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与朱元思书课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1366119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与朱元思书课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8与朱元思书课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8与朱元思书课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8与朱元思书课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8与朱元思书课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与朱元思书课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与朱元思书课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九年级上册第十八课与朱元思书设计人:丁维华 顾 斌所在单位:海安县海陵中学课案(教师用)第十八课 与朱元思书(新授课)【理论支持】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信,描绘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本文为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其中以四句、六句相间定句者又称“四六文”。它被编在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设计本课时,运用皮亚杰、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

2、,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同时运用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集体教学必须辅之于不断的反馈和对学生个别化的帮助。在实施反馈策略上,要求进行形成性测验,提供反馈信息,为学习定向,加强质量监控;在矫正策略上,要求有小组活动、个别指导帮助,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等环节。【教学目标】一、三维目标:1知识和能力: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体会本文描绘景物、骈散结合等特点;通过诵读加强对文言文的语感。 2过程和方法:通过阅读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准字音,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通过启发、点拨和

3、讨论等方式,体会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二、具体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4通过品味本文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5深入文章意境,吟咏体会,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教学重难点】1对课文内容的准确疏通与理解;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

4、特点;体会作者寓情于景,绘景言情的写法。2. 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两句的正确理解。【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1. 利用工具书,扫除生字词障碍,能正确而流利地朗读课文。2. 收集整理作者吴均的相关资料(生平及作品)。3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课内探究第一课时一、学1导入新课“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仅用114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丽风光,被视为骈文

5、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可谓美不胜收。2检查预习3. 圈点批注(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出示幻灯片】 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2)自主阅读,圈点批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作者的情感。根据学习任务自学课文,进行圈点批注。4小组合作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二、导1.班内探究(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2.精讲点拨(1)学习字词,感知文章大意。【点拨方法】理解文言字词,可以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也可以通过对整个句子意思的把握

6、,来推知其中字词的意思。【参考答案】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俱:都共:相同色:颜色)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从:沿、顺流:江流东西:虚指,作者随心所欲观赏景物使船所至)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至观赏景物。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左右、上下、大约独绝:独一无二)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皆缥缈,千丈见底(缥缈:青绿色。缥,本义是青白色的丝织品;碧,本义是“石之青美者”,青色美玉,用在一起组成近义联合式复合词。)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

7、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流的水。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奔:飞奔的马。甚、若互文。)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负:凭借,仗恃。竞:争逐。上:向上。轩邈:本义是高远的意思,这里形容词做动词,比高远,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直:笔直地。指:向,这里是向上的意思。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相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泉水

8、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激:冲击。作:发出。响:声响。好鸟:美丽的鸟,又说百鸟。韵:和谐之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百鸟相互和鸣,鸟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千、百:言其多。转:同“啭”,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无绝:不绝,与不穷对偶。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鸢:鸱,俗称老鹰。鹞鹰。戾:到。息:停止,平息。经纶:整理丝缕,引申为处理国家大事。反:同“返”。归,还。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

9、,就会流连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柯:树枝。疏:稀疏。交:互相。映:掩映。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点拨方法】反复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去想象美丽的富春江景色。三、练1背诵积累。2重点检测。学生完成课堂重点检测。3反馈矫正。学习小组互改,教者反馈评讲。课后提升1. 完成相关教辅用书中的作业。2. 培养语感,注重积累。3教者批阅学生的课后作业,并进行反馈矫正。第二课时一、学1.复习旧课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圈点批注(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0、:【出示幻灯片】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先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2)自主阅读,圈点批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根据学习任务进行圈点批注。(教师在学生个体阅读时巡视)3.小组合作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按四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学习成果。二、导1.班内探究(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

11、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2.精讲点拨(1)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点拨方法】抓住文章中的中心句、中心词。【参考答案】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2)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点拨方法】扣住文章的内容,答案不难找到。【参考答案】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写景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

12、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3)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点拨方法】紧扣文本内容来分析。【参考答案】第二段写“异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4)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点拨方法】注意透过表面看实质。【参考答案】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山

13、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5)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先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参考答案】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我们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山水巨大诱人的魅力

14、,使作者产生隐居之想,表达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三、练1重点检测。学生完成课堂重点检测。2反馈矫正。学习小组互改,教者反馈评讲。课后提升1. 完成作业。完成相关教辅书中的关于本课内容的作业。2. 同步阅读与陈伯之书(节选)。3. 反馈评价。教者批阅学生作业,进行反馈矫正。课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 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2. 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3.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4. 通过品味本文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15、5. 深入文章意境,吟咏体会,体会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从中获得美的享受。自学辅导资料一、作者介绍吴均,字叔庠(xing),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出身寒贱,好诗文,文章风格清拔有古气,称为“吴均体”。为人耿直,因私下撰写齐春秋,如实记录齐、梁历史,被焚书稿并免职。后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二、写作背景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信。本文为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和藻饰。其中以四句、六句相间定句者又称“四六文”。三、语言特色语言简约清新,内涵丰富。多用骈句,铿锵有力、工整清丽:文章在写景的时候运用大量骈句,使文章读来更琅琅上口,并且把相关联的事物并列起来描绘,更是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如写山间景色;“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不仅将清越的泉水击石声和欢快的鸟鸣声并列在一起,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同时泉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