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院内感染管理制度范文(二篇).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136633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院院内感染管理制度范文(二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卫生院院内感染管理制度范文(二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卫生院院内感染管理制度范文(二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卫生院院内感染管理制度范文(二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卫生院院内感染管理制度范文(二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院院内感染管理制度范文(二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院院内感染管理制度范文(二篇).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卫生院院内感染管理制度范文一、为认真贯彻执行_传染病防治法,_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病人感染率。三、院感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五、分析评价监督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_%以内。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

2、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_具体实施。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院内感染控制在职教育制度一、在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具体_下,_全院各级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的控制教育。二、加强有关院内感染基础知识的学习。三、教育各级医务人员,牢固树立无菌观念和训练正确的无菌操作技术,定期举办无

3、菌操作技术比赛。四、对有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院内感染知识的考核。对院内各类人员的感染控制教育措施一、参加有关省市级_部门_的有关院内感染的学习班,参加人员必须有院领导及专职人员参加。二、全院性培训(一)各科推选一名护士长或护师,一名医师,担任感染监控员,由院感科每年对他们进行l_次的业务指导及培训。(二)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院内感染和消毒隔离工作的培训,每年l_次。(三)对实习护士来院实习,要进行医院内感染方面的有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的控制及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消毒,隔离,灭菌等。每年底_座谈会一次,请有关人员参加,由医务科提出院内感染中存在的问题。三

4、、对临床医生的培训(一)怎样填报院内感染病历调查表,减少漏报率的发生。(二)重点学习使用抗生素,应聘请有经验的专家、教授讲课。(三)指导医师掌握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四、对护士重点培训隔离、消毒方面的有关问题。五、对卫生员培训:讲解有关病房卫生清扫、隔离消毒的基本知识、各种消毒液的使用浓度及配制方控制院内感染各项卫生学标准一、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供应室、无菌间、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_个m3,乙型链球菌不得超过_个m3,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上不得超过_个/cm2。二、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症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5、,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_个m3,物体表面细菌总数不得超过_个/cm3,医务人员的手细菌总数不得超过_个/cm2,门诊大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_个m3。三、产科病房、产房、婴儿室、儿科病房、外科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的手,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四、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病房物体表面,不得检出绿脓杆菌。五、婴儿室、儿科病房、物体表面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和化脓菌。六、凡灭菌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其他任何种类的微生物,消毒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七、各种使用的紫外线灯强度,不得低于70微瓦秒cm2。院内感染监测制度一、对高危区如手术室、新生儿室、烧伤病房、口腔科、产房、婴儿室、供应室无菌间

6、、治疗室、换药室的空气细菌,每月监测一次。二、对各个科室使用的消毒液,有效成分含量及细菌污染量,每月监测一次。三、对各个科室使用中的紫外线灯强度,每季度监测一次。四、对各重点病房及治疗室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污染细菌,每月监测一次。五、对供应室、手术室等压力蒸汽灭菌,每锅均用化学指示剂监测,并有记录,每季度用生物指示剂监测一次。六、对婴儿室、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的手沙门氏菌污染状况,每月监测一次。七、对一些特殊科室如烧伤病房、新生儿室,产房的化脓菌(金葡菌、绿脓杆菌、乙型链球菌),每月监测一次。八、对接触血、脓液的器械或物品,每月监测残留血hbsag。九、对无菌物品,每季度作一次无菌检

7、验。十、对院内感染病例调查情况,每月汇总一次。对无菌切口感染情况,每月汇总一次,并进行分析。十一、对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空针用过双消毒情况,每月调查一次。十二、对无菌器械消毒情况,每月调查一次。院内感染监测登记报告制度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_部院内感染控制标准及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现、登记、报告、分析、反馈系统。二、临床各科医师,要熟悉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并不断加强有关院内感染的基础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院内感染控制的水平。三、发现院内感染病例或暴发流行时,应立即按规定程序报告,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四、院领导每周深入科室,督促检查院内感染病例报告执行情况,将院内感染

