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1369567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尔多斯市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鄂尔多斯市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鄂尔多斯市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鄂尔多斯市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鄂尔多斯市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市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尔多斯市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鄂尔多斯市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鄂尔多斯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是由半干旱、干旱草原向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的过渡地带,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植被稀疏、蒸发量大,境内毛乌素沙地和库布齐沙漠4.3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8%,水土流失面积4.7万平方公里,占54%,每年向黄河输入泥沙约为1.6亿吨,占全流域输沙量的1/10,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特殊的生态区位,决定了鄂尔多斯市是全国生态治理的重点地区。全市人民经过50多年生态建设,生态状况发生了质的变化,荒漠化处于“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相持阶段。一、生态建设成就2005年,全市植被覆盖度达到73%,比2000年提高了近40个百分点,草

2、原平均产草量提高了35%,森林面积达到2115万亩,森林覆盖率16.2%,输入黄河的泥沙量比2000年减少1/8。全市有50多家大中型企业直接参与植树造林、治理沙漠和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治理规模达280万亩。目前,全市人造板生产能力20万立方米、造纸5万吨、饲料加工10万吨、饮食品等2万吨。2005年全市林沙产业增加值达到5.5亿元,年创利税1.5亿元,农牧民年人均林沙产业纯收入达到484元。2000年以来,国家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黄河中游治理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在我市全面实施,给我市生态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十五”期间,全市人工造林940.79万亩,飞播造林829.9万亩,

3、封山(沙)育林136.13万亩,种植优质牧草24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0平方公里。在国家重点工程带动下,全市国家机关、社会团体、部队、企业和学校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生态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这一时期是我市生态建设投资最多、建设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成效最好、农牧民受益最多的时期。我市的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今后的任务仍很艰巨。全市现有宜林地4000多万亩,其中流沙面积2124万亩,急需要治理,有2100万亩退化草场需要改良。全市现有灌木资源1600多万亩,现有林产品加工能力,只利用了百分之十几,有百分之八十多还未能利用,特别是柠条、杨柴等豆科灌木的加工利用率还很低。因此,在加快生态

4、建设的同时,推进林业后续产业发展势在必行。二、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绿色大市”的生态建设目标和“四个超一”的经济建设目标,以产业化的思路指导生态建设,以工业化的思维调整产业结构,以产业化统领农村牧区经济工作,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核心,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建设与保护并重,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积极发展林沙产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953万亩,新增8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2%,植被覆盖度达到75%,新改良草场

5、20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0平方公里,林沙产业增加值达到25.47亿元,农牧民人均林沙产业纯收入1200元。人造板规模达到40万立方米,加工饲料100万吨,造纸30万吨,制浆4万吨,生产饮食品等7万吨,制药及保健品0.02万吨。(三)规划内容、规模、建设重点。通过造林种草扩大资源总量,提高植被覆盖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生态状况;并且积极发展林业后续产业,推进产业化进程,增加农牧民收入。生态建设在全市全面开展,毛乌素沙地以建设“生态经济园”为主,实施全面治理;库布其沙漠采取南围北堵中切割措施,减少进入黄河的泥沙量;干旱硬梁区以保护和恢复原生植被为主,建设保护型生态经济区;丘陵沟壑区

6、实施生态移民,封禁保护,进行综合治理;无定河、黄河流域,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护岸林、商品用材林和经济林;道路两侧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工矿企业及城区,坚持“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一乡一镇建设一园一区”,加强环城林带建设,增加城市绿地。建设重点是抓好以沙柳、柠条、杨柴、沙棘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在后续产业方面,对现有企业进行整合、更新改造、扩大规模、提质提效,新建一批林沙加工企业。1.林产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每年人工造林150万亩,飞播造林、封山育林150万亩,到2010年建成林产工业原料林基地3385万亩(含未成林造林地),新增837万亩。其中建设以沙柳为主的人造板和造纸原

7、料基地1000万亩,新增305万亩,重点在沙区。建设以柠条和杨柴为主的饲料加工原料林基地2000万亩(其中柠条1000万亩、杨柴1000万亩),新增431万亩,柠条重点在干旱硬梁区和黄土丘陵区,杨柴重点在毛乌素和库布齐沙区。建设以沙棘和山杏为主的饮食品工业原料林基地350万亩(其中沙棘300万亩、山杏50万亩),新增76万亩,重点在丘陵区。建设以杨树为主的造纸及纸浆工业原料林基地35万亩,新增25万亩,重点在黄河、无定河流域。建设药材生产基地27万亩,其中甘草基地20万亩,新增10万亩,重点在杭锦旗中北部、穿沙公路两侧;枸杞基地4万亩,新增2万亩,重点在黄河沿岸;麻黄基地3万亩,重点在鄂旗、鄂

8、前旗干旱硬梁地区,维持现有规模,加强管理,重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为确保完成规划造林任务,提高造林质量,全市需建设林木种苗基地10000亩。以国有苗圃和林场、治沙站为基础,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饲草料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规划改良草场2000万亩,结合退耕还林工程人工种草30万亩,改良草场主要围绕退牧还草工程进行,一是采取浅耕翻抚育、免耕补播优良草种措施提高牧草产量;二是实施飞播种草,增加优良草种比例,达到改良草场目的。2.后续产业。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围绕建设高起点、高水平、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林沙产业体系的目标,对现有人造板、造纸、药材、饮食品产业进行全面整合,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和

