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相遇问题》.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139266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相遇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相遇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相遇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相遇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相遇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相遇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相遇问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案例相遇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帮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及特点,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相遇求路程的问题。2、培养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发展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相遇求路程的问题。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发展思维。教学难点:理解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从生活事例引入:在路上有没不碰到过熟人?当时你从哪里来?你的朋友从哪里来?能说“你相遇了吗?”(板书:两个人或物体、两地、相遇)师:小强和小丽住在同一条街上,星期天上午同时出门,猜一猜,他们俩会

2、相遇吗?(演示课件)杨洋::当他们两人一个人往右,一个往左走,就会相遇了。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人或物体、从两地同时出发、最后相遇的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自我点评:感觉到不是很自然,问题在于没有呈现出相遇问题的多种情况,指明是研究哪一种情况。(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教学目的:理解相对而行过程中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变化,掌握相遇求路程的方法,理解速度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问题意识。)出示例题:小强和小丽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学校走去。小强每分钟走60米,小丽每分钟表走70米。4分钟后两个人在学校相遇,小强和小丽两个家相距多少米?师:请一位同学读题。师:你能用手势表示出小强和小丽相遇的过程吗?第一分钟怎

3、样?第二分钟呢?第三、第四分钟呢?学生用手势表示,指一个学生上台演示。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演示第一、二、。分钟两个人的位置和最后相遇的过程)师:求的是两家的距离,你会解答吗?学生自己解答,教师下台巡视,并提出:做好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等会提出来。师:谁来说说?马欣月:704 和604 (师板书)是这样做法的同学请举手示意一下。(全班绝大多数同学举手了)师:还有不同的做法吗?王莹:(60 +70)4 (师板书)是这样做法的同学请举手示意一下。(约有一半的同学举手)师:谁有问题?想提问题吗?曹海洋:704表示什么意思?杨洋:表示小丽所走的路

4、程师:还有问题吗?胡小峰:为什么中间有加法?王灵芝:因为把小强走的路程和小丽走的路程加起来,就是他们两个家的距离。604就是小强走的路程,704就是小丽走的路程,所以用加法。王军:60 +70表示什么?王芳:60+ 70表示1分钟小强和小丽一共走的路程。师:还可以怎样理解?师:两种做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又有什么联系?马思忆:第一种是先求出小强和小丽走的路程,再相加;第二种是先求出小强和小丽1分钟一共走的,再乘以时间。王芳:第一种和第二种之间有简便的关系,是乘法分配律。师:观察得很仔细。并且和前面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了。师:第二种方法中60又可以说成是小强的速度,70又可以说成是小丽的速度,60

5、 +70就又可以说成是他们两人的速度和。因此,两家的距离又等于他们两个人的速度和乘以时间。自我点评:课件的演示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行走情况,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的同时,学生自己的思考显得不足。速度和的出现显得急了一些,可以先让学生再做一两题,在应用中充分感知后再给出速度和的概念,或者在应用题中再让学生说说对54 +42,65 +70等的自己的理解。(三)应用巩固(教学目的:以四个层次的练习:模仿、背向、不同时出发,还没有相遇进行巩固)1、书上做一做,与例题相基本类似的练习题:2、背向求相距的问题:3、不同时出发,求相距的问题4、思考题:相遇求时间的问题。自我点评:四个层次的练习应该有不同

6、的学习方式,如第1题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一起讨论,第3题则应放手让学生小组里合作,交流多种做法,在一个开放的时间空间里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散开去。(四)总结评价学了什么?表现怎样?自我点评:在总结之后还应让学生说说“你还有什么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1、培养问题意识方面:在课中有强调“你有什么感觉?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在教学例题时也有提出:谁想问?谁有问题?但最后没有时间,最后的总结质疑没有。2、关注全体学生方面:我在巡视时片偏小了,应有针对性地看几个学困生,或看一个大组了解学生的情况3、放手还很不够:例题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去尝试解决;最后一道先出发一小时的题可以多给点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解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4、重难点还不是很透彻,直观方面很充分,但抽象性不够,如60 70(速度和)的理解不够火侯。可以让学生说出他的独特感受:60 +70表示两个人每一分钟接近130米,60 +70表示两个人1分钟走的路程的和。总结出速度和乘时间等于总路程也稍微急了一些,学生还不能说出来的时侯,显得这个是老师说出来,塞给学生的。速度和乘时间等于总路程适用的还有好几种情况,应在练习时给点出来。多做几道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后再总结出速度和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