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概论复习重点.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138928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地理学概论复习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市地理学概论复习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市地理学概论复习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城市地理学概论复习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城市地理学概论复习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地理学概论复习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理学概论复习重点.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城市地理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大都市带是由许多都市区首尾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252、城市化城市化是乡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城市化是农业向非农业转变的过程; 城市化是地域景观发生转变的过程; 城市化是城市文化意识向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3、位序规模法则4、逆城市化特大城市中心市区和郊区人口均外迁, 特大城市人口迁往中小城镇和乡村, 特大城市人口减少。5、再城市化1980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深化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基础的转换,以维持和加强城市的 重心地位作用,促进城市进一步繁荣而采取了积极开发市

2、中心区的政策,并吸引人口迁回城市中心区,导致城市中心区人口回升。6、过度城市化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 大量城市问题产生7、乡村城市化指社区由乡村地域类型向城市地域类型演化的过程。8、基本经济活动是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部分活动称为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它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9、非基本经济活动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他被称为分基本经济活动。10、乘数效应城市基本部分每一次的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结果总是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城市基

3、本活动所引起的这样一种放大的机制被称作乘数效应。11、城市职能指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承担的任务和作用。12、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高度概括,它代表了城市的个性和发展方向。13、首位城市指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14、城市经济区概念是以大中城市为核心,与其紧密相连的广大地区共同组成的经济上紧密联系、生产上互相协作、在社会地域分工过程中形成的城市地域综合体。15、CBDCBD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是城市中商务活动和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大、吸引力和服务范围最大的地区,同时也是

4、地价最高的地区。是城市经济的中枢。16、社区指占据一定地域,彼此相互作用,不同社会特征的人类生活共同体。17、集聚经济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促使城市发展;当集中程度超过某一限度后,再集聚会带来不经济,产生离心力,需抑制或减小城市规模。18、规模经济某一生产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有可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限度后,生产成本又可能上升,以至超过生产收入,达到无利润可得,并要亏本的地步。19、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职能的布局场所。20、社会区指占据不同地域,具有大致相同生活标准,相同生活方式,以及相同社会地

5、位的同质人口的汇集。21、邻里城市中相同社会特征的人群的汇集。二、问答题1、城市地理学研究内容。3-5一、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主要研究、评价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历史条件对城市形成、发展和布局的影响。二、 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城市化研究、区域城市体系研究、城市分类研究三、 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行为空间和感知空间等四、 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五、 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2、 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一、 城市化研究二、 城市发展方针(大中小城市)三、 城市体系(等级规模城市群)四、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商业网点、

6、CBD等)3、 城乡差别。20一、 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结构上不同与乡村二、 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三、 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四、 城镇具有上下水、电灯、电话、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与乡村五、 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还可以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多方面寻找城乡差异。上述几点是最基本的差别。4、 大都市带的特点.1、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中纬地带,平原地带2、门户位置:沿海、沿大江大河、重

7、要铁路线国际性大都市或国际港口城市3、枢纽功能:在本国经济中的中枢作用在国际经济中的重要影响4、带状的空间结构和密集的网络结构:沿长轴呈带状发展,产业和城市密集分布的走廊发达的交通通信网络5、大规模、高密度人口指标:人口2500万人以上,人口密度250人/km26、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5、大都市带形成的原因.一、产业空间组织发生变化: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出现空间分离 管理、协调、信息、研发向中心城市集聚 生产活动、生产制造基地向低成本地区扩散 城市(区域)产业分工由水平结构向垂直结构转变二、城市产业体系的水平结构 工业经济时代,城市产业结构建立在制造业基础上,每个城市的主导部类不同(钢铁城

8、 市、纺织城市)。每个产业的管理/控制、研究/开发和制造/装配等生产环节往往集中在同一城市,城市之间的经济活动差异在于部类不同而不是生产环节不同。三、城市产业体系的垂直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高新技术产业管理/控制、研究/开发和制造/装配等环节分别聚集在不同的城市(区域),空间经济结构重组表现为制造/装配环节的扩散和管理/控制环节的空间集聚。6、 中心地型城市的的形成原因、功能、特点以及类别 形成动因:商品农业功能:满足农村的物资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特点:职能综合,发展稳定,等级鲜明类别:集镇、城镇、县城7、 以交通职能为主城市的的形成原因、功能、特点以及类别 形成动因:交通地理位置功能:满

