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新潮2009年11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393328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华日报新潮2009年11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华日报新潮2009年11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华日报新潮2009年11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华日报新潮2009年11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华日报新潮2009年11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华日报新潮2009年11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华日报新潮2009年11月.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华日报 新潮 2009年11月城市的街头 2009年11月3日 抿 住 养出来的艺术 神农顶上的星空 土耳其人和河南胖子 和五年级女生聊天 养生小组在行动 2009年11月10日 对科学家的误解 买房送菜地 故乡的花儿 唐德刚先生走了 我的妈妈, 我的孩子 为雪白头 2009年11月17日 茉莉只在夜里开 伴侣之情的分量 爱 称 南京的茶馆 三个细节 继续朗读 2009年11月24日 变 化 资讯恐慌症 买房时代 为爱活着 天河牛郎 秋 景 原 野 城市的街头 2009年11月3日北京 张颐武 我们会在立交桥下看到伴随着喧天的锣鼓,穿得花花绿绿的老人在夕照中舞动着,广场上的年轻人在滑滑轮或

2、者跳街舞,露天的咖啡座上有白领在静静地喝咖啡,也有搭起台来用劲舞狂歌推销产品的“广告秀”。这些五光十色的街景是今天城市不可缺少的点缀和装饰,也是城市文化的一种展现。街头是城市的血脉,正是通过无数人的流动和聚散,城市的形象才得以形成。城市的街头往往是摄影师们流连的场所,他们希望找到一个城市的性格和特色,滚滚的人流正是城市生命最为有趣的展现。今天我们看到的都市街景在30年前是看不到的。那时的城市是拒绝消费的,那时的城市是标语和蓝色衣服的海洋。我还记得在晚上8点以后就一片宁静的北京那时到7点饭馆就开始往外赶人了,那时的街头活动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和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都有非常有趣的表现:一面是阳

3、光灿烂下夹道欢迎外国领导人的团体舞,一面是少年盲目的青春期发泄,这种发泄往往变成了莫名的暴力。前者发生在宽阔的大街,后者隐匿在小胡同中。我那时对于北京街头的感受与这些电影、电视剧中的场景常常混在一处,它们记录了一个城市在一段特殊的历史中的街头形象。随着中国市场化的变革和加入全球化的进程,北京街头开始变化了。我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上大学的时候开始有了馄饨挑子,在晚上到校门口来摆摊。在微暗的火光中,我和同学在挑子面前低头喝着馄饨汤,开始感到了一点点城市的趣味。从这个馄饨挑子开始,我们的城市有了自己街头的新的生活。而陈建功的小说,后来被拍成电影的找乐,就展示了街头的一群京剧票友的聚会,那是刚刚萌芽

4、的城市街头的市民活动。我还记得10多年前,有一次冬天到长春开会,那是一个很冷的夜晚,在到旅馆的车上,我居然还是看到了街上穿着艳丽的民间服装扭秧歌的人群,听到了热闹的锣鼓。天实在太冷,他们的脸都冻得通红的,却有不少是化了夸张的浓妆,舞姿同样夸张,却还有一点点瑟缩,但我觉得他们的心里充满了真诚的快乐和实在的满足。北方凛冽的寒风都不能阻止人们在街头活动,这说明街头是一种生活的寄托,也是对于自己城市的期望的一部分。街头有这样强大的吸引力,足以让人抗拒寒冷。后来英达拍东北一家人,里面也有这样的景致。这些散碎的记忆折射的是街头生活的历史性转变。在这种转变中,我觉得有三股力量在街头并存。一股是以老人和城市本

5、地居民为中心,以秧歌、京剧为形式的,由传统的民间艺术转化而来的“老式”的街头活动;一股是以都市年轻人为中心,以街舞、滑板等等的具有青春气息和时尚文化特点的街头文化,往往带点反叛正统的特色;另一股则是以白领和自由职业的中等收入者为中心,以安静的街边咖啡店等为特色的观看式的街头文化。三股力量一方面是平行线般的互不相扰,另一方面却也难免相互竞逐优势。第一种可以说是民间文化的遗存和都市的传统力量在街头的展现,后两种则是都市新风格和新特色的展开。街头的青少年文化,其实从来就有,只是形式不断变化。上世纪70年代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式的,到了80年代就变成了吉他演奏等等。因为青少年对于家庭总有一种反叛性,而街头

