作知识读本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校企合作知识读本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校企合作知识读本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校企合作知识读本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校企合作知识读本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企合作知识读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合作知识读本(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企合作知识读本教务处二0一三年五月目录一、校企合作的概念3二、校企合作的目的3三、校企合作的意义3四、校企合作的模式41. 工学交替模式 42. “订单”合作模式 43. 教学见习模式 44. 顶岗实习模式 55. 产学研模式 56. 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57. 合作经营实训基地 6五、“四个合作五个对接” 6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8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22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8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36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工作管理办法(试 行) 50一、校企合作的概念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

2、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 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 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 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 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二、校企合作的目的校企合作是提高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为与企业开展全 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 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推动校企合作取得实效。三、校企合作的意义校企合作的主要意义在于其主要任务是加强学院与社会企 业在生产研发、经营管理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构建适应社会发展 需求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先进技术信息平台

3、,引进现代企业 的先进理念、先进装备、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重点为学生实践 教学提供现代企业场景化的实验实训环境,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和水平,更好地促进就业。四、校企合作的模式1. 工学交替模式其方式为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学生在学 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工作技能训练,按双方共同制订的 教学计划实施交替。2. “订单”合作模式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 委培用工协议,录取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招生、实 习、就业联体同步。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 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 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

4、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 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3. 教学见习模式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 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程 序及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 与相关实践工作,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 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4. 顶岗实习模式顶岗实习也称“2+1”教学模式,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 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 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 理,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5. 产学研模式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

5、,加强校企合作科研开发,帮助中小 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 业促专业”道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企业走 健康发展之路。6. 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 互利”的原则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 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 学校还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 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 高,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 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7. 合作经营实训基地企业可以利用学校实

6、训设备、场地和实习学生,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利润;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生产投入和技术指导,减 少教育成本;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生产过程,提高实践能力。五、“四个合作五个对接”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 见(教职成20119 号)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 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以经济社 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 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 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

7、对接。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提高质量、创新体制和办出特色为重点, 优化结构,强化内涵,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努力建设中国特色、 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 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 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 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 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

8、任务。按照“到 2020 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 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 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 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国家现代产业 体系建设,服务中国创造战略规划,加强中高职协调,系统培养 技能型人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2

9、002 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 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 200216 号),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 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 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但从总体上看,职业 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 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 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 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应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现就大力发展

10、职业教育作出如下决定: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 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 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 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各 级人民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 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

11、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 密结合起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动 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二)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 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 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十一五”期间,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 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 办学格局和“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 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到 2010 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 800 万人,与普通高 中招

12、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 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2500 多万名中等职 业学校毕业生,1100 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各种形式的 职业培训进一步发展,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上亿人次,使我国劳 动者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普遍改善,师资队 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二、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 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三)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 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 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 现代服

13、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各地区、各部 门要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制订地方和行业技能型人才 培养规划。(四)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实施国家农村劳 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 富,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五)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继续强化农 村“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各类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及各种 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 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六)职业教

14、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 实施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 在企业中建立工学结合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面向在职职工开 展普遍的、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快培养高级工和技师, 建设学习型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要为就业再就业服务,面 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各种形 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 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远程教育,通 过自学考试和举办夜校、周末学校等多种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 化的学习需求。建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 交桥”,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

15、系的重要环节,促进学习型 社会建立。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七)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 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 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 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 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 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八)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 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 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 程和教材建设。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 制。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 的应用。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 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 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九)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 重视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