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_捅马蜂窝 (3).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1376262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课_捅马蜂窝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三课_捅马蜂窝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三课_捅马蜂窝 (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三课_捅马蜂窝 (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三课_捅马蜂窝 (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课_捅马蜂窝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课_捅马蜂窝 (3).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 捅马蜂窝【教学目的】(一)知识教学点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词语、汉字、 要求会读,懂意思,重点词语达到会读,会写,会理解,会用。2. 使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的句型,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语言交际。3.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课文的结构,能结合课文情景使用。(二)能力训练点 1. 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2. 利用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听说读写能力,逐步形成真实交际能力。【教学重点】 学习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能答出课后的问题,【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内容,用重点词语和课文里的句型造句。【教学准备】 书 ,黑板,粉笔。【课

2、时安排】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学习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第四课时 课文学习(运用)第五课时 做练习并真实交际 第一课时 检查词语的预习情况【学习目标】1。掌握新词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重点词语达到会说,会写,会用。2。通过自学和小组中讨论学习掌握重点词语,通过课文学习识读新词和汉字。3。获得新的词语学习方式。4。能够结合实际,用新词表达意思,学习生字的分析,掌握意义。【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课;(二)检查词语预习本课的词语比较多,要分清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保证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一般词语则通过课文的学习逐渐识读理解1。每个人在小组中汇报词语预习情况。 读准每一个词语。

3、能弄清每一个词语的意思。 运用重点词语造句。2。清理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需要帮助的内容。3。小组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讨论解决疑难词语。1)注意本课词语中出现的多音字的不同的意思不同读音。4。提出需要全班解决的疑难词语。5。词语学习方式提示。(三)学习方法,学习词语(1)有些词语的解释:燃料能产生热能活动力的可燃物质。燃,燃烧;可燃的。料,材料;物质。非凡不寻常。非;不。凡;平常捣毁砸毁;击垮。捣,用棍子等的一端撞击。毁,破坏。 冒险 不顾危险地进行某种活动。冒,不顾。 险,危险。 犯罪做出犯法的,应受处罚的事。 犯,违反; 抵触。 罪,罪行;作恶或犯法的行为。(2)通过所学过的词语来学习词语欲

4、望用于人的生理或心理方面。“愿望”表示人的某种良好心愿和美好希望,汉堡义。 迟疑 表示在应该拿主意的时候拿不定主意。“犹豫”多用于内心活动,也指行为。 反驳强调用自己的理由否定对方的理论和意见。“反对”强调不赞成,不同意。 鼓动 侧重激发,促使,可用于好事,也可用于坏事。“煽动”只用于坏事 (四)全班交流解决疑难词语 (1)各小组汇报词语学习情况,提出未解决的疑难词语。(2)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同学一起解决疑难词语。(五) 检查步骤 听写词语或朗读词语。做练习一至五。用提示中二,三,四的词语造句。【作业】1. 熟读词语,加深理解。2. 抄写词语。3. 认真预习课文。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 【教

5、学目标】1. 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 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 学会新的句型。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 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一至第八自然自然段(9分钟11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边想边思考下列问题。1)爷爷的后院为什么是作者儿时的乐园?2)作者怎样产生捅马蜂窝的强烈欲望?3)作者为什么被马蜂蜇了?4)作者被蜇后的情况怎样?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未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

6、要意思和表述方式。3。各小组把还没有弄懂的词语,句子和课文的其他部分汇总,拿到全班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求得对本课课文疑难点的理解。老师的任务不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理解和解决疑难。(一)串讲课文第一段(1 自然段)叙述爷爷后院的情况,交代时间和背景。1)描写后院环境安静是为了说明后院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的乐园,也是作者的乐园。2)注意文中对麻风和马蜂窝的描写。学习句型 “最的要数.”。 “最的”是“的”字词组,在句中作主语,“数”作谓语。“要”和“数”分别可以用“就”和“算”替换。 例如; (1)吐鲁番最有名的要(就)数(算)葡萄了。

