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及相关问题.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1386221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及相关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及相关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及相关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及相关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及相关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及相关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及相关问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及相关问题摘要:本文所说的“虎患”是指在人类活动范围加大,老虎生存的条件发生改变以后,离开深山,窜入城乡,伤人、危害家畜的事件。关于虎患的问题,史书上少有记载,本人查阅了东南地区的479种方志,发现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比起前代,其发生的频率高,发生的地域范围大,产生的危害性大,已成为当地一种严重的野生动物灾害。本文认为虎患是东南山区生态环境人为破坏的结果。关键词:明清时期;东南地区;虎患明清时期,我国东南地区经常发生虎窜城乡、食人害畜的现象。人们称之为虎患。也叫虎灾、虎害、虎乱、虎荒、虎暴1 。虎性残暴,噬食人畜,是其本性。但离深山入城乡,不断袭击人类、家畜则是明

2、清时期出现的特有现象。那么,虎患严重到一个什么程度呢?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作者查阅了这一时期的史书,如明史、清史稿、明实录、清实录等,都未见记载。近代一些研究自然灾害的专着,如邓云特中国救荒史、陈良佣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高文学中国自然灾害史等也未曾提及。宋正海先生编纂的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的动物项中,列有虎患,但记录的材料不多,不足以反映明清时期东南地区虎患的严重情况。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作者利用中国地方志集成,收集了华东地区五省一市479种地方志中的虎患资料,对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作了一个初步的探索。一、明清时期东南虎患的时空特征明清以前,东南地区也有过虎患,但次数很少。据宋

3、正海先生统计,从北魏至元末的近千年中,全国发生虎患16起,属于东南地区的为6起 ,说明东南地区的虎患古已有之,但不严重。明清时期虎患的情况就明显不同了。首先,虎患的次数空前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此时期,东南地区出现虎患514次,是前一千年该地区发生虎患次数的85倍,平均几乎每年发生一次。当然这一统计不可能完全准确,但是虎患成为一种常发性的严重自然灾害,已成不容争辩的事实。其次,从时间分布上看,明代为205次,占总数的39%;清代为309次,占61%。清代的虎患程度又高于明代,虎患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表一:明清时期东南虎患的时间分布省别|明代虎患发生次数|占明清时期该地区虎患总数%|清代虎患发生次数

4、|占明清时期该地区总数%|虎患发生次数合计江苏|32|45|39|55|71浙江|49|36|86|64|135安徽|24|39|37|61|61江西|48|30|110|70|158福建|52|41|73|59|125东南地区|205|39|309|61|514资料来源:据该地区的方志统计得来,为节省篇幅,未列出具体县志名称第三,从虎患的分布地区上看,也和明代以前有很大不同。明以前,虎患只出现在浙江杭州、萧山,安徽祁门,福建福州等少数几个县市,而到明清时期,几乎遍及东南各省,据统计,有虎患发生的州县达199个之多。在清代,东南地区共有349个州县,有虎患发生的州县约占其57%,即一半以上的州

5、县都有虎患发生。表二:明清时期东南虎患的地理分布省份|发生虎患县数|占省内总县数%江西|54|67浙江|43|55福建|44|73江苏|27|38安徽|31|51注各省虎患的次数和发生虎患的县数,均根据各省的县志统计各省的县数,据清史稿地理志浙江为78厅州县,江西80,江苏71,安徽60,福建60但在东南地区各省发生虎患的情况亦有所不同。本区北部平原较多的江苏、安徽等省虎患相对较少,南部多丘陵山区的浙江、江西、福建等省,虎患发生较多。虎患最多的是江西、浙江和福建,都在百次以上。江苏、安徽虽不到百次,但也在60次以上。就地理分布来看,情况也大致如此,最多的也是江西、福建、浙江,其次为安徽、江苏。

6、说明地处中亚热带,又丘陵较多的江西、福建和浙江三省,虎患严重的程度要高于江苏和安徽。事实说明,虎患的多少,又与各省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二、虎患个案举例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十分频繁,老虎作恶甚为猖狂,又甚凶残,虎患究竟猖狂到何种程度,这从下列的个别例子中可以窥其大概。例一:浙江杭州湖墅,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天尚未明,湖墅夹城巷北,有黄斑虎躯体雄伟,自南河游至巷。有脚夫谢四,因早出行,与虎交肩行过,被虎爪伤左肩。虎遂入前巷知州凌煜家,据厅上大吼,邻里无不杜门。凌家破后壁逃,虎遂登楼,地方奔告官司,唤猎户二十余人,擒之无策,后以石灰灌入袋内,上瓦揭开,放日光,虎仰视,以灰迷其目,次以

