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名词解释幼儿教育心理学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注意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学习是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包括态度、情感)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如服药、生理短暂变化导致的暂时性改变。强化:强化是指能够增强反应率的后果。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斯金纳认为,强化有两类,一类是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的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另一种是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
2、消失或减少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辨识消极强化。消退法消退法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指通过有差别的强化,缓慢的减少两种或以上的刺激的特征,使幼儿最终能对两种只有很小差异的刺激作出有辨别的反应。程序教学是指将学习材料重新组织成短小的框架内容,由难到易安排好幼儿学习的进程。幼儿对每个框架的学习内容作出反应,若正确,就会获得积极的强化,并进入下一进度的学习,若错误,有利于找出正确答案的信息,帮助幼儿重新解决问题。发现学习是布鲁纳主张的最佳学习方式,指儿童用自己的头脑通过探索过程获得知识。观察学习幼儿通过观察、模仿而习得某种行为的学习活动,不是简单、刻板的模仿榜样行为。学习的个别差异指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与
3、教学情境下,在智力,能力,性别,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志向等方面的差别。外部动机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外。迁移迁移是在一种情境中所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或形成的态度对在另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理解或形成的态度产生的影响。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积极、正向的影响,包括一种学习使儿童具备了进行另一种学习活动的良好准备状态,一种学习节约了另一种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或是已具备的知识经验使儿童有效的解决面临的新问题。逆向迁移即后即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内部(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幼儿对学习本身
4、感兴趣,由此引发的动机。这种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即活动本身构成了幼儿学习的直接动力与需求。外部动机: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外。适宜性学习幼儿学习评价是指教师手记有关幼儿学习表现的各种素材和信息,并以某种参照为标准,对幼儿的学习进行综合、解释、价值判断,以评定幼儿学习水平的过程,为有效的指导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帮助幼儿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依据。诊断性评价又称准备性评价,是一种在幼儿学习与教学前进行的,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适宜性教学的评价方式。 简答&论述奥苏泊尔的意义学习与罗杰斯的意义学习奥苏泊尔的意义学习:奥苏泊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原有的认
5、知结构之间建立非随意性和非零时性的联系,使其产生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导致新旧知识之间的意义的同化。罗杰斯的意义学习:是把逻辑和直觉、理智与情感、概念与经验、观念与意义等结合在一起的学习,这种学习在于充分挖掘个体与生俱来的学习潜能,使以情感为中心的右半脑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培养出“完整的人”即认知与情感协同发展的人。关系: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是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而罗杰斯的意义学习则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奥苏泊尔区分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标准奥苏泊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非随意性和非临时性的里联系,这也是区分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主要标准。他认为,意义学习有两条
6、标准:新知识与学习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具有实质性联系。所谓实质性联系,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无意义音节和配对形容词只能机械学习,因为这样的材料不可能与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任何已有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必须在逐个字母或项目之间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机械学习。在获得数概念前的幼儿,凭借他们发展较快的机械记忆能力,可以将乘法九九表口诀背熟,倘若从中抽出一句问他们,他们将不知所云,这也是机械学习。一切机械学习都不具备上述有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建构主义对学
7、习的基本主张1)知识观:知识是生成的。建构主义认为生成建构性是知识的本质特征:知识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因此他必然随着人们认识活动的生日而不断得到升华和改写;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生成的;所有的知识都是在这种个体与经验世界的对话中建立起来的;建构主义将知识视为动态的,开放的自我调节系统,儿童并非站在知识之外旁观他,他本身即处在这一系统中,通过交往时间来把握他。知识的生成性还表现在,遂于个体而言,知识也是不断生成与变化的。儿童观:幼儿是有主体性的。建构主义认为儿童不是消极、被动,有待教师填充知识的客体,不是装知识的容器,而是由主观能动性的学习者。主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幼儿在学习中不是
8、一块白板。他们有已有的经验与“前结构”。儿童在解决问题时,是从已有经验背景出发的,因此教学要把幼儿的缘由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注重幼儿对各种事物的理解,倾听他们的想法,引导其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幼儿是主动的建构者。儿童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他们通过同伙合作,对事物的理解能够更加丰富和全面。因为每个儿童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因此,教学要增进儿童之间的合作,使他们能彼此发现不同的观点及其原因。学习是主动建构的。儿童是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是在不断进化的经验世界中主动活动的主体。学习不是简单的将信息从外部向内部输入,而是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不断生成新理解的过程,而是儿