8、控制在_以内。五、感染病例调查表,由各科住院医师填写,兼职医师、护士、专职人员负责核对,共同完成。填写院内感染病例登记表时,应字迹清楚,项目齐全。感染病例报表由兼职医师每周星期一报院感办。六、感染病例的报告应做到不漏报、不错报。院内感染监测反馈制度一、感染病例调查表由科室监控人员负责填写。发现感染病例后要认真填写调查表和周报表,交医务科,由医务科去病案室复查核对,相符后,将感染数字及感染部位、漏报率等项反馈到各科室,每季一次。二、全院各科室进行物体表面的细菌总数、致病菌、空气、消毒液、hbsag的监测,有专职人员抽样,化验室专职人员进行化验,每半年一次。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产房、血透、icu室、

9、各病房治疗室、外科病房,以上监测内容,应每月监测一次。感染办公室将每次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到各科室。如有超标的应重新监测,重测结果反馈到科。三、每季监测紫外线灯强度一次,将监测结果反馈到科。凡强度低于50uwcm2的灯管,一律进行更换。更换后的科室负责人应报更换日期,由感染办进行复核,复核后及时反馈到科。四、每半年将全院感染病例,按卫生厅要求,填写后逐级上报。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一、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药物的配伍禁忌,根据药物敏感实验,选择敏感的,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二、严格掌握与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其耐药性的变化,密切观察菌群失调的先兆。三、尽量减少抗

10、生素的使用不当和对其的依赖性。四、已确定为病毒性疾病或疑为病毒性疾病的不使用抗生素。五、发热原因不明者,在弄清病原学诊断前,不用抗生素,以免影响临床典型症状的出现和病原体的检出。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患者,在抽血送培养后,可试选抗生素,待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再按药敏指导用药。六、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引起皮肤的过敏反应,尤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等不宜使用。必要时,可用新霉素、杆菌肽、磺胺嘧啶银等。七、联合使用抗菌素,必须有严格的指征。联合使用抗生素,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的作用,并达到减少药量、减少毒副作用,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产

11、生的目的。不可无根据地随意联合用药,特别是起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的。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指征是单用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混合感染、顽固性感染及需长期用药防止细菌产生耐药的情况。一般以二联为宜,-内酰胺类与氨基糖甙类宜联合应用。八、选用抗生素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一)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二)尽量能避免应用广谱抗生素,以防止引起宿主自身药群失调,而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三)对于感染特别严重者,可选按临床估计的病原菌选择抗生素。(四)对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应谨慎选用抗生素及酌情调整给药方案。九、使用抗生素应

12、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给药。静脉滴注时,抗生素之间,抗生素和激素,维生素及血管活_物之间,均可发生配伍禁忌或相互作用,使抗生素的活力受到影响,甚至产生毒性反应。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及方法要视其血药浓度,毒副作用而定。十、药剂科应定期统计各科抗生素消耗量及使用类型。按规定对某些抗生素实行限制性使用,并根据本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谱,调整用药,以保证抗生素的活力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十一、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使用。(一)禁止无针对性地、以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二)对无感染迹象的昏迷、非感染性休克、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及接受侵袭性操作者,不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三)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

13、前后,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期间,为了减少带菌者,如果不能使用磺胺类药物,可考虑应用其他抗生素。(四)外科手术的预防性用药。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主要用于手术中_损伤严重、手术时间及疑为受细菌污染的手术。患者身体衰弱及免疫低下且对院内感染易感者,手术前预防用药,可以提高抗生素在手术中的血药浓度,一旦有细菌侵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十二、一般感染时,抗生素使用至体温正常或症状消失后72_小时停药,对于急性感染采用抗生素治疗的病人,用药后_小时临床疗效不显著者,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其它敏感药物。十三、为预防抗生素过敏反应的发生,在使用b-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

14、素类等抗生素前,要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皮内试验。氨基糖甙类除非有特殊指征,一般使用前不行皮内试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和管理制度为认真_第376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履行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特制定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和管理制度。一、报告范围和程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_),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务人员和所在科室应当立即电话报院感办,节假日报总值班。(一)

15、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或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院感办或总值班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_小时内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通知院长和院内相关部门,保证应急工作中上下联络、人员疏散、消毒隔离、防护、现场保护和调查、医疗救治病学调查取样等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二、管理制度:(一)基本原则:_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在院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我院行政领导的分级管理体系,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_。一旦_发生,启动我院应急系统。(二)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院、首诊医生负责制。(三)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_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_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四)任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