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两极分化”的成因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137346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两极分化”的成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两极分化”的成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两极分化”的成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两极分化”的成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两极分化”的成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两极分化”的成因语文学习属于综合而又复杂的学习科目,含盖面可以说“无奇不有”,据长期的规律来看,语文学习会随着人阅历的延伸而逐渐提高。但是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最让人头疼的问题“两极分化”,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语文素养,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到底是什么原因出现这一现象?在多年的教学中,我苦苦的思索与研究,总结其以下几点:一、 学生方面的原因(1)不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一个民族的钥匙。然而,有的学生却认为语文是可学可不学的科目,反正我能认识几个字或能说话,盲目的投身于“英语热”或“数理化热”中去,而忽略了我们民族的

2、传统精华。当步入初中阶段时,正是学生理性脆弱的时期,便给语文打上了一个可有可无的烙印,这无疑是对我们的母语制造了一座心灵的监狱,永远的封锁起来。学习兴趣也好,还是学习习惯也罢,对他们而言,便永远的停留在小学识字阶段,一旦在语文学习遇到困难和挫折便为止而逃避或知难而退、不思进取,最终导致成绩直线下滑,也就不可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人文的内涵。相反,有些学生当步入初中时,能够准确的定位语文学科的位置,认知母语学习的重要性,便自然而然的带着一种对民族、对国家,甚至对全人类充满上进的激情,投身于语文学习,从而逐渐步入语文精巧的人文世界,感受到母语所带来的快乐。学习上自然也就有了动力,有了紧迫感,有了

3、时代感,学习成功率同样也提升的快,他们便成为语文学习的佼佼者。(2)学生忽视了语文学习的渐进性,而一味的寻求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体验。语文学习同样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扎扎实实、逐步提高。可是部分学生往往以学习“理科的心态”来学习语文,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要问你是一个点一个点的积累,而理科一般是以面的形式出现,一味的想在语文考试中得高分,而不去一点一滴的去读、去写、去听、去背,忽略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性,也就根本无法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内涵,仅仅在表面的东西上徘徊。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语文可以在短时间内补上来,这其实根本就是无稽之谈。相反那些能够认识到语文学习规律的学生,他们不是一味的为考取高分

4、而学语文,而是从听、说、读、写等各个小的细节入手,长期坚持,由表及里,逐渐走进语文世界,甚至人文世界,开启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空间。这样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语文学习“双赢”的效果。(3)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有待商榷。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不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求实创新。然而,部分学生对这些认识不足,他们只要在课堂上能够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过多的依靠老师就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而不去在课外下功夫。其实,语文是一门感悟性极强的学科,一个人感悟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关键要自己,而不是教师。要想提高感悟能力,仅仅靠课堂上

5、的45分钟时远远不够的,应该把功夫花在课外多读名著、多写读书笔记。更有神这,课堂他们跟着教师的思维转,消极听讲,沉默寡言,只听不死,全盘的接受教师所说的,而不愿去质疑、去与同学讨论探究。这种过度相信教师的学生,其实自己的思维永远也无法得到理想的开发,课后的复习也仅仅停留在初步解读文本的阶段,也就难以取得更深层次的进展。二、教师方面(1)教师的观念有待更新,教学活动缺乏趣味性。有的教师在观念上还是传统的一套,甚至“穿新鞋,走老路”,不愿接受新事物。仅仅把语文教学局限于教材,而不去拓展语文学习的新领域,不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教法单一死板,课堂教学活动单调、枯燥、乏味,根本激发不起

6、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种只重视知识传授,而不重视学法的指导与研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的只是“负担”,而不是乐趣,只会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甚至厌学、弃学情趣。(2)教师只看“优秀生”,而忽略“学困生”。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能够一视同仁,对优秀生和颜悦色,对“学困生”则置之不理,甚至视“学困生”为优秀生的陪读。长年累月,“学困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关爱而失去自信,也就会出现自暴自弃、厌学的现象。还有一些教师则把表扬给了优秀生,而把批评留给“学困生”,甚至用请家长或体罚给“学困生”施加压力,学生很难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一点点成就感,而对教师产生恐惧感,更加扩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3)教师缺乏“补差”

7、意识。语文课标认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原本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师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长期的计划,仅限于学校的教学任务,不对学生一点一滴的进行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而上课只是为了上课,考试只是为了考试的话,将会使整个教学呈现下滑局势,再加上教师的偏爱,上课只关注优秀生,而那部分“后进生”由于教师不设法补救,也就自然成了有些教师严重的“陪读生”,学生缺乏自信心,对学习产生厌学或弃学。“两极分化”也就随之而加剧。三、教材方面的原因(1)教材的多变性也是产生“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在近几年来来,由于教材版本的大幅度变化,甚至出现一届学生用几个版本的语文

8、教材,学生很难适应,从而让学生多变的环境对语文学习产生一种厌烦,今天的与明天的学习没有一定的联系,促使其语文知识的解读也很难让学生从中明白其理,好像学习这篇课文与不学这篇课文没有什么区别。自然教材的多变性无疑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是一次很大的挑战,而语文人文内涵的深厚性,很难挑战成功,也只有很少的学生才能跨国这条“独木桥”,而其他的学生只能顺水推舟。(2)教材的难度加大,很难让学生接近文本。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在编者的眼中好像语文教材也应该上一个层次,从而导致其教材过难。例如刚进七年级就要学习现代诗歌,这无疑对近似于儿童的学生来说的却好难,教师也无从下手去教。面对师生的又一次挑战,成功者有

9、几个呢?四、学校方面的原因(1)未能该学生提供相应的阅读资源与阅读环境。在绝大多数的中学,很难找到一个图书室。学生只能靠自己买书来阅读,而买者又有多少呢?在学校的眼中,有无图书室并不重要,这种不负责任的学校设施管理,使学生逐渐与文学阅读越来越远。同时,那些少有的阅读者也就成了语文学科的佼佼者,“两极分化”的结果便随之而产生。(2)学校奖励制度的不合理性。有些学校对学生的偏科现象并不重视,仅以优秀定格局,只要一科突出,不管其他学科好不好,就给学生进行奖励。逐渐在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不合理的成就感,而一味的狠抓语文一门,对其他的学科只是一晃而过。从而加大了语文“两极分化”的形成。五、社会家庭方面社会风气对于语文的极大冲击。语文是社会的一部分,可随着“英语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社会风气的一天天加重,学生在家长的强烈逼迫下,为孩子开通周末英语辅导班、奥赛数学竞赛班等等。大量的掠夺孩子的时间,学生即使想阅读也没时间阅读!更有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语文可学也可不学,反正影响不会太大。逐渐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淡薄,自然而然也就促使了“两极分化”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