7、坚利长枪刺其口,始获送官。”例二:江西上犹县,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虎灾连年,群虎遍扰,各乡伤及死者五六百人。甚至舟泊水中及坐寮守蔬圃者,俱被啖至,樵牧商旅裹足。“例三:福建古田、宁德,明神宗万历元年,“有虎数只,从古田至德西乡二、三、四、五都,白昼横行村落,人被伤者四五十,猪狗无算,行路必数十人持械乃敢行,入山樵采亦必结众鸣锣鼓噪乃往。自春徂夏,其患始息。”例四:浙江孝丰县,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五月,孝丰移风乡白昼虎伤一人,复入舍,舍人母病卧,虎欲伤之,其妇力救被伤。又至一家,妇惊,闭户,值父子樵归,虎伤其子,其父力博幸脱。”例五:福建安溪县,清圣祖康熙中“虎患尤剧,始而窜伏深山茂林,噬樵夫、牧

8、叟,继则咆哮林落,市痒生刘皇遒死焉,至附近之地,常沿渡南门外,居民男妇白日悉遭所啗,甚有虎入人家噬害妇女,如崇善里芒洲五姓、长泰里参内黄家遭毒尤惨。中夜越入邑城损伤豚畜,邑民不敢夜行。计数年之内,十八里男妇老少,死于虎者不下千余人。”例六:江西乐平县,清穆宗同治八年,“三月,睦乐村念经山有虎踞其上,实从未见者也。初虎突入附近耆德村,人不之觉,有乡民携12岁儿入园种蔬,虎伏篱侧密菁中,儿挥锄触篱,虎扑儿死,父撄虎同死,村人咸有戒心。睦乐人夏恩起,佣工於耆,虑虎入已村,归告里中预为备,路经念经山径,中闻啸声,而虎已逼前,徒搏受伤僵毙,村人始骇知虎患。恩起弟恩普、恩祁痛兄惨亡,聚丁数十,将殪虎而复仇

9、焉。虎耽视奋爪,势猛甚,众稍却,普毅然持梃前进,祁持鸟枪继之,枪发子未透,普亟以梃舂虎喉,虎啮梃作两橛,遂奔普,噬腰几折,复攫噬祁肩,普立死,祁胸膈犹温,医救数日亦死,虎忽去,无可踪迹。”这些例子反映,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一是公然在白昼食人,二是成群作恶,三是窜入城乡为害,和明清以前的虎患相比有很大不同。这也是明清时期东南地区虎患的一个明显特点。三、明清时期东南虎患造成的人员伤亡虎患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危害最严重的莫过于造成人员的伤亡。每次虎患都有百姓丧生于猛虎之口。严重的一次伤亡可达成百、成千人。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究竟有多少百姓丧生于猛虎之口,现已难以统计,也无法统计。仅死伤百人以上的虎

10、患次数就有31次,其中伤亡百余人的12次,200300人的10次,400人的1次,500600人的2次,1000人的4次,粗略统计,伤亡人数至少在万人左右。明清时期东南地区虎患危害之严重,由此可见一斑。表三:明清时期东南地区死伤百人以上的虎患统计省名|县名|时期|死伤情况|所据文献浙江|山阴|顺治十六年|伤百余人|嘉庆山阴县志卷二五|玉环|万历二十年|伤人数百|光绪元年玉环厅志十四|开化|隆庆二年|伤开化民百余|康熙衢州府志卷三十|乐清|万历二十年|伤人数百|乾隆二十一年温州府志卷二七|唐熙二年|伤人数百|泰顺|乾隆二年|日伤四、五人,连岁约伤三百余人|同治元年泰顺封疆录卷十安徽|泾县|康熙四