6、则是他们交流和构成团体的所在。第三种是新起的,伴随着写字楼和都市的所谓“高雅化”进程形成的新的街头文化。这些文化构筑了街头的斑斓色彩和多样选择的可能,也构成了城市的符号。现在的问题可能是我们常常对于街头文化抱有一种焦虑的态度:老人的秧歌我们会觉得太土,未必和城市的“全球都市”的追求相符合,而年轻人又太喧闹和反叛。其实我们现在可能需要在街头看到更多的活力和想象力,看到更多的趣味和感情。城市是大家的,它需要宽容和理解。城市不可能绝对光洁和绝对平滑,它需要有一些褶皱,需要有一些本地的特色和本地的情怀;我们不仅仅需要国际性大都市的形象,也需要本地化的来自市民生活的特色和活力的展现。 抿 住 2009年

7、11月3日英国 匡 匡 小时我妈打我,我欲哭,她总威严地喝止:“不准哭,抿住!”哭是委屈,或者软弱的表现,小孩子是不会因为挨打而三省己身的,至多是懊悔犯错后掩藏得不好,运气太坏叫大人逮住。而我妈的逻辑,据我分析可能是我罪有应得,挨打挨得当然,受得应该。在我妈的军事化管理下,不许流泪是纪律,宣泄的权利被剥夺。于是,我小小年纪便学会了努力噙住眼泪,在无法博得关爱、谅解、许可,或者同情的时候,紧紧抿住抿住辩说、求乞的欲望,因为你明知得不到,干脆不试图去要。我变成一个倔强而极端敏感的孩子,过分懂得察言观色,过分懂得见微知著去搜寻话语或者态度中的善意与敌意,并且牢记在任何时候,不要屈身“低到尘埃里”,通

8、常就是低到下水道去,自付沟渠也不会有用。长大后,我有了一种异样的坚强,能够做到抿住很多心头的感觉,也抿去了很多释放与开解的机会。以致于遭到误会的时候,选择不加解释,理应开口表达的时候,放弃机会,示以沉默。曾经在某阶段,我由衷赞叹“忍情”的高贵,艳羡纯真年代中,年老的纽兰坐在午后阳光下,仰头凝视艾伦的窗子,却自始至终不上楼去的那份坚持。那扇推开又合拢的玻璃窗,在某个角度,折射着令人目迷的强光,渐渐升华成一种图腾,象征着久远年代中,心头那份被慎取轻放的纯真。纽兰最后转身离去,他的背影仿佛也喻示着所有爱情理应的终局。由此,我懵懂地开始把爱情的质地,想像成陈年的佳酿,认为有些东西,必须严加封存,妥善保

9、藏,必须更多地沐浴时间洗礼,经受耐心的搓洗,才能琢磨出银器优雅的光泽。有时,我残忍而刻意地,主动回收一段感情,把它们放进时间的试管,检验它们的真伪、韧性和耐受度,希望萃取出真金白银的心意。然后,却亲眼看着它们化烟化灰,而不是化成任何一种我所期待的东西那幻想中的,熠熠的发光体,能够灯笼一样提着它,照亮黑暗生命的每个角落。看哈维最后的机会,老影帝达斯汀霍夫曼加老影后爱玛汤普森,大姨和大叔,两老出马谈恋爱,一高配一矮,有趣又可爱。中年人的爱情,竟还保有着一份初恋式的笨拙,简直浪漫到乱来。哈维在餐厅里吊膀子,问爱玛:这里不是很英国,很保守吗?爱玛反驳:谁说,我们戴安娜王妃死后,世风就不古了,大家都坦率

10、地表白一切。不再板起嘴角,隐藏感情。哈维:板起嘴角?那是什么样子?我从来没学过板起嘴角爱玛:就是紧紧的,这样,你哭的时候,嘴唇会抖动。如果抿住,就不会。但终于爱玛还是没抿住。她哭得很彷徨,嘴角牵扯,泪水暴露心迹。不过彷徨之后,她选择了领取这份突如其来的感情,早已习惯于失望的她,接纳了一个试图打破这顽固习惯的男人。经验告诉我,生命中那些狠狠抿住的,初时也许要发酵膨胀,但结局却只会渐渐在心里坏死和干枯。而那些抿不住的,没有抿住的,要么变成了爱玛不计后果、无畏前程的释放,要么,最后都变成了书写最好的理由和源头。 养出来的艺术 2009年11月3日呼和浩特 冉 平 前两年,听一位小提琴家讲座,他4岁拉

