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1378003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工作潜力发展和工作成就的提高起着根本的决定作用的是( )P3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A.素质B.品德C.体质D.行为13.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针对某一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征的过程被称为( ) P6A.工作分析B.绩效管理C.素质测评D.工作评价37.标志着胜任力理论和方法向实践过程的转移和渗透的专著是麦克利兰在1976年出版的( ) P30A.职位胜任力测评指导C.测量胜任力而不是智力57.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面试过程必须是(A.结构化的面试过程C.

2、开放式的面试过程69.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分为效标参照客体本身无关的标准体系是( )A.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B. 职位胜任力测评D.胜任的经理人:有效绩效模型) P53B. 非结构化的面试过程D.封闭式的面试过程准体系和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其中,与测评P67B. 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C. A与B均是D.A与B均不是86.人员素质测评组织实施过程中的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活动包括( )P95A. 广泛进行宣传动员、组织专家评委、编制试题、确定测评日程安排B. 测评指导、实施测评、测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测评具体实施阶段C. 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测评结果、测评结果的报告测评结果整理分析阶段D. 用于人才

3、的培养选拔、用于中层管理岗位的重新配置、用于中层管理人员素质档案的建立 结果组织运用阶段96.18691904年,心理测验处于()P116A.萌芽时期C.昌盛时期B.成熟时期D. 完善发展时期116.心理测验中的投射技术的首要特点是( ) P128A.非结构性B.开放性C.自由性D.隐蔽性125.一般能力测验,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 ) P134A.想象力测验B.执行力测验C.智力测验D.影响力测验121.在这种投射中,一般要求被测者对投射进行挑选、归类或排列。例如,给被测评者一些玩具,让他自由排列、归类,然后从所作的行为中获取品德测评信息。这种投射技术属于( ) P130A.联想投射B.构造投

4、射C.完成投射D.选择排列投射146.面试的基础是面对面进行() P154A.文字书写B.工具操作C.动作演示D.口头信息沟通165.评价中心是通过多种( )测评形式观察被试者特定行为的方法 P176A.心理测验B.面试C.投射技术D.情景模拟172.小组讨论中典型的形式是无角色小组讨论,它的使用频率为( ) P179A.57%B.58%C.59%D.60%197.先分项测评,最后根据各测评指标的具体测评与选拔结果,报告一个总分数、总等级。其优点是总体上具有可比性,缺点是看不出具体优缺点的报告形式是( ) P207A.分项报告B.综合报告C.分数报告D.等级报告.12.我们进行素质测评活动的重

5、点应放在对()素质的测评上。P5A.知识B.品德C.技能D.才能1.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对象是()P2A.素质B.品德C.体质D.行为16.人员素质测评是指对( )以上具有正常劳动能力个体的素质的测评。 P8A.15 岁B.16 岁C.17 岁D.18 岁25.以人事合理配置为目的的素质测评活动是指( ) P13A.选拔性素质测评B.配置性素质测评C.开发性素质测评D.诊断性素质测评35.促使现代胜任力研究运动兴起的一个关键起源因素应该追溯到( ) P29A.亚伯拉罕.林冃政府16B.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3219331945C.伍德罗.威尔逊政府28D. 西奥多.罗斯福政府261901190839

6、.1973年,麦克里兰发表了里程碑式的测量胜任力而不是智力一文,标志着( )P30A.胜任力模型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胜任力体系的正式确立C.胜任力概念被带入战略层次D.个人胜任力在人才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58.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设计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两个方面。其中,横向结构是基础,包括( )A.测评目的、测评内容B.结构要素、行为环境要素、工作绩效要素P62C.测评目标、测评项目D.测评项目、测评指标68.用许多字词规定各个标度的范围与级别差异,这是测评标度的( ) P66A.数量式标度B.综合式标度C.定义式标度D.量词式标度83.公司等组织中实施人员素质测评活动的一般流程 ,先后顺序

7、排列正确的是( )P92A 确定目的制定计划构建体系组织测评分析结果B确定目的构建计划组织测评制定计划分析结果C确定目的制定计划组织测评分析结果构建体系D确定目的构建体系制定计划组织测评分析结果A.素质B.品德C.体质D.行为22.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公正性、差异性、准确性与可比性。例如, 要求整个素质测评过程对于每个被测评者来说,有利性平等,不是对某些人特别有利而对其 他人不理。是( )原则的体现。A.公正性B.差异性P12C.准确性D.公平性A.常模B.效标C.价值观D.态度44.无论是从潜在的个人特征还是从行为解说胜任力胜任力都是以(校标)为参照的。 P3659.所谓