9、产业格局,大力培育名牌产品和知名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建设原料林基地。推广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方式,实现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促进产业规模扩张,推动林沙产业优化升级。人造板。主要以沙柳、旱柳为原料,以生产中、高密度纤维板为主,以刨花板为辅,到2010年生产规模达到40万立方米。造纸。以沙柳为主要原料,重点生产瓦楞纸、箱板纸,不断研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到2010年规模达到30万吨。制浆。以杨树、沙柳为原料,到2010年规模达到4万吨。饲料。主要以柠条和杨柴等豆科灌木为原料,进行混合配方加工。以现有企业为龙头,农牧户加工为主体, 2010年生产规模达到100万吨。

10、饮食品。以沙棘、山杏为主要原料,2010年生产能力达到7万吨,其中沙棘5万吨,山杏2万吨。药材、保健品。主要以甘草、枸杞、麻黄为原料,生产异甘草素、甘草黄酮、甘草浸膏粉、枸杞酒及保健品、麻黄素等。到2010年达到0.02万吨。3.生态旅游。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生态旅游成为一种新时尚。利用现有森林、沙漠、野生动植物等资源,以伊旗成陵、达旗恩格贝和响沙湾、杭旗夜鸣沙和七星湖、准旗阿贵庙结合万家寨及黄河大峡谷一线、鄂旗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结合阿尔寨石窟、东胜区泊江海遗欧自然保护区、神东矿区建设、乌审旗和鄂前旗无定河流域自然风光、上海庙等生态旅游

11、景点为基础,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四)投资估算。实现本规划,预计需要投资56.08亿元,其中林业建设投资15亿元,种苗基地投资0.1亿元,药材基地投资1.2亿元,重点企业建设投资14.58亿元,生态旅游投资4亿元,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投资0.2亿元,草场改良12亿元,水保治理9亿元,详见附表。(五)效益测算。1.生态效益。到2010年,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9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2%,植被覆盖度达到75%,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0平方公里。灌草结合提高了防护效益,现有草牧场得到森林的有效保护,为牲畜提供有效庇护场所,产草量明显增加;耕地基本得到森林保护,农田减少风沙侵袭,粮食产量提高;减少水土流

12、失,生态状况明显改善。2.经济效益。到2010年,林沙产业增加值达到25.4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8.88亿元,第二产业14.59亿元,第三产业2亿元,农牧民人均林沙产业纯收入1200元。3.社会效益。较高的经济效益拉动生态建设,全社会建设生态积极性明显提高,农牧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祥和。三、保障措施(一)继续坚持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切实加强森林草原保护。农区、半农半牧区、牧区的生态恶化地区和生态建设项目区继续实行全年禁牧,牧区的其余地区实行46月休牧,在草畜平衡的前提下,逐步向划区轮牧过渡。加强对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工作的督查,实行问责制,对执行不力地区的责任人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要把森

13、林草原管护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力气抓紧抓好。管护队伍实行动态管理,管护工资与考评结果挂钩。要健全执法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资源林政管理,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批制度。加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提高防御水平和防治成效,保护林草湿地,强化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确保林草安全。(二)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后备森林资源培育。首先全面实施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积极推广各项适用技术,打造生态精品工程。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要与城镇、工矿区、主要交通干线的绿化相结合,加大对非公有制业主和大户植树种草的支持力度,完善全民义务植树的管理办法,活化造管机制,提高尽责率。其次要制定优惠政策,全面落实“

14、谁绿化谁所有,谁投入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等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及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参与生态建设,大力培育后备森林资源。第三要正确处理好森林资源培育与加工利用之间的关系,在提高森林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确保森林资源不受损失。第四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内蒙古自治区两个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鄂尔多斯市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三)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之路。加快林沙产业发展,必须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强化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要根据林业产业布局和各地区具体情况,合理规划原料林基地。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建基地增加农户收入。一是政府和企

15、业要增加原料林基地建设投资,提高建设质量;二是基地建设要以重点农户为单位,分散经营,集中连片,统一管理,形成规模。三是基地建设既要保证原料供应,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又要保护农牧民利益,增加农牧民收入,还要保证森林资源不受损失,实现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国土增绿、地方增税目标。(四)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生态建设投融资力度。实现本规划目标,预计需总投资56.08亿元。一定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坚持国家、地方、集体、个人、银行多渠道筹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第一,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采取多种形式争取国内外资金。第二,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强育林基金征收、管理和使用。煤

16、炭、采矿等企业应按有关规定足额缴纳育林基金和植被恢复费,用于生态建设。第三,创新农牧区金融机制,建立农牧业担保组织,直接为农牧业和农牧民提供金融服务。(五)加强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政府和企业都要拿出一定资金,与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联合攻关,加快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进程,延伸产业链,扩大资源转化面,拓宽产品途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抓好林木、牧草种子工程建设,大力推广优质苗木新品种,建立优质林草种子扩繁基地。(六)加强社会化服务队伍建设。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在我市全面实施,任务量大,科技人员严重不足。为此,各级政府要适当放宽政策,加强基层社会化服务队伍建设,增加基层科技人员数量。要健全基层组织,切实搞好技术服务。推动林牧业机械化发展,培育服务组织或专业大户。(七)加强森林、草原的监测、监理工作,建立生态检测预警机制和草地、林地生态状况定期监测评价制度。各旗区要在旗区草原监理部门指导下,各乡镇每年组织干部和牧民对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