11、十六年|十年中计伤千余人|嘉庆泾县志卷二七|绩溪|天启三年|伤数百人|道光七年徽州府志卷十六之一|石埭|顺治十七年|始食一僧,相继食一百八十余人|民国三十年石埭备志汇编卷一福建|崇安|雍正三年|虎患伤百余人|民国崇安县新志卷一|南平|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八年|共被伤者四百余人|民国南平县志卷二|屏南|光绪二十八年|遭其害者以百计|民国屏南县志灾祥|连江|乾隆五十九年|计噬男女数百余人|民国连江县志卷三|莆田|天顺三年|伤人以数百计|民国莆田县志卷三三|德化|康熙二十年|吞噬百余人|民国连江县志卷十八|安溪|康熙中|死于虎者不下千余人|乾隆二十二年安溪县志卷十|长泰|康熙十一年至十二年|吞噬者千余

12、人|光绪三年漳州府志卷四十八|康熙 五十八年|噬百余人|沙县|嘉靖四十一年|食人数百|乾隆延平府志卷四十四|泰宁|成化二十三年|伤人逾百数|民国泰宁县志卷三|乾隆十六年|伤数百人|建宁|光绪二十八年|噬人至百余多|民国建宁县志卷二七江西|鄱阳|顺治十一年|一村中至食人百余|同治十一年饶州府志卷三十一|乾隆二年|计伤三百余人|靖安|康熙二十四年|伤人六百余|同治九年靖江县志卷十六|永新|康熙二年|四乡死者百余人|同治十三年永新县志卷二十六|雍正二年至乾隆七年|死者近千人|德安|康熙 五十五年|食男妇百余人|同治十一年德安县志卷五十三|婺源|嘉靖十七年|死伤男妇二百余口|民国十一年重修婺源县志卷七

13、十|上犹|嘉靖二十三二十五年|虎食五六百人|同治七年南安府志卷二九|万历二十九年|受伤及死者五六百人|光绪元年南安府补正卷十四、明清东南虎患是盲目垦殖山区引发的生态灾难东南地区南高北低,北部和中部为平原,南部为丘陵山区,山区的面积约占全区70%以上。这里,地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树木茂盛,野生动物众多,自古以来,一直是虎的良好的栖息之地。尽管虎生性凶残,但上古时期虎并未威胁人类的生存,相反人们还将虎视为农业生产的保护神,每年冬季蜡祀时,虎还是人们祭祀的重要对象之一,其原因就是虎能食野猪,具有保护庄稼的作用。礼记郊特性中便有“迎虎,为其食田豕也”的记载。宋代,东南地区由于人口的繁殖和北人的南迁,原

14、有耕地已不敷应出,出现了“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细民,必求垦田,犹胜不稼”的情况。山区,开始被不断开垦,随之,虎患也跟着出现。不过当时东南山区的开垦,还是在缓坡和浅山地带,发生的虎患次数还不多。明清时期,人口激增,据统计,宋徽宗崇宁时,东南地区人口为1500万,明嘉靖时增至2312万,比崇宁时增加了54%,清嘉庆时,人口猛增至13606万人,比宋时增加了8倍,比明代增加了倍 。人口的大量增殖,需要大量的耕地,这时的山区,浅山、缓坡早被开发,人们只能从浅山走向深山,从缓坡走向陡坡,从而形成了对山区大规模的深度开发,垦殖的规模扩大到整个丘陵山区。为了解决耕地不足,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中期以后,清

15、政府也一再提倡垦山,并制定政策,给予许多优惠。乾隆五年发布谕令:“各县生齿日繁,地不加广,穷民资生无策,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垦种,免其升科。” 嗣后又针对各省的具体情况作了规定,乾隆六年准“江省开垦,如在山巅水涯,高低不齐,或沙石间杂,坍涨不一,及畸零闲土,约在二亩以下者,免其升科。” 对福建规定“闽省多属山田,层垒高下,如同梯形,以 丘而论,均属零星,彼此合算,方成亩数。嗣后民间开垦,无论水田旱田总以零星旷土,不及一亩,与虽及一亩,而系地角山头,不相毗连者,免其升科。” 对江苏的“山头地角,硗瘠荒土,及沟畔田塍,畸零隙地,不成丘段者”,规定“听民种植,无论多寡,永免升科。” 浙江省“地窄民稠,凡平原沃野,已鲜旷土”,因此也规定“山头地角,溪畔崖边,间有畸零,不成丘段及从前水冲沙压荒地,人力难施”之地,“永免升科” 。这些政策,解除了对贫苦农民进山开垦的束缚,推动了大量农民进入山区进行开垦,从而在清代中叶形成了垦山高潮。这一时期,玉米和甘薯的传入和传播又促进了山区的垦殖。山区土壤瘠薄,又缺少浇灌条件,很难满足农作物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