9、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转运的需要类别:铁路沿线、铁路枢纽、渡口、河海港、边境和特区、综合运输枢纽城市特点:职能较单一,发展起伏较大8、 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的的形成原因、功能、特点以及类别 形成动因:天赋的资源和人类特殊需要功能:满足某种专门需要,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特点:职能较单一,对外联系广,联系内容单一,发展历史短但速度快,发展起伏大类别:矿业、工矿、工业、风景旅游、科学文化城等9、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一、城市化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第一前提:农业人口的剩余 第二前提:农产品的剩余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1、工业化与城市化 (1)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关系检验 (2)工业革命 制造业革命:大机器生

10、产代替手工劳动,表现为工厂的扩大与工业部门的分化,进而改变了劳动地域分工格局和城市的经济性状。 交通运输革命:运输动力和运输工具的革变,强化了空间通达度,缩短了空间经济距离,克服空间磨擦的能力提高。 农业革命:优良品种的培育和农业投入(农药、化肥、播种技术、收获技术、灌溉技术、加工技术等)的增加。 (3)人口和工业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工业化确立了比较利益的概念。(区位、产业、生产模式专业化与社会化生产与“小而全、大而全”生产)工业化确立了聚集经济的概念工业化确立了规模经济的概念 2、第三产业与城市化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 第二层次:综合服务部门 第三产业 第三层次:科教文卫部门 第四层次:公务部门

11、三、城乡人口迁移与城市化10、城市化的类型。 向心型城市化和离心型城市化 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 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 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 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11、 外围市区的城市化是怎样推近的1、 对外交通与城市化城市的对外交通是城市向外伸出的触手,交通干线延伸的方向是城市地域拓展的主要方向。2、工业扩展与城市化 首先,大型工厂和重型企业的外迁的倾向更为强烈。 其次,工厂的外迁常以某些特殊工厂为先导(如煤气厂、自来水厂、 化工厂、钢铁厂、重型机械厂等)。 再次,联合企业。3、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 住宅的扩散分自由扩散与附属扩散两种。 自由扩散:居住区并不随其它

12、设施一起扩散。 附属扩散:居住区随其它设施一起扩散出去。12、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89-93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2、大都市化趋势明显;3、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区域。13、中国城市化的特点115-127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相适应;2、城市规模体系动态变化加速;3、城市化的省际差异明显;4、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5、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14、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130-1411、人口规模2、专业化程度3、城市历史长短4、时间5、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收入水平15、城市首位律。1、首位城市:指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

13、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2、首位度:第一大城市人口(P1)/第二大城市人口(P2) 首位度大的国家与区域的城市规模分布是首位分布.3、四城市指数:S=P1/P2+P3+P44、十一城市指数:S=2P1/P2+P3+P1116、中心地理论的理论模型及其应用20817、核心边缘理论。18、CBD的特征1.具有区域中最高的中心性;2.具有最高的易达性和拥挤程度;3.具有最高的人际和信息交流量;4.具有最高的土地价格;5.具有最集中和最高档的零售业;6.具有最高的服务集中性。19、郊区城市化近域推近.1、土地集约化 农产品商品化:大田作业向城郊农业转变 劳动力商品化:农业人口

14、转变为兼业人口 土地商品化:农业用地转变为城镇用地2、产业结构高度化3、城市网络化20、发动型企业的特点21、城市空间的阶段类型。1、离散阶段2、极化阶段3、扩散阶段4、成熟阶段23、1972年戴维斯的CBD零售业布局模式。28424、 鲍登的CBD的演变方式理论。 第一种是通过“周边增长(Peripheral Accretion)”方式,即在人口增长缓慢的情况下,通过新增加功能圈层或已有圈层向外围的发展来实现。第二种是“爆发增长(Burst)”方式,即在城市快速增长时期,CBD在短期内迅速扩张,这种扩张主要发生在同化圈层。 第三种是“分化(Separation)”方式,若城市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话,每一主要功能将向市中心拥有其运作优势的特定区位发展,从而造成不同功能圈层的更大的空间分化。25、 零售业的空间形态多层次的商业中心带状商业网点(购物街和干道商业带)专业化商业区26、 形成社会区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状况、家庭状况和种族状况。27、 社会区分析的指数1.表示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