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9.报任安书(节选)教材优化全析 粤教版必修5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1389571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9.报任安书(节选)教材优化全析 粤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19.报任安书(节选)教材优化全析 粤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19.报任安书(节选)教材优化全析 粤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19.报任安书(节选)教材优化全析 粤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19.报任安书(节选)教材优化全析 粤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9.报任安书(节选)教材优化全析 粤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9.报任安书(节选)教材优化全析 粤教版必修5(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 报任安书(节选)学习目标导航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总结本文的语法现象,归纳积累文中的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体会本文融议论、记叙、抒情于一炉的写作手法;品味欣赏本文纵横开阖、起伏跌宕、气势磅礴的艺术特色。3.了解司马迁“隐忍苟活”的遭遇和处境,体会其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崇高精神和“重于泰山”的人生价值取向。自主切学平台一、作家作品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有广博的学问修养,曾为文“论六家之要旨”,批评了儒、墨、名、法和阴阳五家,而

2、完全肯定地赞扬了道家;他的思想对司马迁的思想、人格和治学态度产生了必然的影响。司马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获罪下狱而受腐刑。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征和元年(前93年)终于出狱,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埋首著述,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

3、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

4、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它的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前104101年)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报任安书表白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文。悲士不遇赋也是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受腐刑后和不甘于“没世无闻”的愤激情绪。二、写作背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

5、见于汉书司马迁传及文选卷四十一。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年)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髦)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入狱后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搭救自己。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

6、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三、重点字词1.字音曩(nn)者 剖(pu)符 传(zhun)曰 缧绁(li xi) 倜傥(t tn) 说(shu)难 放失(y) 责(zhi) 闺NFEBB(u ) 剌谬(l mi)2.字形曩者 缧绁 臧获婢妾 倜傥 轩辕 闺NFEBB 剌谬 雕琢 桎梏 阙然 发愤郁结 谤议 曼辞3.成语理解勤勤恳恳:勤劳而踏实。贪生怕死: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隐忍苟活:忍受耻辱苟且生存。一家之言: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术论述。也泛指一个学派或个人的理论、说法。藏之名

7、山,传之其人: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不可胜记:多得无法记述。教材优化全析一、文脉梳理 整体感悟 在这封给任安的书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叙述了自己蒙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他内心的痛苦和不满,说明了自己“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他“就极刑而无愠色”、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生死观。今天读着史记这部不朽的巨著,遥想司马迁当年写作时的艰辛与坚毅,怎能不对他的崇高精神无比敬佩呢!二、课文详解 评点赏析 第1段先说明任安来信的内容,再就答复迟表示歉意。“推贤进士”是任安要求作者“说情”的婉转说法,“仆非敢如此也”是本段的核心,由此引出自陈己志。点出话题:“推贤进士。”

8、 概括说明自己久未回信的原因。 第2段主要申述自己遭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说明自己受辱不死的原因是为了使“文采表于后世”。司马迁进一步申明,他并不顾念家庭,也不缺少“臧获婢妾,犹能引决”那样的勇气,但轻轻一死,也就同时断送了为之献身效命的事业。对生命和事业,司马迁坦然自信地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他“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他的这种将个人价值置于历史长河中来衡量的宏阔眼光,终于使他超脱了庸常的“死节”观念的束缚,而选择了一条更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的荆棘路。 第3段进一步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 作者列举了古代被人称颂的“倜傥非

9、常之人”受辱后“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 司马迁对生命与事业的崇高信念,是基于他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事迹的观察和认识;是基于他对古代学者历经苦难,献身著述的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他发现,往昔“富贵而名摩灭”的人,“不可胜记”,只有“倜傥非常之人”,即对历史和文化作出贡献的人,才能不朽。他认为,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的著述,以及诗经,都是古代“圣贤发愤之所为作”;都是作者“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述往事,思来者”,把苦苦思索得到的知识,著述成文,留给来者去思辨验察。这些古代“圣贤”历尽磨难,强志不屈,“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为人类作出了

10、贡献。司马迁正是从这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历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样和前驱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进取的道路。 第4段介绍史记的体例和宗旨,说明自己“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为了完成史记。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受极刑而无愠色”,坚强地活下来,他的愿望是“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并以此“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点明自己著书的目的。 作者再明心志,表明作者忍辱负重是为了著书,想以著书来洗清耻辱。读来苍凉悲慨,催人泪下。 第5段是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并陈说他对余生的看法。司马迁说他不能“自引深藏于岩穴”,只能“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这种痛

11、苦只有自己深知。“浮沉”“俯仰”“狂惑”等贬语,其实是作者寓悲愤于自贬。最后与开端相照应,再次婉辞解说无从“推贤进士”的苦衷。 报任安书见识深远,辞气沉雄,情怀慷慨,言论剀切,是激切感人的至情之作。其中叙事、议论、抒情,志气盘桓,交融一体。信中司马迁的崇高的人生信念和为史记献身的精神,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和教育价值。三、文言知识梳理通假字身直为闺之臣 直,通“只”,只是。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磨灭。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 底,通“抵”,大抵,大都。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表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通“佚”,散失。古今异义词意气勤勤恳恳

12、意气:心意,情意。(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意气勤勤恳恳 勤勤恳恳:诚挚恳切。(勤劳而踏实)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 孤立:孤单无助。(同其他事物不相联系)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妻子:妻子儿女。(专指男性的配偶)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非常:不平常。(表程度的副词)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 发愤:发泄愤懑。(决心努力)词类活用曩者辱赐书 辱,使动用法,使受了耻辱;书,名词用作动词,写信。若望仆不相师 师,名词用作动词,听从,效法。幸勿为过 过,名词用作动词,责备。不必死节 死,为动用法,为而死。文言句式判断句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

13、文采不表于后世也状语后置教以慎于接物而文采不表于后世被动句至激于义理者不然重为乡党所笑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孙子膑脚不韦迁蜀韩非囚秦一词多义四、技巧鉴赏1.融议论、抒情、叙事于一炉,文情并茂 前人评价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此书反复曲折,首尾相续,叙事明白,豪气逼人。其感慨啸歌,大有燕赵烈士之风;忧愁幽思,则又直与离骚对垒。文情至此极矣!”这段文字揭示了本文写作上的特点。本文融议论、抒情、叙事于一炉,达到了文情并茂的至境,把一腔悲愤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议论的基本路径是:受辱引决(士人应持的态度);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

14、等);“我”(司马迁)受辱学习前贤,选择隐忍为了完成巨著史记。其议论叙述都带有浓烈的抒情意味,直抒胸臆,悲愤满腔,表现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独立个性的知识者在强大的专制制度迫害下巨大的痛苦,是汉代散文中难得的抒发情感之作。全文情感真切,有时奔放激荡,豪情满怀;有时又回肠荡气,如泣如诉。写自己受辱的痛苦时,说自己伏法死去,“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这抒发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写自己选择忍受侮辱时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这里表现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第4段写出他为了完成伟大的巨著史记,“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则又表现他豪迈激荡的情感。第5段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是以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又好像看到他悲痛欲绝,如泣如诉的表情。2.语言富于变化,气势磅礴起伏;文中大量运用铺排手法 作者善于运用排比、对偶等手法。信中有许多排比句,或两句、三句为一套,或五句、六句为一套,甚至竟有一连用十句的。如“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以下,实际上是八个迭句的对比,两两各自对偶,事实相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