7、(2) 在这些孩子当中,最用功的要(就)数(算)帕提古丽。 第二段 (28 自然段)叙述作者儿时捅马蜂窝的情况。(1)产生捅马蜂窝的欲望。(2)准备捅马蜂窝。 (3)捅马蜂窝。(4)被蜇后的情况。捅马蜂窝的整个过程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展开的。(二)学生朗读课文可以老师领读,也可以让学生一起读,要求发音正确,流利; 分小组读或全班齐读。【作业】 (1)熟读地朗读课文,最好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2)用句型造句。第三课时 阅读理解课文【教学目标】1 .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 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 学会新的句型。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

8、 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1. 复习旧课。2 .听写句子; 3 学生自读课文第九至第二十段(6分钟8分钟)要求边读边想边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的担子怎么变小?2)死马蜂是怎么回事?3)爷爷的解释对作者有何影响? 4)爷爷的后院来马蜂了吗? 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句子和课文中为理解的部分,小组讨论,互帮互学,争取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读懂课文,能回答上述问题。基本理解每一句子的意思和形式,全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和表述方式。4。各小组把还没有弄懂的词语,句子和课文的其他部分汇总,拿到全班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求得对本课课文疑难点的理解。老师的任务不是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通

9、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深思,联想,慢慢地理解和解决疑难。(二)串讲课文:第二段 (917自然段) 叙述马蜂窝被捅后作者的心理变化。1)爷爷解释那只马蜂是怎么死的。2)爷爷的解释对作者触动很大。学习句型; “不不;要是也就”这个句型由并列的两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构成,前一半句省略了“如果”和“就”。例如;(1)这是个误会,你(如果)不解释,他(就)不会知道;你要是说清楚了,他也就会原谅你的。 (2)你(如果)不教,我(就)不会;你要是教了,我也就会了。第三段 (课文的第18至20自然段)讲述了马蜂窝被捅后爷爷后院的情况。(1)描写马蜂窝被捅后爷爷后院的情况。(2)后院终于有马蜂窝了,作

10、者暗暗对自己进行告诫。 (二)学生朗读课文可以老师领读,也可以让学生一起读,要求发音正确,流利; 分小组度或全班齐读。【作业】 (1)熟练地朗读课文,最好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2)用句型造句。 (3)背诵全篇课文。第四课时 课文材料的运用 【教学目标】1.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训练听说写的能力。2.能听懂与课文材料相似的谈话。3.能复述课文的内容。4.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想。复习旧课(1) 让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用上节课所学句型、词语造句。(3) 让学生背诵课文。【教学过程】1)能听懂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故事。2)能够自己复述课文内容,学习优秀者能够自己讲内容相似的

11、故事。学习要求在小组中人人开口讲话,做好参加在大班比赛或表演的准备。(一)听力训练1.老师口述课文或与课文相似的故事。2.学生听后回答老师的问题,或者是复述老师讲的内容(二)口语练习1. 每个人在小组中口述课文内容。2.每个人按自己写的提纲在小组复述课文,选出代表参加复述课文比赛。3.全班进行复述课文比赛,评出优胜小组看哪一小组说的生动感人,同学评议。(三)读的训练 (1)学生在小组中读阅读课文。 (2)全体学生进行读书比赛。【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2.把这一篇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和父母听。3.预习阅读课文。 第五课时 做练习并真实交际【教学目标】1.熟读阅读课文,理解阅读课文内容,能参与

12、相同话题的谈话。2.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阅读能力。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结合课文内容,能够完成练习部分。复习旧课让几位学生背诵课文,复述课文。【教学过程】让学生阅读课。要求:1) 要读懂每一句话。要理解课文内容2)要注意新的词语或新的句型。3)熟练地朗读课文。学生读完后,让学生说出不理解的词语,把那些词语根全班学生一起解决是在解决不了的查词典或有老师的指导下解决。3. 老师组织全体学生做练习。(1520分钟)4. 交际话题 1)说出版商每个人最突出的优秀品质。 2)与他人或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对比一下,看看我们身上缺少那些应有的优秀品质,然后进行讨论,再说说该怎么办。【作业】1.熟读课文, 理解阅读课文。2. 预习下一课“我和外星人”这一课的词语,课文。3. 找出好的学习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