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138187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学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学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学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学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学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学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学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学法研究课题组(2001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评审论文二等奖)一、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是学习的首要目标。知识的获得、智能的发展绝离不开兴趣、理想、意志等学生的主观需要,教育者对此应给予精心的培养、保护、强化和提高,才能使学生在他今后漫长的学习中学有所成。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在注入式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只讲教,不讲学,形成了主观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效能低,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了实现真正教学民主化,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研究学习方法。教师必须建立起“教法要适合于学法”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体

2、现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应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因此,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最优方案。特别是在我们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教育学生怎样学习,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已成为今天的教育怎样适应明天世界的对策之一。因此,改革教学机制,优化教学系统,提高教学效能,加速人才培养,已势在必行。我校从1982年起在高中和初中分别开设了学习方法课,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的一般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各门学科研究对象不同,各门学科又有其特殊的学习方式。因此,一般的学习方法指导还需一个具体化的过程,才能进一步加强针对性。基于以上原因,我们

3、组织了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教师,编写了语文、数学、外语、历史、政治、化学、物理等七学科学习方法指导系列丛书,以帮助广大高中学生提高学科学习的学习效率。二、 二、 理论指导北师大心理系冯忠良教授的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体制包括四个系统教学的目标系统、教学活动系统、教材系统、教学成效的考评系统;教学的最佳效能依赖于构成教学体制的各个系统的协调作用;确立高度一致的优化教学系统,必须依据学习的规律。我们根据该理论,以教学体制的四个系统中的三个教学的目标系统、教学活动系统、教学成效的考评系统(因教材系统是由国家拟订的,因此这里不包括它)为分类对象,力求从具体学科的角度对其中的学习规律

4、及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一) (一) 教学的目标系统教学内容重点分析根据该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心理结构。教学的过程,就是心理结构构建的过程。学生是这一构建活动的主体。因此,学生学习的动机,将直接影响构建活动的成效。而学习动机形成的必要因素是学习期待,即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意念。因此,明确的学习目标的确立,对促进学生学习活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目标是由需要引发的,目标对主体的作用机制,就是使需要得到满足;另外,目标的选择还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在确立学习目标时,应尽量选择那些能够满足主体需要,并使主体感到是可以达到的目标。我们依据以上原理,在丛书各分

5、册每一章的前面,都列出了教学内容重点,以使学生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帮助学生明了他们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二) (二) 教学活动系统1学习方法点拨要想进行学习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了解学习的规律。结构与定向化理论认为,学习规律包括五条规律:即知识的掌握规律、技能的形成规律、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学习动机的规律和学习的迁移规律。知识的掌握是指知识的接受或知识的占有,也就是把别人发现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知识。其实质是重建认知结构的过程。知识的掌握包括知识的领会、巩固和应用三个环节,实现这三个环节的核心是心智活动。知识掌握的基本心智活动大致可以分为认知活动(教材的直观、概括和具体化)和记忆活动

6、(教材的识记和保持)。该规律是我们学法指导遵循的主要规律。本套丛书依据以上原理,将内容分为知识重点分析,学习方法点拨,例题详细解析,举一反三演绎、自我能力测试五部分,以帮助学生完成具体学科认知结构的重建。同时,其他的规律也在本套丛书中有所渗透。各科老师在遵循上述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提出了各学科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历史老师根据历史学科中需要记忆的内容多、一般死记的方法效率低的特点,在编写的过程中,注意了对教材的概括和规律的总结,整本书中,始终坚持引导、训练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背”,引导学生找规律,抓关键性的词语。这样经过概括化的知识不易忘,而且即使忘了往往能追忆起来。政治老师则根据

7、政治课理论性强,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背条条框框,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现状,提出了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分析的观点分析政治课的全部内容。他认为,在学习的三个环节:记忆、理解、应用中,理解最为重要。基于此认识,他总结出了读书法,理解法、联系的方法、对比法、图表法、全面看问题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这样在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精细加工的基础上,辅以一定的图表,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更能加深记忆。本着简明有用的原则,突出了在讲解例题时,把重点放在给方法、给原则、给规律上。语文学科看似简单,学生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但一答就错。可见,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比,知识并不是那么系统、有条

8、理,而是比较琐碎,记忆和应用起来很困难,因此,在编书的过程中,每章都设了“知识要点和能力培养”部分。该部分通过对典型性的例子的分析,给出了每一部分的重点、难点的解题方法,从而使语文知识得到整理,语文能力得到训练。英语则给出了动词的时态、语态虚拟语气等一般英语知识点的解题方法。数学老师首先指出了数学学习的一般方法,如听课方法、阅读方法、小结方法、分析题方法、应试方法等。接着,按高中教材顺序,分章指出了各部分内容的特点,学习中应采取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物理老师则在认真研究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审题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1)认真读题、发现信息。认真读题,发现信息,指的是认真细致阅读题

9、目,多角度无遗漏地收集题目信息,发现题目已知条件,明确研究对象,确定研究过程,分清研究对象与外界的联系。把握物理过程中的不变量、变化量、关联量以及不同物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2)翻译物理语言,转化隐含条件。翻译物理语言,转化隐含条件,指的是通过对题目的准确理解,深入挖掘题目提供的比较隐蔽含蓄、不能直接加以利用的信息,并进行翻译转化,使它们明朗化、通俗化,从而加以运用。而隐含条件常常隐含在明显条件背后、关键字句之中、题目所求之中、题目附图之中,因此,挖掘时既要准确理解,又要仔细观察,还要借助联想和理论分析。(3)记录信息,排除干扰。记录信息,排除干扰是指对解题有用的部分用简单的语

10、言形式(包括文字、符号、图像、数字)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产生联想、启迪思路、寻求解法。排除多余无用的条件。化学则打破了教材原有的知识体系,将整个高中化学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七个部分。在编写过程中,既注意了学科知识的重点、全面和系统,及不同的学习方法,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其主要特点为:强化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经归纳、总结、分类,突出重点覆盖全面;通过有机化学典型例题分析,开拓思路,突破难点,发展能力;在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中,采用归纳方法,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并在重要的知识点“生长点”,理论联系实际,发展能力通过化学实验的分析、反思和总结,突

11、出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强化学生对实验是探究知识,验证知识重要手段的认识,提高动手和发展思维能力;通过计算题的归纳,突出化学知识,运用数学手段,举一反三,发展思维能力。(三) 教学活动系统2例题详细解析,举一反三演绎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各学科学习的一般规律,在一般规律与具体应用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在这套书里,各科老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了例题详细解析,通过具体的例题的解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是各科老师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是本书的精华所在。(四) 教学成效的考评系统自我能力检测依据“结构一定向教学”原理,教学成效的考核与评估是对所要构建的心理结构的检查与评定,属于教学的反馈信息。历来的多

12、次研究发现,及时的教学反馈信息一方面可以检查改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学习动机,从而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在每节的后面都编写了能力测试部分。三、方法及成果本课题从1996年开始研究,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由学校各科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执笔,编写了系列丛书,19982000年该套丛书陆续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该课题的编委名单具体如下:语文 王佩文,范守志、袁其采数学 张环、王淑英、杨玉容等英语 宛金来、马维发、金培英政治 任学明物理 郭漪化学 郑忠斌、路顿、张中南历史 左玉祥主要成果:学科学法概述高中政治学法概述读书法(任学明)高中数学学法概述(张环、王淑英、杨玉容等)高中英语学法概述(宛金来、马维发、金培英)高中物理学法概述前言(郭漪)高中化学学法概述(郑忠斌、路顿、张中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