9、童自主建构关于事物及其表征的过程。新信息与新知识是儿童在具体问题中主动建构的。当儿童建构其新结构时,新信息也就不再是原来信息加工论所指的新信息了。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其主动性主要表现在:好奇,好问,好探究,好模仿等方面。当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被承认多次打击后,便不敢表示自己的需求及愿望,不敢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幼儿往往为了好玩而学习,对于有兴趣的学习,幼儿可以坚持很长时间;而对于没有兴趣的学习,幼儿往往不能坚持进行。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幼儿的学习以无意性为主,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无意记忆;幼儿的联想往往是无意的自由联想。内隐学习是幼
10、儿学习的重要特征。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个体的经验和情感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幼儿的学习主要以行为实践为主,直接参与的经验是幼儿学习的要素。幼儿亲身的经验往往与情绪体验相联系。情绪在幼儿的心理活动中的作用甚至大于理智。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直观形象性是幼儿学习的突出特点。直观形象的学习内容幼儿比较容易接受;在语言指导下使用直观材料或实际活动最适合幼儿。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幼儿的学习,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幼儿需要安全的环境,包括物质和心理的安全环境,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安全氛围。处于安全及受尊重的群体环境中,幼儿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和学习。不容忽视的个别差异性。幼儿的学习存在个别差异。不同幼儿
11、有不同的认知和学习方式,也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其认知和理解。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学习的方式主要有:观察模拟学习、操作尝试学习、语言理解学习等。1)观察模仿学习:观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幼儿通过感官直接接触(即广义的观察)来学习。同时,幼儿的观察学习常常与模仿相联系。年幼的孩子主要模仿表面的现象,4岁以后模仿逐渐内化,开始模仿学习,大量用于行为与态度方面。2)操作学习:操作学习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分为手把手的操作:学习运动技能时;尝试错误的操作。通过幼儿自发的尝试错误性质的操作,幼儿可能顿悟,获得学习成果;(举例:P79)模仿示范的操作。反复练习的操作。3)语言理解的学习:用于成人讲解和指导
12、下对行为与态度的学习。与婴儿相比,幼儿大量使用语言理解的学习方式;与成人相比,幼儿的学习更多依赖从感性入手的方式;从归纳入手的学习方式。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往往是综合性的。活动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源泉与基础。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积极主动的与周围环境中的人和物互动,感知周围事物,形成对人与物的基本认知与态度。5)交往中的学习:与成人、同伙的交往活动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学习与发展。交往能满足幼儿的认识性动机;满足幼儿得到认可与支持的需要;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促进幼儿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进行学习和发展社会性、情绪及认知能力的重要方式。游戏让幼儿有机会了解世界,
13、在群体中互动,表达和控制情绪发展想象能力。学习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1)形式训练说由沃尔夫为代表的官能心理学提出了迁移的形式训练说,它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心智的组成成分是各种官能。这些官能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教育之所以对幼儿起作用,主要在于训练形式。迁移就是儿童的某种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某些学科具有训练某一或某些官能的价值。2)相同要素说桑代克等人提出。他们否定了形式训练说,认为发生学习迁移的原因,是由于联系和迁移之间有相同的要素,两者之间的相同要素越多,则迁移性越强;反之则迁移性越弱。3)概化理论:概化理论否定了相同要素说,认为迁移的发生在于儿童是否获得对有关知识的概括性理
14、解。强调儿童能否概括出可迁移性的原则与概念。钙化理论由嘉德提出的,他认为儿童在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原则是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4)认知迁移理论:20实际60年代以来,罗耶提出了人质迁移理论。这种结论结尾,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儿童在记忆搜寻过程中提取相关信息的可能性。该理论的基本前提是:领会是学习迁移的必要条件。20实际80年代以来,涌现了解释迁移机制的许多新理论。1)图式理论。该理论运用儿童知识结构解释迁移发生机制,建立在问题解决迁移研究的基础上,强调图式获得和规则自动化对迁移的影响,认为图式获取对迁移问题的解决具有促进作用,而规则自动化则对相似问题的解决具有促进作用。2)共同要素理论。从迁移任务和
15、训练任务之间的关系解释迁移机制,引入了产生式概念,以产生式规则取代相同要素说。两种技能产生迁移的条件使他们必须具有相同的过程性知识。3)元认知理论。指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以及与之相关活动的认知,他使主体能够监控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并进行调节,主要表现为结果预期、自我指导、自我评价、自我调节。4)认知灵活性理论。由斯皮罗等人提出。认为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便在情境发生改变时能够做出适宜的反应。幼儿学习中个别差异的表现幼儿学习中的差异主要有:学习能力差异、学习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差异、性别差异。学习能力差异。学习能力包括:智力,先前知识,创造能力等。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16、指出了,每个人至少有7种智力中心:语言智力、逻辑或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和视觉智力、运动或身体智力、人际智力、内在智力或内省智力。教师必须发现并尊重这种差性,确保教学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教师在加强智力的学术性方面,也要强调其实践方面,还要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学习类型的差异。学习类型差异常常是两极的。学习类型主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内外控制点、焦虑、兴趣、态度等。儿童主要有5种不同的学习类型:视听型,听觉型,身体型,书面型和群体互动型。这五种学习方式为每个学习者所使用,但使用程度和效率会有差异。因此教师要认真观察和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学习类型。3)性别的差异。性别差异更多的是社会建构的,其主要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