11、琴,在父母老师的精心虐待下练得功夫神勇,一路杀到莫斯科音乐学院,又得顶级大师指教,成绩佼佼。然后杀到德国。他说自己就像掌握了十八般武艺的剑客,一心拜名师,找对手,准备决一雌雄。不曾想到了德国,那名师都没耐心听他拉完,说你太用劲了,然后把他晾在一边。这位被赞赏惯了的天才疑惑得不行,有劲没处使的痛苦可想而知。再然后,德国大师才跟他说,音乐不是练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艺术到了一定的火候靠的是滋养。此后,他听音乐不再是听,而是尝,用耳朵去品尝其中的咸酸辣苦,跟吃饭一样,咀嚼、消化、慢慢吸收。他不再整天抓着琴弓子不撒手,他明白了,喝咖啡,看闲书,聊天谈恋爱都可以算做一种滋养。于是,他真的长进了,这个长进

12、是本质的:音乐是表达,也是享受,拉琴的时候他能感到某种幸福。在中国农村,生孩子不说生孩子叫做养孩子;在城里,栽花不叫栽花叫做养花,难道不是一样的道理吗?去年,我家有盆文竹长得郁郁葱葱,势不可挡。我把它请进屋,施肥,浇水,把新生长出来的葶子编起来,搭上连接屋顶的玻璃,让它成为室内一道绿色的风景,结果折腾了个够,它的叶子却渐渐发黄,枯干,完蛋了。怪文竹不争气,也怪我自己偏心眼。但凡我家养的花,我偏向哪个,哪个准完蛋。挡不住我心急啊。可惜孩子只有一个,偏不偏就是他了。前不久他对我说,线性匀速前进的时间不过是我们头脑里的一个概念,着什么急嘛。没错,小说也是养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谁规定每天必须写多少字

13、?顾彬说他们德国的作家苦心竭虑一天写不了一页,我们的作家3个月一本长篇出来了。他说那是不尊重语言。他说得太文了,我的朋友杨争光有一句粗话来比喻,管那叫做拉稀屎。同样的道理,事实上有一些好的滋味也靠养。街上的涮羊肉馆子都声称自家的羊肉来自内蒙古。内蒙古的羊靠的绝对是养,春天下了羔,要养过一个冬天,那种养就是熬时间,羊瘦到像所谓的纸皮灯笼,等到第二年返青才能长大,秋天出栏,肉味鲜美。而山东的羊是催出来的,给足饲料,催肥,当年就出栏,也说是内蒙古的,味道当然不同。吃出来的自认倒霉,吃不出来的以为天下羊肉一个味。这年头赚到钱就是硬道理。芫荽(香菜)长不大因为出岔打籽,好办,咱给它施避孕药;樱桃长得比核

14、桃大,还是樱桃味么?没吃过。北京的老人不吃市场上的鸡、鱼,都是现代技术催生的,说鸡没鸡味,鱼没鱼味。吃多了人也没人味了。 神农顶上的星空 2009年11月3日武汉 陈应松 有无数人登临过神农顶,可是又有几人能夜宿呢?神农顶不像有些名山,修了寺庙,出家人或者游客可以宿在山顶寺庙里。而神农顶就真是一个自然的山顶了,若说有建筑,就是一个陈旧的瞭望塔,塔内可住二三人。夜宿神农顶的想法,来源于十堰摄影家银道禄,他是我武大的校友,多年来自费在神农架拍摄。他说到瞭望塔夜宿的强烈印象,夜半山风在窗缝中发出的恐怖声音,完全如鬼哭狼嗥。身置山野,加上树涛的狂吼,风卡在四周窗子间的巨大响声会折磨得你彻夜不寐。对于这

15、样的刺激,我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已是秋天,穿着夹衣上山的我感到寒意侵骨,瞭望塔主人王少清给我添了件棉大衣。他是瞭望塔的第三任守望者,主要任务是观察火情,防止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挖滥采。真巧,那一天又与号称“中国第五野人迷”的黎国华不期而遇,我正想采访他呢。黎常年奔波于大山之中,摄影、寻找野人,我以为他应该是一副很雄壮很精明的样子,但他给人的感觉有些笨拙迟缓。他谈起山中经历,证明他是一个极有山中生存经验,且能应付野兽与恶人的人。他的装备极多,一个大背包,三角架,两个相机,脚穿着松软廉价的塑料鞋,腰里吊一把短刀,包里有帐篷、睡袋、照明灯、水果、压缩饼干、各种维生素丸子。而且他这身装束全是由前来访山的外国人给武装起来的。他说,腰里那把羚羊角柄的刀是美国前世界动物学会秘书长约翰理查德格林威尔送给他的。三角架重量很轻,便于野外携带,是东京大学灵长类教授河田一雄送的。旅行包,是日本影星山浦洋一送的,他来神农架拍了个关于野人的片子。睡袋、帐篷、相机,是日本富士电视台并木名典导演送的。另一个送他冬天防寒服和一双加拿大高统皮靴的也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