8、标志,是指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常常表现为各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征或表 征的描述与规定。标志的形式多种多样,从它揭示的内涵来看,有客观形式、主观评价、半 客观半主观三种。例如,打字的数量、时间、来回取活的次数、耗氧量等均属于( ) P65A.客观标志B.主观标志C.半客观半主观标志D.非客观非主观78.制定测评流程要考虑多种因素,结合组织实际合理安排,按照( )的顺序进行,尽 量不影响组织工作的正常开展。A.先易后难、先测后评B.先难后易、先测后评C.先易后难、先评后测D.先难后易、先评后测104.在这一时期,心理测验的形式由个体扩展为团体、测验的客体由儿童扩展为成人、测验的功用由研究走向社

9、会服务。这一时期是()P116A.萌芽时期B.成熟时期C.昌盛时期D.完善发展时期129.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是一种()测验P137A.结构化测验B.文字测验C.品德测验D.非文字测验142.在创造力测评的三个测验方法中,用于测量发散思维的是( ) P146A.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B.威廉斯创造力测验系统C.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D.以上都不正确168.评价中心测评中主试人员观察评定考生的() P177A. 口头语言B.体态语言C.文书能力D.行为185.根据被测者总体的一般水平而给出的相对分数是( ) P202A.常模参照性分数B.原始分数C.标准分数D.导出分数194.根据南京大学教授杨东涛等

10、的问卷调查显示,各单位使用素质测评最多的领域是( ) P214A. 人员选拔C. 内部调配4. 素质的第一个特性是它的(A. 稳定性C. 内在性B. 人员晋升D. 员工招录) P3B. 可塑性D. 基础性8.人的素质是由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和个能素质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独一无二的统一体,它显 示出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和谐发展,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这体现 素质的哪方面特征? P4A.基础性B.表出性C.差异性D.综合性29.以鉴定与验证某种素质是否具备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素质测评是( )P17A.选拔性素质测评B.配置性素质测评C. 诊断性素质测评D.考核性素质测评42. 20

11、世纪90年代以后,胜任力概念被( )带入战略层次,组织胜任力成为战略管 理的新热点A.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B.罗伯特斯坦伯格C. 霍恩比和托马斯D.戴维麦克里兰62.所谓标度,即对标准的外在形式划分,常常表现为对素质行为特征或表现的范围、强度 和频率的规定。从目前现实中的考评指标分析来看,考评指标的标度大致有五种,其中不包 括的是( ) P66B.等级式D.评定式A.量词式C.数量式A.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B.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C.A与B均是D.A与B均不是70.与测评客体直接相关的人员素质测评标准是()P678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员素质测评实施活动的主要环节的是()P94A.统思想认识B.成立

12、工作领导小组C.编制试题D.选择测评人员91.主要测评应试人员组织计划协调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变革创新与管理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举止仪表、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的测评试题种类是( )P100A.机考试题B.笔试试题C.面试试题D.情景模拟题107.将心理测验划分为认知测验与人格测验所依据的标准是( )P118A.测验的具体对象B.测验的目的C.测验的材料特点D.测验的质量要求138.主要用来测量手指的灵活性以及手指、手和手臂的大幅度动作技巧的操作能力测验是()P141A.珀杜插板B.克劳福德灵活性测验C.奥康纳测验D.工具使用测验152.面试中主试人员与被试人员沟通的基础是( )P161

13、A.倾听B.观察C.提问D.评价167.评价中心的测评内容主要是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与潜能,这体现评价中线以( )为主要目的。 P177A.鉴定B.诊断C.预测D.调研184.人员素质测评活动的最终产品是()P201A.人员素质测评报告B.人员素质测评指标C.认知测验D.能力测验193.将各指标得分直接相乘的数据综合方法是( )P209A.累加法B.平均综合法C.加权综合法D.连乘法5. 素质不是个体在某一时间的偶然显现,而是个体经常性和一贯性的行为和特点,这就是素 质的( ) P3A. 基础性B.稳定性C.表出性D.差异性19.将人员素质测评划分为,选拔性测评、诊断性测评、配置性测评、鉴定性测

14、评与开发性 测评是根据( )进行的划分。 P11A. 测评技术与手段B.测评目的与用途C.测评范围D.测评标准27.以开发素质潜能与组织人力资源为目的的测评是( )P14A. 选拔性素质测评B.配置性素质测评C.开发性素质测评D.诊断性素质测评43.对麦克里兰长期来研究成果和应用情况作了较系统的说明的专著是( )P31A.职位胜任力测评指导B.职位胜任力测评C.测量胜任力而不是智力D.工作胜任力斯班瑟63.为每一个测评要素确立关键性的描述特征,要求具备可辨别、易操作的特征,这是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 )A.测评要素B.测评标度C.测评标志D.测评指标73.对不同的测评指标给予不同的权数值,其目的是使不同的测评指标的得分可以进行纵向 比较,这指的是加权的( )P71A.横向加权B.纵向加权C.综合加权D.相对权数87.内容涉及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